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 方舟子交锋保健品行业_商业炒作_36妙招--兵法有36计 ...
张伟靖 《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第10期 保健品行业争论再起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脑白金年轻态健康品",这两句广告词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 而在方舟子近期出版的新书《科学成就健康》中,这{yl}行多年的保健品也被列入了黑名单."脑白金的成分是什么?是一种抑制性成熟的xx.滥用xx可能会增加中风的危险."同时被点名批评的还有珍奥核酸等多家知名保健品. 方舟子以学术打假而闻名,在他的书中几乎对目前中国保健品产业进行了全盘否定,"这本书其实是我这几年来揭露假药、假保健品方面的工作的一个总结,同时,我还想通过这本书让读者掌握一些科学方法和生物医学常识,提高自己识别假药、假保健品的能力." 而就在此前不久,中国保健协会牵头,22个保健品及原料标准项目同时签约,保健产业标准工程全面启动,据称这一项目是为了解决国内保健产业缺乏行业标准问题,完善标准正是为了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及安全性. 方舟子质疑保健品 "自从2000年起我开始关注国内的学术xx现象以来,假药、假保健品就一直是一个重要目标,因为我是学生物化学出身的,有这方面的识别能力,这个问题又相当严重,社会危害很大." 方舟子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这本书的初稿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编好,当时找了好几家出版社,都因为书中点名批评了许多厂家,出版社怕承担责任而不敢出.后来新华出版社决定要出版,但是希望能做一些改动,这样就拖了一年多.正式出版的版本与初稿相比,少了一部分批评文字,多了一些正面科普的内容. "核酸是构成基因的物质,每个细胞都含有基因,因此只要有细胞,就有核酸.我们吃的食物都来自于生物,因此核酸、核苷酸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食物之中,我们每天都要吃进大量的核酸.不过,我们吃进去的这些核酸,是不可能用来补基因的,它们在消化道里被逐步消化掉了." 翻看方舟子的新书,可以看出,他试图用普通人都能理解的语言阐述高深专业的理论.比较有趣的是,在他点名批评的几种产品中,他的论据与产品的宣传素材来源几乎一致,均是美国的发明与发现. "核酸营养和疗法是由美国纽约一名普通医生班杰明.富兰克在70年代一手炮制出来的.但是,科学界并不接受富兰克公布的结果,因为这些结果未能得到其他研究的证实.在20世纪7、80年代,美国也有人推销核酸营养品.美国法庭曾经在1981年2月5日、4月10日、7月20日、10月22日连续四次判决所谓核酸营养和疗法是通过虚假广告诱惑、骗取消费者钱财的商业骗局." 书中列出大量普通百姓从未听说过的国外医学界研究结果,"我是通过查阅生物医学方面的专业文献,例如国际学术期刊、国际专业机构的资料,而获得这方面的信息的.我可以保证我的介绍都有比较专业、xx的来源." 而最引起争议的则是他对于保健品整体所持的怀疑:"某些特定的人群需要通过吃保健品补充特定的营养素,例如孕妇需要补充叶酸.其他保健品的作用则没有确凿的证据,有的已知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有坏处,例如所谓核酸营养品." 保健协会针锋相对 "政府、行业、正常企业都反对夸大宣传,是行业一直在禁止的问题,是违规行为.不能说有夸大宣传的行为,就判定其没有保健的功能."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周邦勇说. 按保健协会的介绍,中国保健品管理实行的是审批制,上市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将对送审品做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送审周期一般要在一年左右;而批准上市之后,卫生部监督中心、食品xxx、质检部门还会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查;上市后每5年,国家还会对保健食品的批准文书进行重新审核登记. 2005年7月,《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 (试行)》开始施行,对保健食品的工艺及功效成分方面的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法规要求在申报资料中提供产品研发报告,均涉及到了生产工艺和功效成分部分. "申报保健品{dy}个就是安全性评价,包括对后代是否有影响,我们都作过鉴定的,所以方舟子说的是空穴来风." "新的法规出来后,审批通过的保健品越来越少.所以06年开始,保健品数量在急剧下降.审批时要同时出具研发报告和市场调研,在某种程度上,比药还难.从今年开始,保健品证书要换证,这一换,又要换掉一大批保健品."周邦勇说. "学术上的实验不能做为科学判定,实验室出来的结果和最终的结果还差距甚远,政府不可能单凭一个企业或者实验室成果就认定,还要求提供科学文献依据.文献还要看是定性定论的,还是仅仅是研讨,是定性定论的我们才采用."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保健品行业确实还处于"亚健康"阶段,假冒伪劣与虚假宣传泛滥,让消费者怀疑反感. "我们一直在给保健品企业鸣冤,各行各业都有假冒伪劣,拿3.15来说,真正占xx主流的也不是保健品." 在采访中,周邦勇对方舟子反戈相击:"他一再声称保健品的商业利益,实际上他的核心就是商业,想炒作他的书,他没有新的观点,还是抓住夸大宣传这一点不放.我相信一个政府的责任感比得上一个方舟子,他始终抓住个别企业夸大宣传,由此全盘否定." 行业诚信亟需重塑 尽管争论看起来激烈,但辩论双方在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就是企业夸大宣传的问题.周邦勇说:"今年我们提倡诚信年,应该分清有些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这个市场." 方舟子也向记者介绍,"美国保健品市场也非常庞大,一年的销售额达230亿美元,超过一半的美国人经常吃这类产品.占其中{zd0}份额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类保健品,此外还有一些草药制剂、xx等其他类别的保健品." 不过,方舟子强调,美国保健品虚假广告问题不像中国那么严重,而且美国医学界人士经常向公众发出忠告,告诫公众不要轻信保健品宣传,不像中国医学界那样反而与假保健品产业同流合污. 事实上,依靠虚假广告夸大功效的做法损伤了消费者的信心,其做法已验证是不可行的.10年前曾跻身于保健行业财富10强的企业,今天已经有近二分之一销声匿迹了.在近两三年间,保健品市场大幅回落,刚刚过去的2006年,保健品企业日子更是惨淡,这是行业诚信危机的大爆发. 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提供给银行的一份行业分析称,"只有那些重视研发重视品牌建设的实力雄厚的企业才有机会再战沙场.对保健品企业银行应审慎,区别对待.保健品的研发和广告都是资金需求巨大的环节,银行应警惕企业产品研发质量低级、大量虚假广告,因为在新的环境下,这样的投入已经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较长时期的利润回报了." 而就在国内保健品产业遭遇信任危机的同时,外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06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的保健品接近3000万美元,几乎是2005年同期进口数量的3倍,另据不xx统计,外资在中国通过自己建厂已经达到300到400家,在国内生产销售产业年产值可达到300亿. 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韩国,保健品巨头们都期望能从中国市场上分一杯羹.从深海鱼油到卵磷脂,从蛋白粉到复合维生素,国外保健品正在国人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NPD市场调查公司一项调查显示,每百个购买保健品的中国人中,就有15个是在购买国外保健品,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看来保健品存在的本身是无需质疑的,可以预计,随着经济的发展,保健品市场只会逐步扩大.外资大举进攻,国家监管不断加强,消费者也日趋理性,过去的路子恐怕再也行不通了,这才是国内保健品企业面临的考验.
郑重声明:资讯 【《瞭望东方周刊》 方舟子交锋保健品行业_商业炒作_36妙招--兵法有36计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