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0 13:12:52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学院《教育事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要求,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xxx“三个面向”为指导,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主题,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注重实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与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加速实现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培养出信息技术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性人才。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学校为主导,教师为主体,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重在建设,注重实效”的原则;硬件建设方面“以必须够用为度”,软件资源建设方面以网络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重点;应用方面,建立鼓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我院“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先进、实用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师资队伍,普遍提高广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广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和技能;教育信息资源初具规模,网络教学平台和管理平台构建完善,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形成基于网络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育管理模式。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五年内,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建设和完善必要的硬件平台
━━建设北校区校园网络分中心,06年完成教学楼、图书馆和化生实验楼的硬件建设,保证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
━━2006年上半年接受省教育厅高校校园网检查评估,下半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添置必需的网络安全设备。
━━2007年—2008年期间,集中一定的经费更新升级现有校园网络核心层设备,以保证日益发展壮大的网络使用需求。
━━将北校区建设成我校的数字化教学区,分步建设,逐步到位,到2010年建成约100间左右的多媒体教室。
━━建设初步的数字化图书馆, 配备或升级现有的图书情报检索设备,资源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建设好300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
━━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积极开展网上办公,大面积推广和使用网上办公系统。
━━建设四个以上的虚拟实验室并开放部分实验室。
━━2006年开始,更新现有250座和100座学生公共上网点的电脑,以满足无个人电脑学生上网的需求;加强数字化语音室的建设,十一五期间逐步升级更新十五前期建设的语音实验室。
━━拓宽校园网络的出口带宽。争取2007年到公网的带宽增加到200兆,2010年到公网的带宽达到1000兆,到教育网的带宽达到10兆,到柏杨校区的带宽达到10兆。
2、软件及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化图书资源建设方面,初步建设好专业学科资源库和特色数据库。
━━建设好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实验教学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精品课程资源(争取一门{gjj}精品课程,15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100门校级精品课程,网上链接部分{gjj}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课件资源(建成100门校级精品课件,网上链接部分兄弟院校的教学课件)、CAI素材资源、教学信息资源、实验教学平台等。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发并全面使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现有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等管理系统,做好集招生就业、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教材管理等于一体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初步建成管理系统的网络平台。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规范校内现有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实施。
━━建设20门左右的网络教学课程,建设100个教师个人主页,建设100门课程的网上在线辅导和答疑系统,学生作业提交系统等。
━━开发或引进基于Web的办公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工作文件网络收发制,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
3、建设一支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定期开展对专任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校内的“e+x”人才(约30人左右),到十一五末期,每个教学单位有2—3名“e+x”人才。
━━引进一批信息技术方面的中高级人才(硕士或副高以上),其中包括专任教师和技术人员。
━━选送校内一批较优秀的中青年专任教师或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专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及网络资源开发等。
━━加强软件队伍建设,信息技术中心引进或送培专门的信息资源建设人才,争取到十一五末期建设一个网络应用技术科,开发和推广校园网应用系统。
━━加强对校内信息技术骨干队伍的建设。各系、部门应分别拥有1-3名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信息技术员,负责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资料管理,课件和软件的制作,开展对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研究。
━━加强对各系、部门信息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让他们具有对本系教学资源建设、网站建设、网络技术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承担办公自动化工作,网络的应用和维护等具体工作。
4、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与引导,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
━━全面开展信息技术的大普及,大运用工作,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人人会用网络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的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鼓励教师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到2010年有约90%的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CAI教学;80%的教师能够运用网络,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80%的教师能够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30%━50%的教师建立个人网站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与学生的在线讨论、网上在线辅导答疑,开展网上教学。
━━把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作为我校学生的鲜明特色,使我校毕业生成为其所在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将计算机等级证书与学生毕业资格挂钩(其中:理科学生应达到二级、文科学生应达到一级)。要求师范类本、专科学生制作中学相关课程CAI教学课件4---8课时,未达到4课时的不予毕业,并逐步要求其在教育实习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全体学生广泛使用教学管理系统,参加网上考试,网上测评、网上选课,完成网上作业提交,参加网上答疑,在线辅导,学会制作个人主页和使用电子邮件等。
━━到十一五末期,全校重点学科应有3--4个虚拟实验系统,力争有20%左右的理科实验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积极探索学科领域中,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改革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并以此争取获得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以上奖励。
5、发挥“辐射”作用,推动区域信息化建设
━━在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发挥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高校重要的责任,也是我校创建地方特色的重要任务。
━━我校是四川省教师教育联盟成员,结合乐山基础教育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教师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
━━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为乐山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主动参与全国性或区域性信息技术领域方面的学术会议和学术组织,在交流与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逐步把我校建设成有地方特色的学校。
━━争取建成教育网在乐山区域范围内的节点学校,逐步扩大对区域内大、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大、中、小学并入我校教育网信息节点,以推动乐山片区大、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工作,建立我校在周边地区的技术xx地位。
三、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应用,积极探索全新的教育机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全校教职工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这是关系我校教育现代化能否顺利实施,能否更好地为学校事业发展服务的大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主要任务,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魅力,使全校教职工能够自觉主动地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周期长。因此,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领导,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分管院领导负责制,保证学校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院长任主任,院办、信息中心、教务处、科研处、设备处、图书馆和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教育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信息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各教学系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由系主任任组长,系办公室主任、教研组长、实验室主任和信息管理员为成员。校级机构负责规划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督促执行;系级机构负责规划本系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督促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逐步将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学校对系和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学校制定“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各教学系(二级学院)和教务处、科研处、设备处、院办、人事处、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等部门,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规划,积极制定具有本系专业特色和本部门工作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系级规划方案。
3、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学校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
━━根据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从2006年到2010年学校投入约600--9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中硬件投入经费大约在400---600万元,主要包括网络设备升级,更新南校区一教学楼CAI教室,新建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估计集中在2007和2009两年;教学资源建设约需投入经费200---300万元,数字图书资源部分占有较大部分。
━━常规维护费用:主要指校园网络的运行维护、CAI多媒体教室的运行维护等。此项经费为每年安排,一般在每年50—60万元左右。
━━各教学系(院)根据本系(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在系级办学经费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门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扶持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应用的项目。
4、加强管理,进一步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与管理体系。一要健全促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所涉及到的人财物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二要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努力使教育信息化建设沿着法制化道路向前推进;三是实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逐步将办公系统应用、网站建设、资源建设、网络应用等工作纳入对系、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系(部门)领导的考核指标内容中,把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作为担任干部工作的条件之一。
5、开展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全校教职工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机制、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手段,掌握好适合信息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效益。 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CAI 技术等手段应用于教学、科研和管理中,作为教改课题申报立项;对信息技术的研究、软件系统的开发等作为科研课题立项,学校将对该大类的课题进行重点扶持和资助。力争在“十一五”末期建立校级信息技术研究室,开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并用以指导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6、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逐年提高CAI教学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教学法学科的教师能努力运用网络技术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为新课程改革服务。全校所有中青年教师都会用多媒体上课,进行网络化教学。加强开展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落实教学系教学软件引进与开发目标任务,确保重点学科虚拟实验室的如期建成,鼓励理科系尽早建设虚拟实验室。
7、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一些宣传教育信息化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掀起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高潮。
━━加强学习引导,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引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持久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习与讨论。
━━开展评优表彰活动,表彰奖励在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职工和学生等,原则上每年度评优表彰一次。
━━对于在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网站建设、网络课程建设、网络教学、CAI教学,办公自动化推广应用、个人主页建设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职工和学生,学校将进行大力表彰。
━━在校园网上建设多媒体技术专题网站,宣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现代教育理念,提供应用软件及学习辅导;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交流场所,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通过倡仪书、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大力宣传文明上网,号召大学生争做文明上网的模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适当的时间,免费开放学生邮件系统,为学生提供FTP服务。
━━教学管理部门要坚持开展多媒体教学讲课比赛、教学课件、师生个人主页评奖等活动,进一步调动师生员工学习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适当时间开展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研究竞赛,对有重大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的,学校将给予重奖。
━━积极扶持与组织优秀课件、软件的出版发行。
━━学校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让大多数教师参与资源库的建设且教师人人会用。加强精品课程和精品课件建设力度,定期组织专任教师培训,参观学习{gjj}、省级精品课程,观摩校内优秀教学课堂。
8、 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必须以人的现代化为基础。加强应用性人才培养,是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基本前提。引进与送培有机结合,多渠道解决信息化建设所需专门人员。在做好引进的同时,有计划的培养现有教师、科研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中心和各系部门要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的学校网站和各部门网站,各部门设有专人负责,定期更新。重视和保证信息化人才的使用和各种待遇的保障。稳定信息化人才队伍,把德才兼备的网络技术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充实到信息化建设中来。
9、 继续执行乐师院[2005]19号文件《乐山师范学院关于选拔和聘用“e+x”人才管理办法》,在专业骨干教师中继续选拔和送培“e+x”人才。对校内“e+x”人才在学科领域的研究和改革创新,特别是发展前景较好、处于省内{lx1}水平的研究项目等,在科研立项、设备、经费和二级分配等方面,院系都要给予重点扶持,加强“e+x”人才的示范作用,加大奖励力度,规范对“e+x”人才的管理与考核制度。
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