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国IT网站Computerworld专栏作家普雷斯顿·格雷拉(Preston Gralla)今天撰文称,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标准化的普及,台式机已经逐渐失去往日的风光,但整个IT行业的硬件创新趋势仍然处于增长之中。

以下为文章全文:

台式机风光不再

你上次为购买一款台式机而感到兴奋是在什么时候?恐怕多数人都已经很多年没有过这种感觉了。曾几何时,有不计其数的爱好者在研读电脑杂志,对比各类硬件产品的数据指标。但现在,科技媒体已经不再对新一代芯片穷追不舍,也不再对即将发布的产品进行猜测。除了游戏迷外,已经很少有人会迫不及待地攒钱来购买最{dj0}的台式机。

如今,购买一台台式机的兴奋度与购买一台烤炉差不多。你了解需要做什么,也了解基本的配置,然后便买一台回来让它为你效力。不仅是企业的IT部门,就连个人用户也是如此。台式机已经成了一款非常基本的日用品,它们之间的差异化已经不再重要。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标准化就是其中之一:台式机的多数零部件都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台式机的性能已经远远超过软件性能。如果你最近几年购买了一部用于一般用途的电脑,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其性能至今仍有很多未被利用。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几年前买了一台四核PC,但是很多软件至今也无法充分利用这四个核心。Windows和多数应用的智能性还不够高,无法将任务和服务进行智能分拆。所以,如果我的老电脑远未过时,又为何要买一台新的呢?

考虑到优秀的新应用极度匮乏,对于多数基于PC的软件而言,能够引发用户追捧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基于网络的应用和服务才是真正的兴奋点所在。

硬件创新犹存

但这并不意味着硬件创新已死,反而活得很好。事实上,我们正处于一个硬件创新的黄金年代。iPhone、iPad、Droid等Android手机、黑莓、上网本、MacBook Air等超轻薄笔记本,诸如此类的优异硬件产品有很多,而且这种趋势没有丝毫衰减的迹象,有的只是增长。随着新设备的不断涌现,手机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甚至可以与PC繁荣时期的竞争形势相媲美。

这种创新力也会对软件开发起到促进作用。我最近刚刚买了一部Droid手机,它可以扫描产品的条形码并寻找产品评论,只要对着外语拍一张照片,它还能自动为我翻译。我还可以借助这款手机使用GPS功能。这款手机包含很多与台式机一样的功能,包括阅读和编辑Office文档以及查看电子邮件。当然,我还可以用它来打电话。

这是否意味着台式机将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呢?当然不是,尽管它们会逐渐被笔记本取代。但这的确意味着,最为优秀的工程师和开发者将转而为网络和移动设备开发应用,而放弃传统的PC和以客户端为基础的PC应用。

这还意味着企业全部的IT员工今后都会面临技能的挑战。云计算已经比支持云计算的硬件更为重要。移动设备和其他一些访问企业数据的替代方案目前的重要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如果IT员工不紧追当前的创新趋势,即使这些创新尚未影响到他们的工作,他们最终也会陷入与当前的PC硬件相同的境地——变成极易被取代的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