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5 00:32:30 阅读3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新华社记者张艺、安蓓
今年一季度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经历了石油消费量负增长的状况之后,开始出现逐月增长的回暖迹象。然而,占我国石油市场约20%份额的民营石油企业依然处于行业的寒冬。由于无法获得稳定油源以及燃料油消费税抬高了生产成本,一季度民营石油企业开工率锐减,遭遇严重亏损。
一季度民营石油企业开工不足 亏损严重
受金融危机和石化行业不景气的双重影响,今年一季度民营石油企业经营惨淡。据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的统计,全国民营炼油企业的开工率不到40%;山东和广东两地区的开工率仅为15%。
山东省是目前地方炼厂最多的省份,全省民营石油炼厂综合实力居全国各地区之首,其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反映民营地方炼厂的生存状况。
目前山东省民营炼厂年原油加工能力为4500万吨,占全国民营炼厂炼化总能力的55%以上,占全国炼化总能力的8%左右。然而,这些民营炼厂虽坐拥巨大产能,却无法获得油源,目前开工率已降至不足15%。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是该地区颇为典型的石油炼化与销售一体化企业,该公司负责人陈爱平告诉记者,2008年公司销售收入126亿元,上缴利税5亿元,利润则是负7000万元;今年一季度延续去年跌势,亏损5000万元。他认为,民营企业无法获得原油来炼制成品油,只能用成本较高的燃料油进行生产,而且今年以来燃料油的消费税比之前高出许多,这两个原因直接导致民营企业减产、停产,越炼油越亏损。
无法获得油源 民营油企遭遇经营困境
长期以来,如何获得稳定油源一直是民营石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zd0}难题。民营企业没有原油进口权,国家分配给地方炼厂的原油量每年仅180万吨,无法匹配千万吨的年产能。据统计,全国民营石油企业开工规模不到产能的十分之一,生产设备大量闲置。
由于国家的原油配额难以满足地方炼厂的产能需求,这些企业所需的近90%的原料依靠进口燃料油来解决。在2008年7月之前,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处于上行通道,燃料油相对便宜,地方炼厂有利可图。如今国际原油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的价位,折合为每吨不到2500元,而燃料油进口价格每吨3300元至3800元,用燃料油炼制成品油每吨要增加1000元左右的成本。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建议,不妨尝试对民营石油企业放开原油进口权,转变能源领域产业政策的思维模式,让企业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他认为,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垄断石油市场的方式在能源行业是不可持续的,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燃料油消费税抬高成本 炼油厂越炼越亏
燃料油一直民营炼油厂的原料生命线,而今年年初燃料油消费税的大幅增加令这些石油企业原来的生产模式难以为继。
从2009年1月1日起,燃料油的税率从每升0.1元提高到每升0.8元。在此之前燃料油消费税为每吨101.45元,费改税将燃料油列入成品油行列,燃料油消费税提高至每吨811.6元,虽然其中一部分可以抵扣,但是综合成本仍然比税费改革前增长了30%至35%。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的统计称,如果按照山东省全年加工进口燃料油1500万吨计算,仅山东省的地方炼厂{zd1}亏损额就将达30亿元。
此外,燃油税的开征加大了地方炼厂的资金占用及利息的增加。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秘书长马莉告诉记者,由于燃料油的消费税在进口时上缴,而按照一般炼厂生产周期45天来计算,由此产生的利息近亿元,这不仅大大增加流动资金占用,而且增加了地方炼厂的运营成本。
林伯强认为,十几年来民营地方炼厂没有享受炼油补贴,也没有配套的下游销售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一部分地方炼化企业经过技术更新已经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完备的设备设施,在石油领域可以成为公有经济的有益补充。石油领域的产业政策应当让企业拥有平等的生产经营环境,只有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油品价格市场化,石油行业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