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公共自行车,经济,商业热点,
导读:在杭城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这种红色轻快的单车。随着公共自行车服务和布点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喜欢骑着它出行,这也成了杭州交通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不知不觉,公共自行车这种出行方式在杭州出现已经一年了。
在杭城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这种红色轻快的单车。随着公共自行车服务和布点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喜欢骑着它出行,这也成了杭州交通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到今年年底,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将增加到2000个,尽量做到每隔100米就有一个服务点,投入的自行车5万辆,同时七成服务点实行“自助”,让骑公共自行车成为市民的一种出行习惯。
交通和商业密不可分。
奶茶店和报刊亭开店都喜欢跟着公交车站点,汇聚的人流使得小店生意兴隆。随着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在杭州遍地开花,如何在公共自行车上“借东风”,成了商圈和商家的新思考点。
像公交车经济、地铁经济一样,公共自行车经济有望成为下一个商业热点。
背景
公共自行车日租用人次 突破10万
去年5月1日,为了xx“{zh1}一公里”难题,控制机动车尾气,杭州在全国首开先河,创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首批61个服务点,2800辆红色的免费公共自行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zxxs}到免费自行车好处的是游客,以前很多游客会租借景区的出租自行车,一个小时5-10元。而公共自行车{dy}个小时租赁免费,第二个小时收费仅1元,显然更令游客喜欢。
从2008年5月1日试运行至今,杭州公共自行车运行已满一年。
据{zx1}统计显示,目前公共自行车的租用群体已由原来的以景区游客租用为主(景区租用数占总租车数的60%)变成现在以市民租用为主(城区租车数占总租车数的88%),成为除公交车和出租车之外的又一交通工具。
目前,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出行的{zj0}选择,也是杭州人心目中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据杭州公交集团统计,目前日租用人次已突破10万,并且还在不断上升。5月1日起,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在原有640处的基础上,再增160处,总数达800处;公共自行车再投4000辆,总数达到20000辆。
围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思路,杭州未来将构建一个由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形成的组合式公共交通网络,并且实现“同台换乘”,但不是{jd1}意义上的在同一个站点里完成,而是相隔距离在100米之内。在这个系统中,公共自行车将大显身手,能有效缓解出行“{zh1}一公里”问题。再过几年,杭州地铁建成后,公共自行车身手敏捷的特点将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过一年的摸索运行,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除了赢得口碑和名声外,也让兄弟城市纷纷效仿,苏州、武汉、天津等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纷纷亮相。事实上,公共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青睐,土耳其、法国、英国都正在或者正准备推出公共自行车计划。
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主任陈茜是杭州本土的交通专家,他说:“公共自行车的租用可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放大车辆的使用功能,节省一些公共停车的设施和场地。此外,自行车是一种便宜、自由、流动性大的出行方式,停车方便。这是杭州市推广公共自行车的主要原因。自行车的缺点在于具有季节性,夏天、冬天和雨天不适合骑车,同时损耗比较大,这是下一阶段我们要着重研究的。”
解读一:小巷经济
公共自行车改变了出行方式
增加了人们日常消费的机会
在环北小商品市场门口,买了一大包日用品的唐女士正在公共自行车点取车。自从她有了私家车,逛环北就成了她姑娘时代的美好回忆。公共自行车的出现让她的回忆又回到了现实。
和许多有车族一样,除了每天上下班以开车代步外,家住城西的唐女士平时出门都习惯开车。虽然杭州的交通状况常令她苦不堪言,上下班给车子找个免费停车点也必须起早贪黑,但相比夏日里头顶骄阳、冬季里迎着寒风、雨天在潮湿泥泞的环境中步行或挤在人满为患的公交车上,唐女士更愿选择私家车出行。
可是,在几个月前的某{yt},唐女士却把自家的车子停进了车库,从那天起改变了这种延续了五六年的出行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杭州市刚刚推出的公共自行车。
从此,骑上自行车的唐女士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早上6点起床的她现在多了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因为堵车,从城西到自己工作的单位,路上常常要花上一个到一个半小时,现在骑自行车只要半个小时。
骑公共自行车买菜
7点钟起床简单洗漱后,唐女士来到小区门口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租一辆车,骑上它花3分钟到巷口,停好车去光顾那家可口的早餐店。这么多年了,除了xx,从前开车上班的唐女士从来没在这家早餐店消费过,因为周围没有停车位,她的早餐都是在车上喝杯牛奶、啃个面包对付过去的。
让唐女士最欣慰的是,改骑公共自行车后,她每天下班到家的时间提前了一个小时。平时工作日从来没在小区附近农贸市场买过菜的她终于可以赶在菜场19点关门前回家买菜烧饭了。把公共自行车在菜场门口一停,买完菜的唐女士骑着车就赶回家烧饭,这在她开车时曾是一种奢望。
毋庸置疑,便民性是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的一大初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谢咏恩说,除了缓解交通、绿色出行等利好外,站在商业的角度,这样一种便捷百姓的出行方式又会带动无数的消费。本着就近购买的原则,社区菜市场、便利店、水果铺、餐饮店这些便民设施都可能成为受益者,老百姓出行方式的改变带动的是一种“小巷经济”。
上班
解读二:商圈经济
从寂寞到繁华 新增一个点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
最近,在杭州丝绸城做生意的谢老板发现:从前客人总是从店铺的右边或者对面拐进来,现在不少人是打左面进来的;以前下午三四点以后,街上的顾客就少了,现在到了傍晚五六点,居然还有提着手提包、上班族模样的人来店里逛逛。
“那些傍晚来逛店的人多是住在旁边的社区居民,从前他们很少光顾我的店。自从路口设了个公共自行车点后,他们改骑公共自行车上下班了。把自行车在路口还了以后就顺便到旁边的店里来逛逛。”谢老板的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店里的零售额也稍稍上涨了一些。
谢老板的店位于杭州丝绸街北面靠西侧的入口处,旁边刚好有个公共自行车点,是去年年底建的。做了几年丝绸生意,谢老板对自己店的定位挺清晰:整单批量生产和销售是这些年从未改变的主旋律。
谢老板之所以会启用以批发为主的经商原则,原因很实际:丝绸街南入口在凤起路上,对面是人流密集的环北小商品市场,还有星罗棋布的连锁餐饮品牌,人流量大,人扎堆的地方生意自然好做。再说,很多游客在逛街逛到一半的时候,该买的东西已经买得差不多了,这北面店面的零售生意自然不好做。
然而,这一切在去年年底发生了改变,体育场路上的丝绸街入口处有了公共自行车点。这改变在丝绸街主任皇甫伟成的眼中是那么的可喜。
购物
皇甫伟成说,每天来逛丝绸街的游客大约有30000人次,其中外国游客达到300人次。基本上,国内游客采用的交通工具都是汽车,国外游客却更偏好骑自行车、坐公交车或者徒步来此。丝绸街的南北两个入口现在都设了公共自行车点,但他更倾向于在北入口多设几个点,因为相对于南入口,北入口的形象更好,而且交通状况也好一些,当然这对带动商街北面商户的生意也是很有好处的。
“其实南北向的丝绸街中还有一段东西向的健康路,这段路也是丝绸街的一部分。”皇甫伟成说,很多游客都不知道有这么一段路,健康路常常会被人遗忘,这自然影响到这条路商家的生意,希望公共自行车能在这条路上设个点,好吸引人气,拉动消费。
英雄所见略同。10多天前,武林路和凤起路交叉口附近“冒”出了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这使得武林路时尚女装街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周晓兰惊喜万分:“终于建了一个啊,我们去年就打报告了,希望在武林路上建七八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方便游客和市民来购物。可能因为道路比较窄一直没建起来,其实‘爱情故事’、‘阿伟’美容美发那里就可以设一个点。”
除了市民,欢迎武林路设点的还有服装店的营业员们,不少品牌店在武林路上都有两三家店,为了调货营业员经常需要跑来跑去,走路太慢,坐车又不划算,有了公共自行车就能提高效率,省时省力。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雪军觉得,要在武林路和丝绸城设置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有一定的难度。据了解,公共自行车的设点也大有讲究:商店前面的人行道基本上不选,因为会影响到人家做生意;人行道太窄的地方也不行,自行车占道2米,太窄的话行人走不了;商场门前也不行,人家还要设汽车停车位。
陶雪军说:“我们推出公共自行车的初衷是方便市民出行,而对于商业的带动没有很在意。交通和经济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目前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下,如果有商家需要设点提出申请,同时设点的场地条件也满足要求,我们会考虑设点的。”
陈茜觉得公共自行车的推广对于提升商业服务品质的作用更明显:“原来你开车或者坐公交车过去购物不方便,现在多了一个骑公共自行车的选择。东西你都是要买的,但购物过程却惬意了不少,这在景区可能更加突出一些。”
解读三:眼球经济
公共自行车带来了随机消费 如何把人流变成客流?
从浙江图书馆借书出来,陈豫在黄龙洞附近借了一辆公共自行车回家。路过体育场路上的杰施专卖店,墙上斗大的两行字吸引了她的注意:“门店搬迁,全场25元起。”
陈豫知道,杰施是杭州女装品牌,设计比较独特,现在的促销活动让陈豫心动了。她把公共自行车锁好,进店逛了一下,{zh1}以5折的价格买了条短裤和黑裙。
陈豫告诉记者:“坐公交车或者轿车不能随便下车,私家车可能停车也不方便,骑车嘛,路上看到什么有意思的店或者促销活动,只要不赶时间,可以随便停下来买东西。”
如果将商业消费方式分为目标性消费和随机性消费,公共自行车显然增加了随机性消费业态。在新华路上的绿豆饼店,一位骑着公共自行车的大妈买了一斤。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看到这家店门口有好几个人在排队,骑到店门口看到有‘新开业,买1斤送半斤’的活动,我觉得很划算,也跟跟杭儿风。”
商业地产专家说,商业网点的组成要素包含物流、人流和车流。如果道路两边没有停车的地方,就会导致周边的店铺商业价值不高。人流无法转变为客流,就无法真正体现区域的商业价值。
“在交通组织当中,人流、车流的构成和交通的目的性又决定了商业价值。商业与交通的关系是由购物时间、停留时间决定的。”中原地产商业地产部相关负责人说。
别人的无聊,我们的钱。有一种叫“等待经济”的论调让不少商家从中获益。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奶茶店。为了利用人们等公车的无聊时间,奶茶店的选址更偏好于公交站点的周围,因为这里既有人气又有消费欲望。
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和公交车站点不同。在公交站点,人们因为等车而有了等候的时间,就会在附近开设的小店闲逛,或者顺手买瓶饮料、买张报纸。而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大多数人都是行色匆匆的。有调查显示,目前市民骑公共自行车以上下班和游玩为主。
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商家要在“橱窗经济”上更下功夫,大幅的促销广告、店门口的促销活动,甚至排队的人群,都可能把客人从自行车上吸引下来。
中原地产、中青地产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客户在选址时要求附近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但是随着公共自行车网点的增多和服务的完善,附近有设点的商家生意肯定会锦上添花。
解读四:新旅游经济
从公民出行到短途游 有待完善的公共自行车商机无限
在丹麦街头随处可见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起来很方便,只要往投币孔内塞一枚硬币,归还时你还能从退币口取回硬币,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种廉价的交通工具。
“目前看来,杭州的公共自行车在租赁方式和延伸服务上还有待完善。”谢咏恩说,到底是服务游客还是服务市民?现在租车要交保证金200元,除非是杭州市的常住居民,游客是很难接受这个门槛的。政府是不是可以考虑增设xx游客使用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卡,以较低的价格和更方便的服务满足散客旅游的需求。
另外,随着公共自行车布点的增加,是不是可以开发一种类似公共自行车地图的产品,为游客骑车游览杭州提供指南。可以在每个租赁点增设一个小卖部,为租车人提供一些食品和日用品销售,同时也可出售这份地图;也可以在每个点增设一个电子导航系统,方便游客查询游览线路。谢咏恩认为,不论是地图还是电子导航系统,将来一旦运作起来,必定成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和载体,从而吸引商家,产生强大的集群效应。
“今年国家{dy}次把‘五一’的七天长假缩短为三天,对杭州这样的旅游城市而言,这意味着短线旅游客激增,他们都来自周边城市或者邻近省份,更倾向于选择自驾游或者自由行的出行方式。这样一来,游客对诸如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需求势必增加。公共自行车的规划和建设还有待完善。”谢咏恩说。
“如今,地铁经济、楼宇经济已经被注入太多的关注,公共自行车经济有望成为下一个商业热点。”
今天已经有人购买了汽车导航仪,更有人研发了可以和手机绑定的汽车导航软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公共自行车导航仪或者导航软件也会大卖。”在谢咏恩看来,蕴含在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内的商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