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引用2009年初中化学知识与技能应知应会备忘

引用 引用 2009年初中化学知识与技能应知应会备忘

2010-05-13 00:57:36 阅读7 评论0 字号:

 

引用


 

引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一) 分子、原子、元素

1.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空气、液氧、氧气中含有氧分子。

2.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3.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物质的组成说“元素”,如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5. 物质的构成说“原子”,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7.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8.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9. 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中子数”。

10.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质子数)。

11.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都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12. 在CO2、SO2各一个分子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

1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14. H2、H2O、H2SO4中都含有相同的氢元素。

15.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16. 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17. 表示+2价的镁元素,Mg2+表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18. H2表示氢气,1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2O表示2个水分子。

(二)物质分类与变化

1.   混合物:多种物质、多种分子组成。空气、海洋、饮料、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大理石、合金、粗盐、矿泉水、溶液、过氧化氢水溶液(双氧水)、盐酸、稀硫酸等

2.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3.  纯净物:水、二氧化碳、氧化镁、液氧、纯碱晶体(Na2CO3·10H2O)、氢氧化钠等

4.  单质:氧气、氢气、镁条、铁丝、硫粉等是单质。

5.  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

6.  酸、碱、盐:“酸”找“氢头(H—)”(不包括水H2O)

   “碱”找“氢氧尾(—OH)”(不包括C2H5OH)     “盐”找“金头和酸尾”

7.    氧化物:“两种元素,氧在后”。CO2、SO2、SO3是非金属氧化物;CuO、CaO、MgO、Fe2O3是金属氧化物。

8.    盐酸、硫酸是常见的酸。

9.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常见的碱。

10.   甲烷、甲醛、乙醇、醋酸(乙酸)、淀粉、糖是有机物。

11.   铁生锈、甲烷燃烧、食物腐烂、粮食酿酒、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12.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13.   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铁(铜)生锈、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

14.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15.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

1.    物理性质:色、态、味、溶(熔)、密度、挥发性、沸点、硬度等。

2.    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3.    四种黑色固体:C、CuO、MnO2、Fe3O4(均不溶于水)。

(四)基本反应类型

1.    “化合反应”:多变一      2.    “分解反应”:一变多

3.    “置换反应”:一换一      4.    “复分解反应”:头尾相接

(五)质量守恒“三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

1.       “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       “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3.       “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六)某物质xx燃烧的产物中有CO2和H2O,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七)化学式与化合价

1.   化学式书写:排队——标价——约分——交叉(注: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2.   两个“零”原则: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3.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镁钙钡锌  一价硝铵氢氧根,二价碳酸硫酸根。

(八)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九)金属与酸置换反应是用氢前金属;金属与盐溶液置换是“前换后(除钾钙钠)”

(十)溶液

1.   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无色)

2.   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3.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溶解——不饱和”;“不能再溶解——饱和”。

4.   溶解度——特定条件下的溶质的质量,单位为“g”

特定条件:(四条)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质量。

5.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比液”(溶质质量比溶液质量)

6.   溶液的酸碱度:

pH<7  酸性(酸溶液、二氧化碳的水溶液)

pH=7  中性(水、氯化钠溶液)

pH>7  碱性(可溶性碱、纯碱溶液、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7.接近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除氢氧化钙)、增加溶质。

8.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十一)空气

1.   空气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体积比约为4:1。

2.   三种主要的气体污染物:CO、SO2、NO2

3.   空气中体积{zd0}的气体是氮气。

4.   易形成酸雨的气体是SO2和NO2。

5.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CO2。

(十二)水

1.   电解水:正氧负氢,H2:O2体积比:2:1,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2.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   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十三)常见沉淀:

1.   AgCl、BaSO4是白色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2.   BaCO3、CaCO3、Mg(OH)2、Cu(OH)2不溶于水但溶于酸。

3.  Cu(OH)2是蓝色沉淀。 Fe(OH)3是红褐色沉淀。

(十四)酸和碱

1.  烧碱必须密封保存:防止吸水潮解,与CO2反应变质。

2. 常用的干燥剂是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和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和生石灰不能干燥CO2)

3.  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都有强烈的腐蚀性。

4.  稀盐酸、稀硫酸能够除铁锈、制化肥

5.  xx胃酸过多用Al(OH)3,尾气吸收用NaOH,改良酸性土壤用熟石灰。

6.  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7.  NH4NO3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8.  常用净水的物质是明矾。用于调味和防腐的是食盐。

9.  有毒的物质是CO、亚硝酸钠、胆矾和钡盐。

(十五)碳和氮

1.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做吸附剂,吸附有毒气体和杂质。

2.  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3.  化学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

4.  铵盐(碳铵、硝铵、氯化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5.  营养元素有六类: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十六)物质的俗称

1. 氧化钙——生石灰      氯化钠——食盐    碳酸钠——纯碱、苏打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碳酸钙——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硫酸铜固体——胆矾、蓝矾                二氧化碳固体——干冰

   一氧化碳——煤气的主要成分              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

   碳酸氢钠——小苏打                      乙醇——酒精

   甲烷——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

(十七)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物质

1.  敞口存放增重变质的物质: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氧化钙固体

2.  敞口存放增重的物质:浓硫酸和粗盐

3.  敞口存放不增重不变质的物质:石灰石和食盐

4.  敞口存放质量减少的物质:浓盐酸和纯碱晶体

(十八)化学之最

1.  元素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2.        物质之最: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电解水可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

能灭火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3.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zg}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zg}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zg}的金属——铁           导电、导热{zh0}的金属——银

熔点{zd1}的金属——汞                     熔点{zg}的金属——钨

(十九)物质的主要用途:

1. O2:炼钢、医疗      CO2:灭火  人工降雨     CaO:建筑材料

  Ca(OH)2: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制波尔多药液

CaCO3:建筑材料、工业制CaO   副产品CO2           H2SO4:除锈、制化肥

  NaOH:化工原理、精练石油、制肥皂、造纸         HCl:除锈、少量助消化

  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

  碳酸氢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xx胃酸

  氯化钠:生理盐水,农业选种,融雪剂、工业制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三、科学基本实验和探究

(二十)试管:固体加热略向下,液体加热450(向上倾斜45度角)

(二十一)药品的取用

1.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药品:“一横、二放、三慢竖”

2. 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试管倾斜,两口紧挨

3. 使用胶头滴管:捏头赶走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

(二十二)常用仪器中

1.  不能加热的:量筒、集气瓶、漏斗           2.  不能直接加热的:烧杯(需垫石棉网)

3.  可以直接加热的: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二十三)酒精灯:点燃用火柴,熄灭用灯帽,不能用嘴吹

(二十四)体积问题:

1.  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  酒精灯内酒精——不超过“2/3”,不少于“1/4”

(二十五)托盘天平:左物右码防腐蚀(氢氧化钠应放在烧杯或表面皿中)

(二十六)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1.  过滤装置:“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滤液低于滤纸)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 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时:加快溶解速度;   过滤时:引流    蒸发时:防止局部过热,液体飞溅

(二十七)配制溶液

计算——称量(天平)——量取(量筒)——溶解(烧杯、玻璃棒)

(二十八)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要点

先连仪器再查气密性,均匀加热,排水取气,撤管再撤灯

(二十九)气体的验满:满不满看瓶口

(三十)稀释浓硫酸:酸入水,沿器壁,慢慢搅

(三十一)排空气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一定要伸到集气瓶底部

(三十二)收集气体:H2、CO、O2用排水;O2、CO2上排气;H2下排气;CO2只能上排气

(三十三)检验CO2还可用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三十四)燃着木条放瓶口,木条熄灭——CO2已收集满

          带火星的木条放瓶口,木条复燃——O2已收集满

(三十五)区分H2SO4和HCl用BaCl2         区分H2O、HCl、NaOH用石蕊

          区分NaOH和Ca(OH)2用Na2CO3    区分NaNO2和NaCl用酚酞

          区分黄铜和黄金用盐酸             区分羊毛、化纤是点燃问味

(三十六)除去CO2中的CO应该采用的方法是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粉末

(三十七)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可用稀盐酸除去

(三十八)制取CO2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混入CO2中,使CO2不纯。

(三十九)制取CO2不用硫酸,使因为生成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四十)除去CO中少量的CO2,应采用的方法是把混合的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zh0}用氢氧化钠溶液)

(四十一)典型的反应现象

硫和氧气   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          磷和氧气  大量白烟

铁和氧气   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镁和氧气  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铁锈和氧气  铁锈消失,溶液变黄               锌铁与酸:产生气泡

铁钉与硫酸铜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             碳酸钙与酸:产生气泡

铜片与硝酸银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           烧碱与硫酸铜:产生蓝色沉淀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纯碱与熟石灰:产生白色沉淀

(四十二)酸碱盐部分

1.  见“蓝色溶液”就找“铜(离子Cu2+)” 2.  见“黄色溶液”就找“铁(离子Fe3+)”

3.  亚铁离子(Fe2+)浅绿色(溶液中)

(四十三)关于物质的检验

1. 检验HCl用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2.检验H2SO4用BaCl2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3. 检验碳酸钙、碳酸钠用稀盐酸,产生气体     4.检验铵态氮肥用熟石灰或氢氧化钠,产生氨气

(四十四)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酸红碱蓝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酸水无色碱中红

(四十五)关于物质的鉴别

1. 鉴别氯化物找“Ag+”(AgNO3)             2.鉴别硫酸盐找“钡”即BaCl2或Ba(NO3)2.

3. 鉴别碳酸盐找酸,即HCl,生成二氧化碳。 4.鉴别盐酸和硫酸用“氯化钡”不用硝酸银。

5.鉴别NaNO2和NaCl用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必须记住

(四十六)物质的燃烧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点燃  Fe3O4

3. 氢气在氧气(空气)中燃烧   2H2+O2  点燃  2H2O  4.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2CO+O2  点燃  2CO2

5.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  点燃  2P2O5               6.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  点燃  CO2

(四十七)物质的用途

1. 用稀盐酸除水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贝壳、珍珠、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除去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瓶壁上的白膜)   2HCl+CaCO3=CaCl2+H2O+CO2↑

2. 用稀盐酸除铁锈   6HCl+Fe2O3=2FeCl3+3H2O

4. 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检验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是否变质) 2HCl+Na2CO3=2NaCl+ H2O+CO2↑

5. 湿法冶铜原理、铁与硫酸铜反应   Fe+CuSO4=FeSO4+Cu

6.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a(OH)2+H2SO4=CaSO4+2H2O

7. 氢氧化铝xx胃酸     Al(OH)3+3HCl=AlCl3+3H2O

(四十八)物质相互鉴别

1.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产生白膜、鸡蛋保鲜、石灰浆抹墙)CO2+Ca(OH)2=CaCO3↓+H2O

2.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

3. 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H2SO4+BaCl2=BaSO4↓+2HCl

4. 烧碱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2NaOH+CuSO4=Cu(OH)2↓+Na2SO4

(四十九)气体制备

1.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  △  K2MnO4+MnO2+O2↑

2.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H2O2  MnO2  2H2O+ O2↑

3. 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4. 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 =CaCl2+H2O+CO2↑

(五十)其他

1.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CO2↑    2. 电解水   2H2O  通电  2H2↑+ O2↑

3.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4. 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   Ca(OH)2+Na2CO3= CaCO3↓+2 NaOH

5. 高温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原理)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五十一)初中化学常见推断题“题眼”

1. 火焰颜色:   淡蓝色  H2、S在空气中燃烧         蓝色:CO、CH4和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蓝紫色:S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Fe在氧气中燃烧

2. 特殊反应的物质:

⑴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物质中含有CO32-或HCO3-

⑵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物质是:白磷

⑶遇Ba2+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的物质中含有SO42-

⑷遇Ag+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物质中含有Cl-

⑸遇碱液能生成蓝色沉淀的物质中含有Cu2+

⑹遇碱液能产生氨气(刺激性气味)为铵态氮肥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1.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  石油主要含有C、H元素,煤主要含有C元素,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3.  大理石、石灰石、水垢、珍珠岩、贝壳、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3。

4.  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它们在使用前要验纯。

5.  保护空气的方法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使用清洁燃料,植树造林种草。

6.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   氧气   着火点

7. 灭火的方法有多种,xx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8.  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有足够多的氧气与空气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9.  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是: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  使用无铅汽油

10. 再生能源是乙醇    清洁燃料是氢气    未来新能源是可燃冰

11. 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12. 黄铜是铜锌合金,生铁和钢是铁合金

13. 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14.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大类

15. 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而生锈

16.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隔绝空气和水,保持表面干燥,刷漆、涂油、镀金属等。

17. 金属资源的保护途径:防止金属生锈、回收和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等。

18. 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食盐水易生锈

19.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

20. 洗涤剂、汽油、氢氧化钠溶液均可以除油污

21. 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是: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回收各种废旧塑料。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引用2009年初中化学知识与技能应知应会备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