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住在心上的日志- 网易博客

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2010-05-17 09:09:31 阅读8 评论0 字号:

 安徽省农科院 孔令聪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安徽省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遵循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思路,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一批循环型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这些较为成熟的循环农业模式也为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业种养结合模式

农业种养结合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利用食物链加环技术,将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加工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增加畜禽饲养和沼气池厌氧发酵,将传统的单一种植和高效饲养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农业系统内做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把秸秆、人畜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转换为有用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主要有------果园--三结合模式。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肖坑村,利用特殊的生态环境,选择--种养结合模式,通过改土、改园、改树、改采摘管理、改加工制作的五改措施,使产出的茶叶风味独特,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审定颁发的有机食品加工和生产证书。根据近几年经济指标测算,建一口三结合沼气池,应用--模式,每户可增收10003000元。临泉县农民王守红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林(粮)----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利用牛粪出蘑菇、出沼气、出粮食,该模式在促进农民增收、节约利用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二、立体复合型发展模式

立体复合型发展模式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物种的特点,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生物类群(如林木、农作物、鱼、药材、食用菌等)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互惠互利,既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土地资源、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又为农作物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建立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物产品的产出率,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

一是立体种植型,包括各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农林间作、林药间作等。这是安徽农业生产继承下来的优良传统模式,在生产中应用广泛。

二是立体养殖型,包括陆地立体圈养模式、水体立体养殖模式。当涂县塘南镇充分利用江南鱼米之乡水域广阔的优势条件,以河蟹养殖为产业发展重点,在蟹、虾、鱼等水生动物和沉水植物之间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同时巧妙地引入螺蛳作为生态系统的二级消费者和分解者,使整个系统的物质得以循环利用。

三是立体种养型,即将相应的人工养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有机地匹配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减耗型食物链生产工艺体系。安徽省望江县发展稻鸭共育模式,利用鸭子为稻田除虫、除草和施肥,大幅度地提高了该县的农畜产品品质和农田综合效益。安徽省阜南县针对蒙洼、洪洼行洪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在4万多公顷荒坡地、低洼地大量种植杨树和杞柳,在林下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草则草;在草地上放牛放羊;在低洼水面养鹅、养鸭、养鱼、养珍珠,使林(粮)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互生共存,资源循环利用,每公顷收入18000元以上。目前,两洼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生活条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农业副产物再利用型发展模式

农业副产物再利用型发展模式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通过加工处理变为可用资源加以利用,实现农业副产物资源化,从而消解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利用牛粪、秸秆等副产物进行食用菌生产技术

将牛粪、秸秆等副产物作为生产食用菌的基质材料,延伸农业生态产业链,实现副产物-食用菌-菌糠-肥料-大田作物的多级利用和良性循环。安徽砀山县砀山梨生产产生大量废弃物,其中修剪后的废弃枝条1.25亿吨,因加工生产而废弃的果渣100万吨;利用这些废弃物生产香菇等食用菌,废弃的菌棒再还田,通过砀山梨废弃物-食用菌-有机肥-梨园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不仅创造了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为社会供应了优质的食用菌产品,而且明显改善了砀山梨园土壤的理化性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利用农业有机物制造技术沼气

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加工处理后加以利用,实现秸秆资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消解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这是建设循环型农业、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农作物秸秆可分为三个阶段循环利用:(1)以作物秸秆为粗饲料,搭配必要的精料或优质豆科牧草发展草食牲畜,再转化为肉、奶、皮毛等畜产品;(2)将畜禽产生的粪污通过发酵产生沼气解决农村能源问题;(3)将厌氧发酵后剩余的沼渣作肥料使用。该模式技术较成熟,已在安徽农村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3.利用农业有机物的材料化技术

一是利用机械加压、加热等原理,将原来松散的、无定型、低发热量的植物纤维性废弃物(秸秆、稻壳、锯末、木屑),压制成一定形状、密度较高的棒(块)状,再放入炭化设备中炭化后制成生物质炭;二是利用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生产纸板、人造纤维板、轻质建材板、可降解餐具材料、纤维素薄膜等。安徽省对农作物秸秆及其生物质的再利用有不少成功实例,如安徽国风集团有限公司用农作物秸秆和废旧塑料生产出木塑型材;中国科技大学用农作物秸秆、枝丫柴等废弃物生产出生物油;安徽省肥西县米厂利用稻壳秸秆加工后发电,产生的废弃物还可综合利用,不仅解决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还可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

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利用农村庭院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条件,建立高效农户生态系统,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辅之以加工业,通过立体经营的种植业、链式循环的养殖业和技术密集的加工业,进行综合发展,多次增值利用,独立地形成一个无废弃物的循环式结构。该模式的特点是以庭院经济为主,把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和太阳辐射能源,并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经营管理生产,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一般来说,该模式又可分为庭院花果立体种植模式;以蔬菜为主的庭院立体种植模式;以果树为主的庭院立体种植模式;以食用菌为主的庭院立体种植模式;以畜禽为主的立体养殖模式;庭院水体立体混养模式;以葡萄为主的庭院立体种养模式;庭院种、养、加立体配置模式等。

五、休闲观光型发展模式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业经营为基础,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新型产业。休闲观光农业是绿色朝阳产业,在生产农艺上,注重现代高科技和传统的精耕细作相结合,并按照绿色标准规范生产过程;在模式上注重根据不同物种的特点,布局结构合理、内涵丰富、环境优美的立体结构。休闲观光农业拓展了农业功能,使农业的食物营养功能、工业原料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农民就业等功能,进一步向生态保障功能、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延伸。安徽休闲观光型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发展很快,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典型。黄山市的农家乐星罗棋布,已经形成规模,翡翠谷及徽州区的家庭休闲都有明显特色;铜陵的永泉山庄把文化与休闲紧密结合,形成发展现代文化的一个基地;沿淮的八里河风景区以水为体,因湖而建,就势造景,既有湖光,又有美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住在心上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