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大将军王电厂化学的日志- 网易博客

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010-04-26 15:28:39 阅读28 评论0 字号:

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时间:1215           指导老师:某某

—、实验目的

1. 熟练减量法称取固体物质的操作,训练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2.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

   有关反应式如下: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KHC8H4O4 + NaOH ==KNaC8H4O4 + H2O

三.实验步骤

1  0.1.mol/L HCL溶液的配制

  用小量筒量取浓盐酸42mL,倒入预先盛有适量水的试剂瓶中(于通风柜中进行),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贴上标签。

2  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

  用烧杯在台秤上称取2g固体NaOH,加入新鲜的或新煮沸除去CO2的冷蒸馏水,溶解xx后,转入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3  0.1 mol/L HCL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差减法准确称取 0.15 ~ 0.20 g无水Na2CO3 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加20~30 ml蒸馏水使之溶解,再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40.1mol/L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1 用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在称量瓶中以差减法称取KHC8H4O4 0.4~0.5 g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加入2~3 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计算NaOH 溶液的浓度。

2)与已标定好的盐酸溶液进行比较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OH 溶液于洗净的锥形瓶中,加甲基橙指示剂1~2 滴,用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由黄色转变为橙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 次。要求测定的相对平均偏差在0.2%以内。

四.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

 

  

  

  

减样前基准物Na2CO3 +称量瓶重/ g

0.1782

0.1651

0.1721

     M NA2CO3

106

106

106

     VHCL/ML

31.51

29.01

30.08

     CHCL/mol/L

0.106

0.107

0.105

      平均 CHCL/mol/L

0.106

     相对平均偏差

0

0

0

 

 

五.思考题

1. 滴定管、移液管至使用前为什么要用待装液润洗2~3 次?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是否需要干燥?是否要用待装液荡洗?为什么?

  答:避免滴定液被管内壁的蒸馏水稀释待装溶液,多次润洗实验数据更xx。不需要干燥,不用待装液荡洗,加入物品后还需用蒸馏水溶解,荡洗对待装液的物质的量并无影响。

2. 溶解基准物质Na2CO3使用蒸馏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准确?为什么?

  答:不需要,需要溶解蒸馏水的体积在20~30ml,在这之间均可,且计算时采用n=m/M,C无关。

3、酚酞指示剂有五色变为为红色时,溶液的PH值为多少?变红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右边为无色的原因?

   答:PH值为8.0~9.6;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CO2PH值小于8.0,所以又变为无色了。                                                             

 4、标定HCl的两种基准物质Na2CO3Na2B4O7·10H2O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基准物质Na2CO3的缺点是易吸潮,使用前应干燥,保存于干燥容器中。

基准物质Na2B4O7·10H2O的优点是容易制的纯品,摩尔质量大,称量时相对误差小,不易吸水。缺点是空气中的相对温度小于39%时,易失去结晶水。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大将军王电厂化学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