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镇的六一儿童节

映秀镇的六一儿童节

2010-05-15 00:50:38 阅读20 评论0 字号:

                                                                 映秀镇的六一儿童节

                                                                          海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心“映秀”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廖名龙在电话里说,明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去映秀看看孩子们吧,就是去年我们看过的那俩个孩子,一年了,不知道孩子们长多高了。

六一儿童节一早,廖名龙、廖品鹿、宋秀琼和我四人坐上廖名龙的车子,从已修好的都汶高速直达映秀渔子溪村。曾经断裂的都汶大桥、堵塞的隧道都已修好了,地震的痕迹已只剩文字和崭新的伤疤在证明那场大灾曾经来过。

正值映秀镇要建{yj}居民房,村民们正在忙着从样版房里暂时搬到外投亲靠友(为此,每人获得住房及生活费每月550元的补贴)。这个曾经山青水秀的小镇,地震一年后,曾经的狰狞已经开始在岁月的风霜里逐渐凋零。曾经封锁的映秀镇,已经车来车往,倒塌的房基上开始生出绿色的植被,来掩盖那一地的伤心。牵挂的人们已用游客的目光,来来回回在残址前留影。地震,已经成为映秀人民赖以生存的纪念,灾民们已经站起来,背着红得发紫的樱桃,摆满了一地。

我们来到渔子溪的时候,已约好的廖琴夫妇忙着赶回家,廖名龙将玩具电话、汽车和电子琴送到廖琴两岁的儿子邓浩手中的时候,这个去年还在母亲怀中的孩子,已经长得虎头虎脑满地跑了。

廖名龙又取出崭新的衣裤给孩子穿上,七十三岁的宋秀琼阿姨也在一边帮忙,孩子还没穿好衣服就迫不及待要去玩玩具,拿着粉红的电话筒兴奋得满地跑,给自己打,又给廖名龙打,廖名龙拿着话机跟在小邓浩背后满地追着跑,孩子边跑边乐,一会又将手去摸电话车头吐出来的舌头,没等手抽出来就被舌头夹住了,孩子吓得不敢动了……

 

(廖名龙、廖品鹿、宋老师几记者海心陪廖琴两岁的儿子邓浩过六一儿童节)

午餐后我们去找映秀镇枫香村一组的刘娅,刘娅的丈夫已遇难一年,只剩一个三岁的女儿廖妤菥,事隔一年,我们仍能想起去年相见时刘娅满脸的泪水。不知一年后的今天,这对幸存的母女过得怎么样,小妤菥长高了吗?当我们来到刘娅的板房前时,才得知刘娅已带着孩子昨天就搬到新津去了,几经周折,电话联系到了刘娅,得知母女现在都好。我们将另找机会看望孩子。

 

(记者海心、廖妤菥的外公、廖妤菥、廖妤菥妈妈刘娅在汶川映秀镇)

在去漩口的途中,我们{dy}次走上了震源点牛眠沟。从14.5公里的地底下喷出的石块将曾经的小山沟都填满了。满目乳白色的石块,已褪尽了一年前的火药味,开始安宁,小小的堰塞湖,碧波暇映。被一刹那崩溃的山体埋没的农家,还能看见仅剩的屋角苟延残喘,尽管风风雨雨洗涤了近四百个日日夜夜,有些伤痕仍残留在我们的视线里。

当我们一行来到漩口镇的廖志勇、廖志国的家中时,去年用油布盖起的篷子已换成了干净整齐的水泥地,修好的房子里飘出的歌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已经没有伤痛,时间的流逝开始抚平一切,不论是贫困,还是灾难。廖氏两兄弟已开始在外经营小生意,廖志国刚为人父,儿子叫廖卫康,廖名龙将玩具汽车和电话机送给这个未曾谋面的孩子。这个六一儿童节,我们辗转来到映秀,停驻,心满意足。

                                                   (2009年6月1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映秀镇的六一儿童节】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