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集邮图书目录

引用 集邮图书目录

 

引用


 课前活动

想一想:收集集邮文献有什么作用? 

“惠我以邮票,莫如惠我以邮识”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与其给我邮票,不如教给我集邮知识。可见,寻求邮识已是集邮人士的莫大期望。这也是共识。

获取集邮知识大致有二个途径。一个是直接途径,即从实践中取得邮识,即亲自参与其中,从集邮活动中汲取邮识,日积月累从中探求其规律,这是主要的;另一个是间接途径,也就是从报纸、杂志、电视、电影、音像制品、讲座中接受集邮的相关知识,将他人走过的路、总结的经验,为我所用。由于集邮者的集邮目的不同,志趣各异,存在选择上的巨大差异,我们可以将集邮文献分为以下五类。

1、史料类。为弄清邮政史、邮票史、集邮史而收集的相关文献,溯源性强,尤其注重首次、首枚的邮史典籍的考证、史实原委及其背景资料。内容真实、确凿、完整。

2、资料性。这类文献多为积累知识,用于写作。有时也为某一专题集邮的收集,某一邮票的研究,或是浏览运用。

3、专题类。为编组邮集而搜集集邮文献资料,为撰写论文而积累集邮文献资料。

4、传统类。邮政、邮票、集邮三史因有大量人物出现,收集与之相关的集邮文献便应运而生。

5、趣味类。集邮是休闲文化,轻松活泼、富于联想,可视可读,为人们所喜爱。

以集邮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称为集邮图书,包括入门普及类、集邮研究类、邮学专著类和集邮辞书类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

                            

                             中国邮票价格总目录                                    集邮指南

目前这类图书越来越多,大家留心一下国内图书市场和书店,对自己感兴趣的可以买来读一读。如《中国集邮大词典》、《中国邮票价格总目录》、《中国集邮百科全书》、《邮票辩伪》、《集邮指南》等。

国际上比较有名的普及读物有多种。如:美国xx集邮家肯奈斯·伍德编著的《这是集邮——富有魅力的集邮世界》,英国吉本斯出版公司出版的《现代集邮指导》、《怎样起步》、《如何识别邮票》等启蒙读物对于初涉邮坛的人会有帮助和指导意义。辞书类有英国的《集邮图鉴》、《集邮术语汇编》,美国的《美国集邮爱好者词典》,德国的《德·英集邮词典》等xx的工具书。

青少年朋友们,当你面对一枚邮票时,你能说出它是哪个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吗?它的发行时间、齿孔、印量、内容又都是什么呢?这时,如果你身边有一本邮票目录的话,那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邮票目录是集邮爱好者的“好朋友”,是必备的工具书之一。邮票目录可分为三种,一为国别目录,是某一国发行的本国邮票目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日本邮票目录》、《美国邮票目录》等;二为某一专题类的目录,如《吉本斯鸟类邮票目录》等;三为世界性的目录,如xx的四大世界目录,美国的《斯科特标准世界邮票目录》,英国的《吉本斯世界邮票目录》、法国的《香槟世界邮票目录》、德国的《米歇尔世界邮票目录》。近年来,中国也出版了自己的《中华世界邮票目录》。

《斯科特标准世界邮票目录》是世界上惟一每年发行新版的世界目录,现分为6卷,第1卷为美国邮票及开头字母为A——B的国家的邮票,其他以字母为顺序编排的国家邮票。每套只录一图,资料较简,查找不很方便。

《米歇尔世界邮票目录》分为7卷,按洲分卷,对所有国家邮票一视同仁,举凡发行日期、票名、齿孔、水印、印量、纸质、印刷厂等皆有介绍,内容非常详备。

中国的《中华世界邮票目录》已出版《亚洲卷》、《欧洲卷》(上、下卷)、《美洲卷》(上、下卷)。它的特点是按地理位置分卷、按字母顺序介绍各国邮票,并建立了自己独有的邮票编号系统,做到有图必录,便于集邮者按图查找邮票资料。《亚洲卷》开卷即置中国邮票以突出位置,收录了清代、中华民国、解放区、新中国及台湾省和香港、澳门地区的所有邮票。《中华世界邮票目录》在资料上也很详实,举凡宗教文化、绘画作品、动植物、人物等皆有详细注释,所以说该目录也是一种微型的“各国百科全书”。

集邮文献对中国集邮的重要作用,前人早有所认识。陈志川就曾经说过“邮学书籍为吾人集邮者一日不可缺少之品,其重要性质,当胜于吾人购邮赏玩千万倍之上”。郭润康也说过,“到了后期,邮票的收集摆在次要地位,而着重于邮刊、邮籍、报纸(剪报)的搜集啊。”

活动资料窗

1906年上海海关税务司绵嘉义编撰的《华邮报告书》出版,这是最早的华邮目录。新中国{dy}本集邮读物周小童的《怎样集邮》,于1955年9月由上海儿童读物出版社出版。

1987年5月,《中国集邮年鉴》(1986)由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dy}部集邮年鉴。 

1990年7月30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邮票总公司、中国邮票博物馆、北京市集邮协会、北京燕山出版社为纪念中国解放区邮票发行60周年,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中国邮票博物馆藏品集·革命战争时期卷》、《中国邮票全集·解放区卷》、《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苏区卷》三部大型图书xx式。

世界上{dy}次国际集邮会议于187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会后出版了《国际集邮会议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集邮文献。

实践活动

一、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统计一下新中国发行过几套有关奥运会的邮票?

二、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请写出T.38的邮票名称、齿孔度、设计者和价格等信息。

三、通过阅读集邮图书、报刊,观看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方寸天地》、《鉴宝》节目,浏览《中国集邮报》、《中国集邮信息网》、《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等网站,拨打电话等途径搜集自己需要的集邮资料,再按要求进行整理、利用、交流,装入“学生集邮成长资料袋”中。

四、读一读

                                          

                                                             J.111冼星海诞生八十周年

                                

                                                           2002——21  黄河壶口瀑布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国家邮政局于2002年11月8日发行了崔晓红和李信合创的2002——21“黄河壶口瀑布”小型张1枚。

古代的诗人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这条千古奔流、绵亘万里的中华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过内蒙古,冲开陕西、山西崖壁,一路浩浩荡荡,曲折东流。滔滔黄河水在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由300余米宽,骤然收缩成40余米,跌入落差达50余米的深槽里,好似一把巨壶在倾倒滚滚沸水,形成万里黄河之一处雄伟的自然奇观——壶口瀑布,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姿。

从千古洪荒的历史深处奔涌而来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一泻千里的咆哮,在壶口吼出九曲十八弯的艰难历程,感动了无数英雄豪杰为之献身的勇气,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为之奋战的斗志!

抗日战争年代,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聚集在黄河之滨,奋起抗敌、保卫祖国。杰出的音乐家冼星海把对敌人的恨、对民族的爱,对国家遭受敌人蹂躏的愤懑,对百姓陷入水火的同情,化作了激昂的旋律。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黄河大合唱》,唤起了所有中国人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战斗热情。

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如黄河之水,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党中央在黄河之滨向全国发出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奏响了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党的“十六大”是迈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的{dy}次盛会。国家邮政局以壶口瀑布为主图发行小型张1枚,这是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dy}次用自然景观的形式来寓意党的代表大会,反映出在新时期,我们党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与时俱进、不为艰险的豪迈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

在《黄河壶口瀑布》金箔小型张原材料的选择上,使用了防伪纤维专用邮票纸和加密荧光防伪油墨。在荧光灯的照射下,小型张的画面呈现红色亮光。在制版工艺上,小型张的图案中加入了微缩文字“黄河”。在印刷工艺上,采用了三维烫金压凸工艺,使“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八个大字跃然纸上。小型张首次采用了无色荧光喷码防伪技术,使每枚小型张都有了不同的号码。(本文根据苗怀良作品改写)

附: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一览表

志号

邮票名称

发行日期

全套枚数

面值

华东区

J.HD—3     

中共七代大会纪念邮票

1945.10

1

0.05

纪37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1956.11.10

3

0.28

J.2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8.22

3

0.24

J.86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9.1

1

0.08

J.14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10.25

1

0.08

1992—13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10.12

1

0.20

1997—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9.12

1

0.50

2002—21

黄河壶口瀑布

2002.11.8

1

8.00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集邮图书目录】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