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台湾专95和专111(折扇)扇面画邮票

晒晒:台湾专95和专111(折扇)扇面画邮票
发布日期:2010-1-8 10:39:23  浏览:7次  

 

 

专95 扇面古画邮票-折扇(62年版)
发行日期: 1973年8月15日
发 行 量: 100万套
全套枚数: 4
全套面值: 1, 2.5, 5, 8元
邮票规格: 48.4x33.6mm
齿孔度数: P12.5x13
绘图设计: 刘葆钦
印刷机构: 荷兰乔安妮斯丁安宗厂
印刷版别: 影写版
印刷用纸: 影写版邮票纸
整张枚数: 20(4x5)枚

    专95选故宫博物院珍藏明朝四位画家项德新、孙克弘、仇英及沈周所绘的墨竹、花卉及人物折扇扇面为图案,印制扇面古画邮票一组。折扇形如半圆,可收可张。我国自北宋时即开始制作折扇,成为文人书画家挥洒翰墨的宠物,则盛行于明朝沈、文、唐、仇四大家,其艺术欣赏远超过实用价值。且因画幅小,形式特殊,在书画中别树一格,极受喜爱。此邮票全张二十枚,全张上端加印“扇面古画邮票”六字楣题。其中一枚为沈周扇面人物画《蕉阴琴思图》:一块长形的太湖石,一株高大翠绿的芭蕉,下坐一名高士扶琴静思,左上题诗日:“焦下不生暑,坐生知古心。抱琴未须鼓,天地自知音。”落款长洲沈周。整幅作品笔简意赅,虽墨点无多却意蕴凿凿、余味深长,布局与《秋林独步图》如出一辙,其悠然自得之情跃然方寸。

111 扇面古画山水邮票-(64年版)
发行日期: 19750416

: 160万套
全套枚数
: 4
全套面值: 16.5

邮票规格: 48.4×33.6mm
齿孔度数
: P12.5x13
绘图设计: 刘葆钦

印刷机构: 荷兰乔安妮斯丁安宗厂
印刷版别: 影写版
印刷用纸: 影写版邮票纸
整张枚数: 20(4x5)

    111以故宫博物院推荐的明朝李流芳、文征明、周臣及唐寅所绘四幅山水折扇扇面,印制第二组折扇古画邮票。(1)壹圆:李流芳(15751629),明万历至崇祯间,江苏嘉定人,字茂宰,又字长蘅,号香海,晚称慎娱居士。工诗画,精篆刻擅长山水,出入宋、元,尤倾心于元吴镇,此画系李流芳为吴梅村所绘画中九友歌 之一。(2)贰圆伍角:文征明(14701559),明宪、孝、武、世宗时,江苏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别号衡山。诗文书画俱佳,画师沈周,兼诣宋、元诸家奥妙,为明四大家之一。作品以工致精细小幅为胜,粗壮的笔,偶一为之,则笔墨彷佛沈石田。(3)伍圆:周臣(l450l535),明宪、孝、武、世宗时,江苏吴县人,字舜卿,号东村。画山水师陈暹,间传宋人法,摹李成、郭熙、马远、夏珪,用笔纯熟,兼工人物,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4)捌圆:唐寅(14701523),明宪、孝、武宗时,江苏吴县人,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赋性疏朗,狂逸不羁,自镌章号江南{dy}风流才子。人物、仕女、花鸟、楼观无不工。为明四大家之一。大陆于1982年7月31日仿明清画家的折扇扇面画邮票,也是4枚一套。有趣的是两岸的折扇中都有一幅唐寅的作品,台湾的是山水,大陆的是枯木寒鸦,可见两岸都对xx画家十分垂青。

扇 面 文 化

    古人谓“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云“玩物丧志”,是以虚耗时日为耻,鄙夷玩世心态。但即便正人君子、墨客雅士,也不免独有嗜好,珍赏、把玩一些小物器。因其与功名勋绩、文章经济无关,只一应美名曰“雅玩”。这特意标举的“雅”字,不仅隔离雅、俗两境,而且避开了“丧志”之虞,让文人士子沉湎其中,全无忌惮,终至倾尽才情风流于所玩之物。这一“玩”,往往让简简单单的寻常物什俗气脱尽,成为堪入芝兰雅室的艺术作品。因其“不俗”,市值就远过于原物,身价百倍。

  扇面即如此。扇子原不过御风消暑、逐迫蚊蝇之物,不光达官贵人用,庄户人家也用,大约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起先自然以采用xx材质制作的居多,诸如香蒲叶制成的蒲扇、芭蕉枝叶制作的芭蕉扇,大抵稍作剪裁修饰,即付使用。随后布、帛等材料用于制作扇子,制扇的工艺也逐渐提高。纸被发明后,很快被用以糊作扇面,汉代诗句“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中的“合欢扇”似以纸为材料。既然是纸质,自不免用于涂写、编印图案和文字。古人求不朽,凡能留字留画的地方一般不会轻易放过(明以后“到此一游”的泛滥可为一证),风雅之士看到如此好的材料,没有不先动心而后用以遣兴抒怀、运笔寄思的道理。于是扇面成为一方保存字画诗词的自由土地,经过近两千年的演进,逐渐成为中国书画中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承载了无数大家小家、名士俗子的精心之作或信手涂鸦。可以说,自扇面成为文人字画的特殊载体之一,它就一直在古人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绵延千载未曾衰绝。

  扇面书画在中国是相当发展的一种书画形式,在中国画中,扇面书画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我国的扇面书画,源远流长。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曹子建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曹操请主簿杨修为他画扇,发生“误点成蝇”的趣事。

  唐代画扇之风更盛。从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上,可以看到跟随贵妇的侍女们,手中所持之扇就是有画的,不过当时的扇子还是圆形的纨扇,亦名团扇。唐代王建《调笑令》:“团扇,团扇,美人频来遮面。”当时少年女子,常常喜欢用绘上画的纨扇半遮面,而被人形容得更美丽,于是扇子又有了“便面”、“障面”等别名。

  宋代以前,扇面书、画在圆扇面上开展。史料有载,宋、元时期,扇面书画极为流行,名作精品不少,其中不乏大气之作。不过,真正将扇面书画艺术推向{jz}的,是折扇面。在折扇上作书画的风气,约始于南宋。明代詹景凤《东图玄览》记载,南宋时“马远竹鹤,马麟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扇的两面,与今折叠式无异,扇式折痕尚在,皆绢素为之。”以此看来,南宋折扇比北宋折扇有所改进,扇骨已插在扇面中间,也就便于书画家们大显身手了。折扇自宋代产生以后,即受到文人墨客的极大青睐。很多人极愿在这方不盈尺、周围扇形的区域一逞毫末。

  明清时期,折扇书画艺术开始盛行,并在东方艺坛独领风骚。传世最早的折扇画,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明宣德二年(1427)宣宗朱瞻基所绘的《松下读书图》。

  扇面画的内容非常广泛,神话故事、人物动态、峰峦叠石、曲溪流水、村舍楼阁、闲草野花等皆能入画。明、清扇面画则高度反映了这个领域的艺术成就。明代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清代的“四王吴恽”六家和“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都有扇画佳作传世。xxx总理生前曾鉴赏过一批明清扇画,其中有明代仇英的《松泉煮茗》、《临流偃坐》,沈石田的《秋浦泛舟》,清代石涛的《长干秋色》,唐岱的《山猿捞月》等名家杰作,可谓扇中珍品。故宫博物院珍藏一柄明代大折扇,扇面纵长59.5厘米,横宽152厘米,两面均为纸本设色人物画。一面画的是《柳荫赏花》,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这是当时{zd0}的扇面画。

  扇面上画与字是分不开的,名扇名画必有书法家的墨迹。扇面之字,与扇子的声誉攸关,因而不少扇子常常是诗画并重。宋代画家王晋卿和文学家苏东坡,就是一人作画一人题字。

  扇面作为书画艺术载体自然是有缺憾的。团扇、折扇不仅形制固定,面积也有限度。更受欢迎的折扇更如此,它上宽下窄,呈半圆状,且尺幅小,容易造成形象的倾斜和总体画面的不平衡,显然不宜以平常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书画家行笔之前,必须长时间揣摩构思,精心布局,下笔落墨时要求明快简洁,流畅多变,不能稍有迟疑。差之毫厘,都可能导致整个作品的不协调。对于扇面而言,画面的疏密有致,艺术内涵的丰富多彩,是极为重要的。做到了,往往最能表现出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水平。从另一方面看,扇形的折扇面比起固定的卷轴、尺幅显得更加灵动自然。文字、山水、人物、花卉、建筑种种,甫入扇面,即呈别样风采,生动而别致。以至几百年来,热衷折扇书画的人前赴后继。难怪风流才俊、墨客骚人乃至青楼娇娘都要随时手执一扇,以示风雅。

郑重声明:资讯 【晒晒:台湾专95和专111(折扇)扇面画邮票】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