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荒唐的决定不穿白族服装要罚款(大理旅游新闻)-游云南-搜狐博客

     新闻: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日前,大理旅游暴出了一个天大的新闻,就是云南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局与古城内的房主和经营户签订了1000多份有关着装的责任书,希望保持大理旅游的民族特色,要求经营户和房主着民族服装,着装者给予奖励,不着装者给予处罚。

  此举引起了众多经营户的不满,有经营户在网上发帖称“大理城管乱收费”,表示坚决反对这个规定。针对经营者的怨气,10月28日,大理古城管理局在云南电视网上发帖作出了题为《着民族服饰,传承大理文化》的回复。

  回复称,大理古城倡导以着白族服饰为主的少数民族服装的要求,是根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七条:“名城保护范围内白族及其他民族应当保持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倡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和居民着民族服装”的规定提出的,“这不仅有利于将古城打造成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区,同时对提升古城民族内涵,进一步传承、丰富和发展大理民族传统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局在{zh1}表示:“真诚希望广大市民和经营户积极支持着民族服装工作。”

  然而,着装风波并没有因为这个回帖而平息,反对者和支持者仍然在网上发表着各自的观点。

  反对者认为,“穿衣戴帽,各人所好”,外地人穿白族服装,说外地话,“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特别是商户必须统一购买古城保护管理局提供的服装,且不着装者将被处罚,更是遭到网民的反对。

  网络写手“风之末端”认为:“管理局统一购买的服装,很让人怀疑里面会有利益的驱动,不如还是让商户们自行定制采买,给商户们发放点购衣补贴。”他说:“古城管理局的良苦用心,推广民族服装,传承民族传统,是大家都认同的事。但具体做法上有问题。我们一些部门的立意用心是好的,但在执行的时候,还没有学会换位思考,从被执行者的角度来认真考虑一下,以致让工作细节造成了被执行者的对抗情绪,值得思考。”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亦认为,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局的做法值得商榷,民族服装的样式应该多样化,才能让外地人喜欢穿。“但是从大理推广民族服装引发的风波中可以看出,许多外来经营者并没有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不仅仅是当地人的责任,每一个生活在古城的人都应该有这种自觉,特别是依赖民族文化谋生、发展并从中获利的人。”

  他说,在大理旅游业“双刃剑”挑战下,无论是大理古城还是丽江古城,都面临“原住民的外迁”和“过分商业化”的指责,人们把诸多问题归因于地方政府和本土居民,殊不知,是大量的新移民,在悄然而又明显地改变着大理旅游、丽江旅游赖以安身立命的本土文化。

  “这些来淘金的新移民,缺少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来认同当地的本土文化,发展它的社会风气,因此政府采取一些强制手段来让他们懂得尽一份责任呵护、珍惜民族文化也未尝不可。”杨福泉说。

  他指出,历史上,丽江古城的人口是由移民和原住民逐渐融合而成的。过去外来的移民在把自己民族的文化传入丽江的同时,也努力学习当地纳西人的语言、习俗礼仪等文化,入乡随俗,逐渐融入纳西人中。而今天,在旅游中“火起来”的大理、丽江本土文化,却日复一日地被当代的“主流文化”同化着。当今传播到大理、丽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流文化”,还需要认真研究和梳理。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乃至要求当代移民也恪守世界遗产地、旅游胜地的规矩,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包括学习语言文字、本地的文化艺术、习俗礼仪等等,入乡随俗,呵护大理、丽江。”他说,“当代的古城新居民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古城人,是今天在大理、丽江生活的人都应该考虑的事情。不能仅仅把古城视为一棵摇钱树,摇不下钱了就拍拍屁股走人,把过分开垦后失去魅力的一块荒芜之地留给原住民。如果让无形和有形文化在我们的眼皮下日复一日飘逝而去,那将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悲剧。”

郑重声明:资讯 【一个荒唐的决定不穿白族服装要罚款(大理旅游新闻)-游云南-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