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_医海漫游

ED——糖尿病的报警信号

40出头的蒋先生是某市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部门经理,经过数年打拼,已成为“有房有车”族,美中不足的是,最近一段时间这位高大帅气的蒋先生患上了ED(勃起功能障碍),前几天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检查,化xx糖高出正常值3倍,医生诊断为糖尿病所致ED,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xx,他的病情明显好转。

在现实生活中,像蒋先生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只不过涉及个人隐私,不便声张。临床上,有不少糖尿病患者由于ED到医院就诊,从而发现患了糖尿病。国内新近调查数据显示,ED现已成为中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三成ED病人缘白糖尿病,由此发生ED的年龄比非糖尿病要早10~15年。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紊乱等情况下容易发生神经和血管病变,会损害勃起功能。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往往因为疾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原因也会导致ED。专家们还指出,每5个高血压患者中就有1人患有ED,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人患有ED,每5个动脉硬化或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2人患有ED,每2个患慢性肾脏衰竭患者中,就有1人患有ED。由此可见,ED是五大“富贵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和一些慢性疾病的征兆。

据观察,糖尿病患者的性欲是正常的,如果是由于患病后心理焦虑等因素导致了床上的“尴尬事”,作为妻子,要少抱怨多体贴,帮助患者找到生活的乐趣。另外,妻子可以让患者多吃些热量较低的食物,如兔肉、韭菜、驴肉、核桃、芝麻、黑豆、泥鳅、黄花鱼、甲鱼等。

依赖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也会漏诊

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吃、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但这几个症状主要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2型糖尿病只有在病情很严重时才会出现。事实上,2型糖尿病起病时非常隐匿,没有任何症状。在临床上,50%~6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是因出现症状主动就医发现的,很多人是通过体检发现的。大约有15%等到症状出现,往往已出现并发症——肾脏损害、心脏和眼底病变等。到了这个阶段,xx效果就很有限了。据统计,并发症的xx费用占整个糖尿病xx费用的80%,因此本病的早期发现并及时xx对提供良好的预后至关重要。

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有两个指标:一是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二是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rI),就是口服无水葡萄糖75克,2小时后化xx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如果病人有症状,只要上述任何指标有一次不正常就能确诊。近些年,一项针对3000多名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大型调查显示,如果只采用空腹血糖检查,超过80%的血糖异常冠心病患者仍不能被诊断。

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xx应双管齐下

现实生活中,有些中老年人得了2型糖尿病后,因为害怕降糖xx的副作用,采取“循序渐进”的xx方案,首先试图通过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和增加运动)来控制,尽量不吃降糖药,当患者症状严重后才采取xxxx,到了万不得已时才注射胰岛素。殊不知,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究其原因:①生活方式干预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况且城市生活节奏变快,工作繁忙,饮食规律变化,部分患者已经不可能做到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②2型糖尿病是个进展性疾病,β细胞功能将随着疾病的发展而产生进行性衰退。而“循序渐进”的xx方案过于保守,不能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可能耽误{zj0}xx时机,如果糖尿病在初期没有得到良好控制,将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远远大于xx可能的副作用。

鉴于此,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糖尿病专家建议,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初始xx应当在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服用降糖药。二甲双胍是xx2型糖尿病最为理想的{sx}降糖xx,该药经历了50多年的临床使用被证明是安全的,它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不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且对体重无影响,还能有效地改善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二甲双胍单药xx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副作用,但通过指导调节剂量可以有效避免。

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使血糖达标,才有助于自身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如果病情恶化较快,就应毫不犹豫地下“猛药”——注射胰岛素,以求快速降低新患者血糖水平,同时持久降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才能{zd0}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尽管所有降糖xx都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但其发生的几率很低,只要掌握适应证并注意监测,是可以避免的。

家用微型血糖仪测血糖只能做参考

近些年,微型血糖仪因具有体积小、取材方便、用血量少、快速检测等优点,给广大患者掌握病情和指导用药带来了极大方便,以致许多家庭xx依靠它而不定期去医院复查血糖。殊不知,微型血糖仪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一,微型血糖仪并不能确诊糖尿病,当它检查出某人血糖不正常后,还须再做xx检测(即抽静脉血化xx糖),以最终确定是否为糖尿病患者。其二,微型血糖仪采的是指尖末梢的血液,而指尖末梢的全血,在挤压时容易掺杂组织液,这样会影响自测后的结果,其临床诊断效果并不确定。假如准确度与同时静脉xx的测试值相差太悬殊,更会延误病情诊治。其三,身体血糖浓度是快速变化的。理想的血糖控制应是全天候的,包括:空腹(餐前)、餐后、活动、工作和睡眠等时段。家用血糖仪的检测时间短,检测形式单一,测得的值只能代表当时(如空腹)一个范围值的血糖,只能反映那个时间的血糖水平,而不能代表其他时间的血糖水平。正规医院检测血糖采集的是大静脉血,静脉血代表了全身血样,化验后的值会反映比较全面的问题,即直接反映过去和现在真实的血糖平均水平。

糖尿病低血糖可以预防

市财政局离休干部刘老伯年过7旬,患有2型糖尿病近20年,一直在服药xx。最近半年,有几次半夜或凌晨发生低血糖昏迷症状,呼之不应,出汗多,全身发抖,每次都要急送附近医院抢救,病情才能控制。

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刘老伯这种典型病例比较多见,众所周知,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

糖尿病老年患者为什么易发生低血糖?究其原因主要有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过量、患者进食过少、体力活动量过大、未按时就餐等。低血糖的血糖诊断标准是<2。5毫摩尔/升,但糖尿病患者常在>2。5毫摩尔/升,甚至血糖正常时也出现低血糖症状,该类患者平时血糖常在较高水平,发生低血糖症与血糖下降过快和神经系统长期耐受高血糖有关。

在家中该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处理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呢?糖尿病低血糖的xx方法很简单,在家中口服浓糖水后急送附近医院抢救。

国内外大多数内分泌专家认为,糖尿病低血糖是xx可以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①平时应注意按时按量进餐,万一延迟吃饭,应先吃些饼干、水果等食物;② 保持每日运动量基本稳定,如体力活动增加,活动前应适当进食或加餐,或减少降糖药剂量;③注射胰岛素的病人{zh0}自备小型血糖监测仪,经常自我监测血糖;④ 选择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的xx也是很重要的。降糖xx的种类和剂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糖变化做适当的调整;用胰岛素时剂量要弄清。另外,糖尿病老年患者降糖药的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达美康缓释片等长效制剂对平稳控制血糖效果不错。长效制剂具有用量相对小、效果持久平稳的特点,能够有效防止糖尿病患者血糖峰值、谷值波动过大的现象。


1 2009-05-23 15:27 |
对于糖尿病,我们患者多么希望能早{yt}把病除掉,我也是个多年的糖尿病患者,现在我在服用“深海胰岛复活组合”,用了3个月了,控制的血糖很好,身体也不是那么像以前那样虚了,而且对身体没有副作用! 效果很好,我回一直服用的,希望广大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尝试一下,对我们糖尿病xx很有疗效!见效才说好!
有关糖尿病方面的问题,可以咨询
WWW.B2C2009.CN/TNB999/INDEX-2.HTML?ID=14上面有很多的资料的哦

郑重声明:资讯 【糖尿病病人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_医海漫游】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