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着玩着,孩子玩成了发明家
张卫民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另外一种方式的学习。事实上,如果我们用心观察儿童的游戏,就能够看出孩子们忘我的、尽情的、不知疲倦的充盈着生命活力的状态,他们是在重新安排自己周围的世界,使它以一种自己更喜欢的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古今中外,有很多发明创造就是“玩”出来的。
玩,是一种主动学习,玩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可以启发兴趣爱好,还可以从玩中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性。有许多有特长的孩子,就是在课余时间玩自己爱好的东西,从而有了小发明小创造。玩可以解放孩子的眼睛、头脑、双手、嘴、时间和空间。要知道,孩子是很喜欢玩耍的,玩是所有孩童的本能,孩子们基于他们天生的嗜好来玩,以自己快乐而神秘的方式四处游逛,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昆虫生物学家法布尔在《童年的回忆》里这样写到:“昆虫和小鸟都是孩子们的朋友,前者的样子深受喜爱,孩子们喜欢饲养蚱蜢和粪甲虫,后者是不可抗拒的诱惑,它们的巢、蛋,以多姿的形态,丰富的色彩,很早就赢得了我的心。”
我们要尊重孩子玩的权利,更要引导他们在玩耍中增加知识,增长智慧。我们常常看到欢快活泼、高能量的顽童在音响店里淘碟、在操场上玩球、在网上冲浪,那么兴趣盎然,而我们却往往批评他们“玩物丧志”!他们在地上和稀泥、捏泥巴、玩打仗游戏,不亦乐乎,而我们却常常呵斥他们:“这么脏,不准玩儿!”实际上,孩子玩游戏,可能需要多次的探索与试验才能学会游戏的内容或技巧。父母若能适时地给予孩子协助和关注,将使孩子的游戏不仅具有娱乐的价值,更使孩子得到了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玩中发现孩子特殊的才能,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作出特殊的贡献。更令人可喜的的是,我们通过在玩中观察、联想和探索,常常能够产生灵感,进而通过仿造、改进、更新,进行发明创造。
作为父母和老师,不要泯灭了孩子好玩的天性。玩,使孩子拥有一份好奇心,这是创造的驱动力,没有驱动力,一切创造发明都不可能成为现实。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实际上,我们可以从玩中发现孩子特殊的才能,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作出特殊的贡献。
一、古今中外玩出来的发明家有许多
曾经主持修建中国人自建的{dy}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曾经是一个不守老师规矩、私拆父母闹钟的淘气孩子。8岁那年,他进入私塾念书,可塾师讲的都是四书五经和八股文,那些“之乎者也”之类的陈腐内容,让天资聪慧的小天佑感到枯燥无味,头脑发胀。他最感兴趣的是工程、机械这类“新知识”,他擅长于用泥巴捏火车、做机器,满口袋装的都是小齿轮、发条、螺丝刀、镊子等,只要一有空就摆弄着玩。有{yt},他对家里的闹钟突然发生了兴趣,他想,这个方方的东东为什么能滴嗒滴嗒走个不停?为什么它能按时响铃?为什么它能始终这么均匀地走?乘家里的大人不在,小天佑把闹钟拿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大卸八块,把零件拆得满地都是。他自己的脑筋也动开了:这一个零件是干什么用的?这一个零件和那一个零件为什么咬合在一起?那一个零件是什么力量使它摆动起来的呢?他一边拆着,一边这样思考着,居然把整个闹钟拆开后,又凭着记忆把闹钟复原了,他也因此弄清了闹钟的构造与原理。正是这份对机械的好奇,为詹天佑开启了一扇通往工程科学殿堂的大门。
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在《我们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一书中耐人寻味地回忆道:“我们对飞行最早发生兴趣是从儿童时xx始的。父亲给我们带回来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它飞入空中。我们就照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就是这种能飞的玩具使莱特兄弟玩得十分上瘾,并引发了他们造飞机的想象。后来,他们几经周折,在xxx上安装了发动机和螺旋桨,让世界上{dy}架真正的飞机飞上了蓝天。其中使用的螺旋桨就是他们少年时玩具上用的那种螺旋桨。
德国数学家威特的父亲就是通过支持威特玩游戏,培养了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和热爱大自然的良好习惯。在威特家的院子里,父亲特地为他修了一个大游戏场,铺着600毫米厚的砂子,周围栽有各种花草和树木。威特在这里观花、捉虫,培养出了对大自然的感情。父亲还为他做了各种木块。他用这些木块盖房子、建教堂、垒城墙、架桥梁,大大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威特父亲回忆道:“我几乎没有给他买什么玩具,但他用这很少的玩具,总是愉快而幸福地玩着。”威特父亲认为,给了孩子玩具就放弃不管的家长是错误的。要引导孩子有兴趣地玩,从玩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增加知识,使孩子在“寓教于乐”中成才。据悉,最近在珠海举办的航展中,一些10岁儿童成为了飞行器的设计者,并且他们设计的飞行器受到专家们的交口称赞。正是这些小设计者的家长和学校在“寓教于乐”中培养了他们热爱国防、善于观察思考、擅长动手的良好习惯。
孩子们在小时候都有好奇心,喜欢问东问西。儿童时期的爱迪生比一般孩子更为好奇,并且有一种将别人告诉他的事情付诸实验的本能,以及两倍于他人的精力和创造精神。就人们的记忆所及,他学说话好像就是为了问问题似的。他提出的一些问题虽然不重要,但不容易回答。由于他问的问题太多,他家的大多数成员甚至都不想回答。但是,他的母亲总是试图帮助他。一次他问父亲:“为什么刮风?”塞缪尔.爱迪生回答:“阿尔瓦,我不知道”。阿尔瓦又问:“你为什么不知道?”
爱迪生5岁的时候,有{yt}早饭以后,他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父母亲急得四处寻找。直到傍晚,父亲在仓库附近,才发现他正神情专注地蹲在鸡窝中。“你饿了{yt},钻在这个脏地方干什么?”父亲气呼呼地问。“我在孵小鸡呢,爸爸!”爱迪生指指屁股下面的一堆鸡蛋,神秘地回答说。“你怎么能孵出小鸡来呢?”父亲一面伸手拉他,一面大声地说,“还不快出来,我的傻儿子!”“不,我不出来!”爱迪生争辩说,“母鸡就是趴在鸡蛋上孵小鸡的。”“你是母鸡吗?”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出小鸡,我就不能?”爱迪生撅着嘴,不服气地说。{zh1}还是父亲硬把他拉出了鸡窝。
爱迪生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来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dy}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顷刻间,浓烟滚滚,火舌乱窜。爱迪生躲在一旁,兴高采烈地观看着。等到父亲和邻居们闻讯赶来救火时,牲口棚已化为灰烬。邻居们说:“这孩子是中邪了,连自家的房子也要放火烧掉!”于是,爱迪生免不了受一阵皮肉之苦。大人们哪里会想到,天真的爱迪生是在做“试验”呀!
听诊器的发明。1816年,在法国巴黎的市郊,有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堆木头在玩耍。其中一个孩子用大铁钉在木头的一端不停地敲打,其他孩子在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木头听。这时,一位刚给心脏病患者看病回来的医生恰好路过这里,好奇地看着这群孩子,忍不住也凑上前去倾听。立刻,一阵阵真切清脆的敲击声传入耳朵,耳朵离开木头,声音就变得微弱、遥远了。医生马上联系到刚才的出诊,由于那个女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已无法准确听得她的脉搏,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她的胸部听诊,刚才医生感到十分为难。圆木的敲击声启发了医生,他做了一个木管子给病人听诊,后来用改进成喇叭形的象牙管,上面安了两根柔软的管子,这就是世界上{dy}个听诊器。
把煤变成煤气的发明。英国化学家威廉·梅尔道克从小就特别喜欢琢磨事儿,他还常常挖空心思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能让大人们吃惊的小把戏。有{yt},小梅尔道克在山坡上挖到一些页岩。当地人都知道,这种石头可以用火点着,然而,小梅尔道克却突发奇想:“如果把它煮一煮,会怎么样呢?”他决定试验一下。于是,他把那块石头带回家,放进一把空的烧水壶里,然后给水壶加热。“把它加热后,它还能被点着吗?”小梅尔道克一边观察一边琢磨着。过了一会儿,壶嘴里开始向外冒出气体。小梅尔道克打开壶盖,然后划了一根火柴,他想看看页岩还能不能点着。没想到的是,燃烧的火柴刚一伸到水壶上面,火焰就猛地往上蹿了起来!这突然蹿起的火焰差点烧到了小梅尔道克,但是他却非常开心:“哈哈,又有一种新玩法了,我要让大人们大吃一惊!”
时光荏苒,梅尔道克长大了,他走上了化学研究的道路。1792年的{yt},梅尔道克在研究煤矿物质时,忽然想起了童年时代玩页岩的游戏。他想:“能使火焰突然蹿高,说明那页岩释放的气体被烧着了。这种气体也许有些利用价值呢!”经过反复试验,梅尔道克证明了自己的想法。梅尔道克{dy}次把煤气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后来,他还在自己公司的大楼上举行了煤气灯照明活动,那楼顶上一排排的煤气灯,在浓浓的夜色中大放光芒。把煤转化成煤气,再作为能源加以利用,是人类用煤方式的重大进步,它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玩镜片玩出望远镜。1607年,荷兰一家眼镜店老板汉斯·利伯希(Hans
Lippershey)的孩子拿了几块镜片,有近视的,也有老花的,与几个邻居小孩子一块玩耍。他们模仿大人,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可是他们既不近视也不老花,只有把它们举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面的东西。有一个淘气的孩子想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游戏方法。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地拿在眼前向远处一望,不由惊喜地喊了起来:“喔!真奇怪,xx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孩子们在玩中,发现了可以望远的透镜。眼镜店老板汉斯反复地查看这两只镜片,其中一只是老花镜片,另一只是近视镜片。他发现如果老花镜片摆在前,近视镜片放在后,只要适当调整两只镜片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经过一番研究,
汉斯·利伯希制成了一架简单的望远镜。这架望远镜只有一个30多厘米长的镜筒,里边装着一只老花镜和一只近视镜片,但它却成为了世界上{dy}架望远镜。
玩陀螺玩出现代步枪。
陀螺是一种形似海螺的儿童玩具,下面有铁尖,玩时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即可直立旋转。有的陀螺还利用发条的弹力使之旋转。1838年,一位名叫德尔文的法国军官看到孩子们玩陀螺的情景:上粗下细的陀螺,一旦转动起来就不容易倒下来了,即使陀螺是偏心的,也是绕中心轴线前进运动,尖头运动非常稳定。细心的德尔文看着看着,突发奇想,他使用的枪支,有效射程近,并且,子弹在前进中摇摇晃晃打跟斗,方向极易偏差,如果让子弹头在出枪膛后的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旋转,不就可以让它始终保持一个方向稳定飞行了吗?于是他把枪管里的膛线改成了陀螺线,也称来复线,这样,子弹射击后一直高速旋转前进,不仅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而且有效射程也增加了。
二、玩出来的小发明家牛培行
1、2008年太原高中生牛培行以玩出来的23项专利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破格录取
2008年高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破格录取了“成绩总是全校倒数{dy}”的山西太原市考生牛培行。
南航大在山西的录取分数线为572分,牛培行只考了472分。破格录取的原因是他突出的发明创造才能———16岁时他就已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这已经是牛培行第二次被破格录取了。前一次是升高中时,他以低于录取线39分的中考成绩被山大附中录取。
高考结束后的这个暑假,牛培行在家一边摆弄着自己的发明,一边上网与南航大的学长们聊天,询问大学生活的各种讯息。谈到未来大学生活,牛培行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规划:首先要学好课程,然后在一个更高的知识平台上继续自己的发明创造,毕业之后在自己的发明基础上自主创业。
提起这次破格录取,南航招生办公室的张亚丽老师说:“这是南航大{dy}次如此大力度地"破格"。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希望能破格录取到更多有突出科技特长的学生!”
为何今年能降100分破格录取牛培行?张老师告诉记者:这和教育部关于自主招生的新规定有关。2007年年底,国家教育部新增了9所自主招生高校,并规定“今年自主招生的申请条件放宽,学生自荐也可报名。已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满三年且管理规范严格的高校,对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入选考生,可参考其高考成绩、中学学业及综合素质等情况决定是否向省级招办申请破格投档予以录取。”
2008年1月,南航将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放到了学校网站上,特别强调欢迎擅长科技发明创造的学生。全国有近30人通过初选进入科技创新类自主招生的面试程序。牛培行现场展示了很多作品,在场的教授啧啧称赞。除了牛培行,南京和北京还各有一位考生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来自南京三中的这位考生曾在江苏省第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他发明的“超声波道路障碍警示器”提示行人避让马路施工留下的陷阱,当行人、车辆靠近时灯光会闪烁并且自动发出警示音。但这两位考生因高考成绩不够理想,连民办本科线也没达到,南航大没能录取他们。
早在2001年,南航就曾破格录取福建考生胡铃心。当年胡铃心高考考了597分(总分900分),福建省的本一线是605分,她差了8分,但是南航大招生办召集了一个由航天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传阅胡铃心那篇获得福建省科技论文一等奖{dy}名的“21世纪空天飞机展望”后决定录取胡铃心。以“倒数{dy}”成绩进入南航的胡铃心现在已经是南航博士研究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6次{gjj}科技竞赛{zg}奖获得者。
牛培行说: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学校{zh1}一名。他说坚持做{zh1}一名并不是自己的初衷,高三高考前也曾经常熬夜想赶超来着,但无奈在当初破格录取他的太原市{zh0}的高中里,想赶超倒数第二名,都是那么的不容易。
对于南航能看中自己,牛培行感觉,“真是挺幸运的”。他说自己从小喜欢摆弄航空模型,2008年1月各校自主招生宣传时,他就主要咨询了北航和南航,但当时北航回复必须要达到重点线才有录取可能,他只好把高考志愿转投了南航。
2、牛培行的家庭教育
小学三年级以前,牛培行的学习成绩就一直“保持”在全校几百名学生的{zh1}一名。贪玩、不听讲、不记笔记更不完成作业。那时,他经常被老师罚站,请家长也是常有的事。因为学习差,牛培行在小学就转了3次学,父亲甚至把他送到远在呼和浩特的一所自治区重点小学。但他还是痴迷那些手工玩意,学习毫无起色,没多久,父亲只好又把他接回太原。可牛培行就是喜欢在马路上或者自行车修理铺捡些废零件,捡回来就开始琢磨,制作一些小玩艺儿。在牛培行所在班的教室里,桌上摆着剪刀、胶水和模型的,一定就是牛培行的课桌。每次上学,除了背上书包,牛培行还要拎上他的工具箱。
看到儿子玩性不改,父母开始送他到培训班学习。让他学电子琴,琴没弹几下,他却在一边不停地鼓捣电源插座;让他学国际象棋,他却闹着要上制作班,后来只好答应两门课一起学。结果国际象棋学了个一塌糊涂,连基本步法都不会走,而小制作却大有进展。从此,他的房间变成了加工厂,床上堆满了各种工具、模型、零件。
妈妈:后来我就不管他了,反正腾出一个家,你爱咋的害咋的害去吧,我也不给你收拾了。
牛青:我要是一管他学习,他不是不给你做,又得跑到网吧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出去玩,或者是去哪儿疯的,咱也挺担心出点什么事情。
夫妻俩拿这个儿子也没办法,干脆就给他报了个兴趣班,引导着他去玩儿。还别说,自从上了兴趣班,牛培行还真的不瞎跑了,更让牛青夫妇想不到的是,儿子的学习成绩居然也悄悄有了变化。
牛青:好像他这个学习,就已经不是{zh1}一名了,就开始往上走了,就开始一直往来走了。原来,自从参加了小制作兴趣班之后,牛培行发现,以前以为没有什么用处的课本知识有许多在他制作上都用得着,因此上课的时候就专心了许多。
看来兴趣是{zh0}的老师,牛培行不仅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而且他的物理化学成绩在班级也xxxx了,儿子身上的变化让牛青夫妇非常高兴,可牛培行搞制作入了迷,这样一来家里可就遭了殃,甭管什么东西,只要牛培行感兴趣,总是想方设法要拆开看看。
牛青:他有一句口头禅,就是不管遇到什么,只要一见到好东西,口头禅就是“给我拆了吧 ”。
牛青夫妇也想开了,只要儿子喜欢,就让他拆,不管怎么说,这学习成绩上来了。牛培行倒也没有白拆,拆着拆着就能做出一个新鲜玩意。
牛青夫妇对儿子的这些制作并没有太在意,他们认为这都是小孩子瞎捣鼓。有{yt}家里来了一个客人,看到牛培行的制作,这个客人非常得吃惊。
牛青:是我的一个朋友来了
说这个能报专利 这也算是发明了
朋友的一席话,提醒了牛培行的父亲,他把儿子的制作成果挑了一大堆,去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没想到一下就通过了23项,这下老牛心里乐开了花,牛培行一下子成了太原的小名人。
“他的发明就是他的玩具,自己制作的玩具就是发明。”牛培行的父亲说。
在父亲牛青的眼里,爱玩、能玩、会玩是儿子{zd0}的优点。
现在,牛培行的父亲不但由着儿子玩,有时候还给他打打下手,搞搞后勤。看看牛培行住的这间房子就知道了,航模船模到处都是,桌子成了他的工作台了,床上都堆满了各种零部件,连个睡觉的地儿都没了。
3、玩着玩着,牛培行玩成了小发明家
牛培行从小就是一个爱玩的孩子,他不但下课玩,上课也玩。老师家长都很头疼,一再地教导。他经常被罚站,请家长也是常有的事。他家在太原,却被家长送到呼和浩特念过书。即使这样,他也玩兴不减,依然做他心爱的手工制品。无奈之下,他的爸爸“以毒攻毒”,索性放手让他玩个够!这个牛培行是真行,也真牛——到底玩出了名堂:物理电池、夜光笔废水回收装置、写不满黑板、助力自行车、汽车防撞装置、虹吸管……
“我做发明是凭兴趣,学习也是凭兴趣。搞发明时,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方面的问题,让我对这两门课产生了兴趣,这两门课给我做发明很多启示。在我眼里,那些原理是活的,我做发明随时可用。”牛培行说。
牛培行的{dy}个发明,是他12岁小学毕业那年暑假制作的风力船。这条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船,是把一个风车安装到船上,凭借风力带动螺旋桨使船行进。这样,无论是顺风还是逆风,帆船都可以正常航行。牛培行最喜欢的发明,是环保的物理电池。灵感源于他在物理课上学到的发电机原理和钟表上的发条。
经过几天的琢磨,一个用手动实现动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物理电池就产生了。电池利用的是机械能,在没电的情况下也能充电。物理电池很环保,有了它,高污染的化学电池就可以“退休”了。目前,太航仪表厂、太原无线电厂等几家单位正在对这项发明加紧实验,准备进行大规模生产。
另一项备受专家赞赏的发明,是废水回收自动再利用装置,这是牛培行在学习大气压力课时“开小差”想出来的,太原建山机器厂已经决定购买这项专利。
看到卡车司机用嘴抽汽油,经常被弄得满嘴都是,牛培行想出了一个好点子,找来家里除尘的皮老虎,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他制作了一个不用嘴也能把汽油给抽出来的小装置。操作的时候是这样的:先把虹吸管的一端,放在水里面,再把它的另一断用手捏紧,再挤压一下这个球囊,把球囊里的空气挤出去以后,再把球囊放开。球囊这时候就会充满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开,放在低处,这样虹吸还现象就产生了。这样就可以不用嘴来吸一些有毒的化学药品或者是汽油之类的。
牛培行的一项{zx1}发明,可以把生活中洗脸、洗菜的废水回收起来冲厕所,就是这不起眼的发明,却已经被外商看重,预计投资额将达到千万以上,而牛培行的另外两个专利:电子琴鞋和虹吸管已被一家美国公司买走,目前已投入生产。牛培行的发明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而更多的人则更关注他的成长轨迹。牛培行说:“我脑子中有很多的问题,也促使我读更多的书,去动更多的手,做更多的东西。如果时间很充分的话,我觉得我可以一直做下去……”
假期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没有恼人的课程,牛培行可以自在地做他的发明。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在家里,瘦高瘦高的牛培行兴奋地搬桌摆柜,他一会儿拿着自制的飞机模型跑出,一会儿又拿着轮船模型跑进。他现在正制作一架有两个机身的航模,他不知道这有什么用途,只是觉得好玩,“我喜欢稀奇古怪的航模。”牛培行说。
牛培行的语文学得不怎么好,但牛培行在学习中利用汉语独特的语法结构发明了汉字一字一键的输入法。这种方法不需学习,也不需改键盘或背字根,只要上过小学一年级,上机就会打字,打字速度甚至能超过人的语速,堪称是把世界上最不容易输入的文字变成了世界上最容易输入的文字。
进入初中,牛培行的学习成绩有所长进,发明创造也进入了高峰。他的脑子总也闲不下来。停电了,他想到在笔的两端安装发光二极管和纽扣电池,制作“电光笔”;看到老师上课时,经常要擦黑板,粉笔灰飞扬,他就尝试利用皮带输送原理让黑板转动起来,在转动中板书也被后面的黑板擦擦干净;冬天乘公共汽车,扶着裹着毛线的护栏,他竟想出利用汽车尾气输入护栏来取暖……
为因材施教、鼓励牛培行搞发明,山大附中专门为他准备了一间实验室。这间实验室,摆放着牛培行制作的几架航模,以及他发明的物理电池、自动节水器、写不满黑板,还有“鞋琴”、自行动力车……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牛培行的学习成绩已接近中等,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成绩较好。与大多中国孩子不同,牛培行更像是国外的孩子,动脑和动手能力都特别强。”牛培行的班主任王彩萍说,“兴趣是孩子{zh0}的老师,从牛培行身上我们看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才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时利民是山大附中高一年级教师组组长。他一直鼓励牛培行利用课余时间搞发明。“对于牛培行,学校和老师都非常重视,非常关爱。毕竟,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这样的学生太少了。牛培行的成长,给那些有特长的‘差生’很多启示。其实,很多‘差生’有自己的优势,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没有重视,没有去发掘,没有引导。”时利民老师分析说,“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对他们失去信心。”
相关视频链接:
。
三、玩出来的“小发明家”戴瑛瑛
拥有四项国家专利的“小发明家”戴瑛瑛,1989年出生于湖南。2001年6月初,她表示要转让她的一项小发明“录音书包”专利,并将所得全部捐给北京申办奥运会,这使得她一时间声名远扬。
戴瑛瑛是一个很贪玩的小女孩。自出生后,她就对光、颜色、声音、图案等充满了兴趣。稍大后,她又迷上玩具,家里的玩具大多被她拆成了零件。好在她的父亲将女儿这些破坏性的玩耍全看做是一个“科技天才”的表现,不仅没责怪她,而且陪着她拆了装,装了拆,并借机向她讲解一些浅显的制作原理。
戴瑛瑛发明的四项国家专利是:取暖凳、录音书包、闪光音乐跳绳带、吹气塑料方便碗。这些发明全是玩出来的结果。
{yt},瑛瑛骑着小自行车玩得满身大汗,回家看到妈妈正在用熨斗熨衣服,她觉得电熨斗与自行车座板很相似,马上联想到爸爸在进行制作时给她的指导,就在脑海里用加法原理得出了“自行车座板+电熨斗=取暖凳”的结果。爸爸回家后,瑛瑛把自己的构想告诉爸爸,父亲着手将这个想法做成模具后,觉得切实可行,就帮女儿申报了国家专利并获得了认可。
获得{dy}个专利后,瑛瑛觉得发明并不难,对发明更有信心了。一次,她见一个马戏团表演人蛇共舞,兴奋不已,晚上就梦见自己拿着蛇当绳子在玩跳绳,蛇绳子既能发光又能计数。第二天,她把这个梦告诉了爸爸,并要爸爸和她一道制作一根这样的绳子。于是,瑛瑛又拥有了第二项专利。
瑛瑛在读四年级以前由于贪玩,成绩并不好。爸爸为此常用许多实例对女儿讲偏科的危害性,引导她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瑛瑛也因为自己在发明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体会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她在学习上也如发明创造一样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上升,发明制作便也更加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