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海- 青花瓷盘子- 博客大巴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可算是读完了。这本《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断断续续翻了快有一个月。

        托大勇从香港给我背回来的,港版。我一开始是想找一本台版的——当然也无所谓,对于版本,无非也是被一些小情绪左右。

        这本书让我陷入两极评价——好不好?极好!……好不好?不够好。

        我沉浸于这本书的“事”,却不喜欢这本书的“叙事”。在网上看到一篇心有戚戚的评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读后感之无序发泄版》,下面九成跟帖是“LZSB”——我想不论我喜不喜欢这本书的文字,其内容都值得一读;而龙应台至少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抒怀的方法吧。所以,大骂“LZSB”而认为自己读懂了这本书的人,我也比较无语。

        很多人觉得LZ只配读党国官方的政治历史书,而不懂得情感的力量。可是我觉得不能接受某种叙事方法和是不是SB以及站在什么立场,还真没什么关系。关于怎么叙述历史和感怀上一代,关于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文本,我倒是能举出一个纪录片的例子:郎兹曼的《浩劫》——我很喜欢他的叙事方法。

        回过头想,大约龙应台终究是女人,让我来说1949,我会不会更情绪化、比她还情绪化?也许吧。

        说起来,这个情结在自己心里已经多少年了。我的祖父是共军,北方农民,南下到武汉——我现在户口页的籍贯还是没去过几趟的天津。我的外祖父是国军,城市平民,国军军医,是被留下的那拨人。一样在xx被整得够呛,一样是我心里恋恋不忘的童年记忆,一样是清明中元很多夜晚会想起会落泪的遥远故乡的坟头。

        所以,这本书,用来读和感触就好了,不想再议。

        突然想起,龙应台是“华语纪录片节2009”的评委,这么说她看过我的片子……唔……

        我自己出生在大江边,习惯了长江晨间的汽笛、傍晚的凉风、低垂的涛声……前几个月{dy}次走到天津的海河边,想想自己籍贯在此,老家就在这个陌生城市的郊区,而我爷爷都死去十四年了,忍不住鼻酸眼热。

        我还能对这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说什么好呢……这是许多家庭的回忆吧,比如你我。





郑重声明:资讯 【大江大海- 青花瓷盘子- 博客大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