戈壁母亲英雄谱
据不xx统计,截止1954年底,新疆xx计有妇女39259名,其中干部2152名,战士19121名,家属17986名。这些女性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及时总结管理经验,
从1955年开始,兵团每年都表彰一批劳动模范,分别有工作模范、二级劳动模范、一级劳动模范和特级劳动模范。1960年初,兵团党委为表彰突出的先进人物,特公布了在全兵团树立的十二面红旗。司令员陶峙岳赋诗曰:“……十一红旗手于孟珍,农村劳动,早已出色列钗裙。虚报年龄来参军,委身边疆建设,立志策高勋。天山南北遍行踪。筑水库,建铁道,修公路,无役不相从。历尽荒原峻坂,无间酷暑严冬。论工效,一般定额不减男工,人人称赞女英雄。兰新线上筑路,二百里戈壁滩中无人烟,烈日炎炎,无异活火煎。率领八十余名妇女,与自然奋战愈坚。七月工效超定额,走在男工前面,何止乐与并肩。更艰险,修建乌库公路越天山。迭嶂层峦,峡谷幽湾,凿开天险通峻坂,谁能视若等闲。男同志,面临如此艰巨心尚悭。她带妇女一个班,踏着草兜石隙登攀。偶而滑失,几公尺蹉跌,直到足抵树根石积,幸而站住托身安。高空作业,把腰肢绳系岩端,勉自心宽。盘错见利器,愿得意志坚比岩石犹顽。胜利完成任务,为众推崇一筹欢。大姐,大姐,于大姐,敬爱之称另眼看。
十二红旗王焕兰,女青年,初中毕业,步上文坛。自愿投艰,三请下放,生产劳动是所欢。前往养畜看猪栏。管理公猪四十口,打破定额翻五番。推广人工授精法,一反臼科,全年完成配种三百六十四窝。母猪受胎率达百分百,繁育率高到百分之二千还多。节省公猪饲养开支,发展养猪事业最相宜。芜秽不辞,只有利于生产发展,名利地位非所计,何谓卑微。一心养好公猪,调饲料,担饮水,手胼肩肿意自如。夜深籁静,犹自猪房巡视,看猪群异状有无。养得个个健壮,人人拍手欢呼。看她当初不顾故乡情,绝裾而行,从兹踏上新生活旅程。向着知识分子劳动化,正体现着“大有希望的青年一代”之特征。
红旗十二面,面面竞腾辉。后进追先进,宏徽好共持。上游远勿届,步步力奔驰。多快又好省,建设由总之。祖国新曦照,天山亦蔼晖。人间惊物换,凡事在人为。”
兵团人为什么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如此多的成绩?或许马寒冰作词的《戈壁滩上盖花园》能告诉我们答案:“劳动的歌声满山遍野,劳动的热情高又高。生产运动猛烈地展开,困难把咱们吓不倒。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土地咱们开荒。没有房屋搭起帐篷,没有蔬菜打野羊。修水渠、打田坎,三天三夜不合眼。自由的种子撒下去,幸福的泉水流不完。劳动双手能够翻天地,戈壁滩上盖花园。好瓜好果大家尝,好米好果快入仓。人民向我们欢呼,祖国给我们勋章。这是xx的奖赏,这是不朽的荣光。”
兵团女性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因此出现了许多创造新纪录和先进技术的功臣、模范和生产能手。到1965年,兵团新增了十二面红旗标兵,名列其中的金茂芳是兵团也是新中国最早的女拖拉机手之一。
金茂芳,1934年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一个回族大地主家庭。听说新疆招兵不唯成分论,作为“地主的女儿”,她就踊跃报名。1952年,年仅18岁的金茂芳参军来到了新疆。同年11月,金茂芳所在的中队来到实习农场(石河子总场前身)二大队。二大队条件差,队部只是几排刚建起的土坯房,队员住的都是地窝子。在选择工作时,金茂芳选择开拖拉机。之后,她顺利地进入了拖拉机手培训班,3个月的理论学习后,金茂芳{dy}次坐到了拖拉机上。{dy}次开拖拉机,金茂芳很紧张,挂挡没有力量,踏不下去,一挂就响。教练叫她使劲踏,结果踏下去了,把挡一挂,拖拉机一下子就跑了。那时候到处都是戈壁滩,没有柏油路,随便往哪儿开都行。在老驾驶员的指导下,金茂芳很快就学会了拐弯、后退、起犁、下犁,每一个技术动作她都操作得熟练到位,{zh1}以优秀学员的身份结业上岗。
1953年春,金茂芳所在的机组开进一片芦苇茂密的沼泽地,从此开始了她的拓荒之旅。金茂芳说:“那时大家都比着干,虽说脏点累点,但挺充实的。”为了加快开荒进度,每天早晨天刚亮一点点,大家就起来下地,到天黑了才收工,机组实行{yt}两班倒,人停车不停,一个班次要干整整12个小时。这样的劳动{yt}又{yt},年轻的金茂芳每次拖着一身泥土下班后,疲惫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有时吃着饭就睡着了。而且他们常常是白天开垦到哪儿,晚上就住到哪儿,连地窝子都顾不上挖,就在地上铺些芦苇席地而卧,睡着后任凭蚊虫叮咬却已浑然不知。“即使是这么艰难,这么苦,我却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事而掉过眼泪。说实在的,我还得感谢那段艰苦的岁月,是它练就我坚强的性格和对待生活的不屈的态度。”金茂芳老人深情的回忆着那个年代。1954年10月,金茂芳和另外5名女拖拉机手奋战在石河子总场一分场,由于作业地点泉眼多,链轨车不慎掉入泉眼里。6名女拖拉机手挖了整整一夜才把机车从近
经过几年的磨炼,金茂芳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女拖拉机手。1958年,组织上任命她为莫特斯机车组组长。金茂芳很爱惜车子,也很会保养车子。为了延长机车寿命,她坚持只用清洁的燃油,新拉来的油都必须沉淀14小时才使用。金茂芳说:“每一辆用过的机车都是我的孩子,我懂得像母亲一样的去爱护它们,它们才可能把戈壁耕耘成绿洲,把苦难酿造成幸福。”自1958年至1964年,金茂芳担任机车组组长7年时间,累计工作时间33395小时,共完成25.83万个标准亩,节约油料
金茂芳在拖拉机上干了十五六年,先后开过阿来斯、100号、80号、康拜因、莫特斯,而她开过7年的“莫斯特100号”机车现在陈列于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里,这台在兵团屯垦生产中立过汗马功劳的机车如今已成为兵团的一笔宝贵财富。
……
现在,兵团有123万名妇女,她们传承着兵团女性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日渐成为兵团事业的中流砥柱。在众多杰出的兵团女性中,农一师一团女职工刘焕奎让人肃然起敬,她不仅是全国劳动模范,更是“塔里木粮王”。
刘焕奎,1941年出生在湖南省涟源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66年来到兵团农一师一团十九连当了一名农工。刚来到新疆的时候,刘焕奎很不习惯北方的生活,她受不了{yt}吃两餐包谷馍,也不适应戈壁滩的恶劣气候,她的鼻子经常流血,所以她想回湖南。“别人能过,我为什么就不能过?”要强的刘焕奎不想当逃兵,既来之则安之,她{zh1}还是留了下来。在连队,她总是和男同志比着干活,样样都要争{dy}。1978年,刘焕奎夺得了全连的四个{dy}:全连近两个月的挖渠会战,总挖土方量{dy};承包水稻面积{dy};夏季割饲草,总集草量{dy};秋季割稻总面积{dy}。
1978年初,农场实行分区管理,领导分给刘焕奎78亩水稻地。78亩地,整整的两条地,光走一圈就得个把小时。好心人都劝她放弃这份艰苦的工作,但她下定决心要干到底。管理水稻地最繁重的一项工作就是施肥,50公斤一袋的化肥,全靠人力扛到田头。刘焕奎咬着牙,一袋一袋,一盆一盆地把肥料撒到地里,每次撒完肥料,浑身的衣服都被泥水浸湿,太阳一晒硬得像布壳,把皮肉磨得生疼,晚上回家一洗,火辣辣的痛。刘焕奎伺候这78亩水稻地比伺候自己的孩子还用心。尽管她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这一年的收成却并不好。刘焕奎伤心不已,她觉得对不起组织、对不起家人。1979年,她又一次承包了78亩水稻地,这时连队已开始实验在水稻田进行大面积的化学除草。刘焕奎就主动要求在她的承包地里实验。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她背着十几公斤重的药桶除草,{yt}背下来累得胳膊抬不起来,但她还是坚持着,直到控制住草情。为了完成田间管理任务,刘焕奎不断延长劳动时间,中午也不回家吃饭了,有时带点干粮,有时让丈夫和孩子送饭。戈壁滩夏季的中午,骄阳似火,别人都回家休息了,她却要在高温下埋头苦干,累极了就到引水渠里洗一下。有一次,刘焕奎正在地里劳动,突然下起了大雨,别人都往家里跑,可她依然坚持在地里干活。这场大雨让刘焕奎病到了,她回家后发起了高烧,躺在床上直哆嗦,虽然吃了药、打了针,可病没有减轻。第二天一早,她又下地照常干活。就这样一连干了三个月后,刘焕奎累瘦了,晒黑了,十个手指头上贴满了胶布,还得了胃病。为了这78亩地,她把家搁在一边,孩子也顾不上了,家务活全让丈夫承包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秋后一收割,单产达到491公斤,这在当时的土地条件下算是高产了。经过几年的努力,刘焕奎总结了一套科学种田的经验。不管是什么样的条田,到了刘焕奎的手里,经她一“伺候”,庄稼都长得好!刘焕奎的条田平整,笔直的田埂和引水渠上没有一处杂草,是连队、团里公认的样板田。凡是来一团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都要到她的田里去看看,来参观条田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到1984年,刘焕奎承包的水稻田已达到108亩,同时她还承包了18亩棉花地。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0年,刘焕奎累计承包水稻田1100亩、棉花地120.9亩,生产稻谷664661公斤,上缴利润13万元。因此刘焕奎获得了多项荣誉。1979年、1980年荣立三等功;1981年至1984年,连续四年荣立二等功;1983年获“兵团三八红旗手”称号;1984年获“兵团劳模”称号。1989年,刘焕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当上全国劳模后,刘焕奎依然劳动在{dy}线。她“在大田里干一辈子,为国家种更多的水稻和棉花”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直影响着一团人,如今的一团也从昔日的盐碱滩变成了“米粮川”、“金银川”。
1991年,刘焕奎退休了。退休后刘焕奎仍坚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她常去团文化中心打扫卫生,且不要任何报酬;有时去电影院帮助卖票;在“三秋”大忙季节,还去棉花地帮着拾花,并给团机关当义务棉检员……为此,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翰林在《屯垦戍边唱大风 ——兵团组歌》中赞曰:“种粮状元非常人,‘四项{dy}’泣鬼神。盐碱荒滩创奇迹,十年产粮百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