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纸并不总是真话纸

新闻纸并不总是真话纸

 



    说真话,自己付出代价;不说真话,国家付出代价。这是中国新闻人延续至今的困境和悲哀。

刘青松(文史学者)

 

            《申报》就为后世的中国新闻人上了很好的一课

 

    1874年1月6日,创刊不到两年的《申报》,刊登了一则题为《记余杭某生因奸命事细情》的报道。五六百字的报道根据传闻写成,详细描写风流书生与不守妇道的女子如何勾搭成奸,又如何合谋毒死亲夫,颇有艳闻猎奇的卖点。《申报》由英商美查创办,以盈利为目的,此类抓眼球的市井新闻当然不会放过。不过,《申报》无意于只做一家低俗小报。美查聘请的主笔蒋芷湘曾为举人,也是维新人士,他在《申报》创刊词中写道:“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谁都没有想到,《记余杭某生因奸命事细情》这样一篇看似低俗的报道,却为中国报业史上“新闻之作大有益于天下”的范例开了头。这则报道中所述的案件,正是清末四大名案之一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通过追踪,《申报》对案情的了解逐渐深入,发现其中疑点甚多。时隔仅一周,《申报》发表了一篇述评,对该案“由府过司,业成铁案”提出四点质疑。此后两天,又连续披露疑点及县、府审案过程中杨乃武遭刑讯逼供、报省复审时翻案等情况。由于《申报》发行量大,使得此案公诸天下,引起广泛xx。

    三年多时间里,《申报》对此案追踪报道,发表评论近80篇,在朝野间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举人杨乃武受刑讯逼供,激起天下读书人的公愤,言官激烈抨击。加上此案发生后,光绪帝新立,正需借彻查此案立威,整肃朝纲,冤案终获平反,大小渎职官员均遭惩处。

    在对案件真相的追问中,《申报》开始以独立于传统社会大一统公权体系的“第四种权力”身份出现,有理有据,步步深入,无意间完成了一次近代传媒、法治理念的启蒙。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运日益衰落,报人忧心忡忡,越来越敢言。

    改良派创办的《时务报》虽曾得到封疆大吏张之洞的赞助,“干犯时忌”的文字却不断出现:“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

    《大公报》创刊之初,就发表题为《论归政之利》的评论,公开要求慈禧撤帘归政。《大公报》还发文要求清政府进行真正的改革,变封建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

《苏报》更是在创刊词中明确提出:“居今日而欲救吾同胞,舍革命外无他术。”

    鼓吹革专制统治者的命,触到了虚弱的晚清政权的底线。1903年6月9日,《苏报》向读者郑重推荐邹容所著《革命军》一书,称“其宗旨专在驱除满清,光复中国”,第二天又刊出章太炎为此书写的序。此后不久,章太炎等人被捕,主事者陈范避走日本,报馆被查封。

    而陈范“以清议救天下”的夙愿,在下一代报人身上延续。民国初年,办《民权报》的戴季陶说:“报馆不关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

说真话,自己付出代价;不说真话,国家付出代价。这是中国新闻人延续至今的困境和悲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新闻纸并不总是真话纸】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