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籍科学家王维熙发明地震监测仪

温籍科学家王维熙发明地震监测仪

2010-05-14 08:54:23 阅读56 评论6 字号:

  本报讯(记者 夏晶莹 报道组 黄松光) 5·12让地震的记忆再次拉近。记者昨日联系上杭州超距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之一、温籍科学家王维熙,了解到他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研发“ATG6118E痕量氢气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已在我国四个重点监测省区布点安装试验,国家地震局专家的评价是:仪器稳定,适用性较好,能够满足地震监测与科学研究应用的需求。

  今年68岁的王维熙是瑞安人。1959年,初中毕业的他奔赴大西北,通过自学成为甘肃有色金属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工,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同时,作为我国xx的气体传感专家,王维熙凭借研制的820型高灵敏度氢及气态烃现场测定系统,在1200米以下海底成功寻找到“可燃冰”而扬名国内外。

  2008年,王维熙因为汶川地震的触动,全身心投入研制地震监测仪器。痕量氢气在线监测系统的原理立足于地震活动与氢气浓度的变化,据介绍,国外研究表明,地震发生前的10-40天,氢浓度变化{zd0},异常幅度通常都达正常背景值的几倍、十几倍乃至万倍以上。在2008年的8月,{dy}代“痕量氢气在线监测仪”诞生。据介绍,监测仪主要通过一根管子,从钻机带出来的泥浆中抽取气体,并传入监测仪进行分析。

  去年,该监测仪率先在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一部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中使用。目前,四川、山西、辽宁三省的有关重点监测地区已经安装这一监测仪进行全天候在线分析。王维熙告诉记者,布局在山西夏县的地震仪对氢气量的探测,成为击碎今年2月流传的地震谣言的一大依据。在4月份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前的半个月,安装在绵阳的监测系统呈异常反应,显示氢气的浓度高出背景值100多倍。“但是目前因为监测仪的布点不够多,尚不能确定准确的地震目标点。”王维熙说。

  目前该监测仪仍处于试验阶段。王维熙告诉记者,地震监测需多种方式相互配合,该地震监测仪能够在地震前半个月左右监测到异常状况,随后配以其他监测方法及数据分析,共同研判,可对地震短临预测预报提供有力的依据。据介绍,这一研发成果已申报浙江省科技奖。

                                                                          摘自《温州日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温籍科学家王维熙发明地震监测仪】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