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 活动分析_腾蕾_新浪博客

 

活动是作业xx的核心,根据Rogers的理论,要在xx中有效地使用作业或有目的的活动,作业xx师需要对正常的作业活动行为、活动行为缺陷及其可能对作业能力产生的影响,以及作业的xx特性进行分析。

  1 活动分析的原理

 

  

 活动分析是作业xx师的核心技能之一,也是进行作业xx评价、制定xx目标、实施有效xx的基础。进行活动分析的目的在于:

  ·为xx师提供全面理解活动行为的方法,并通过提示、简化或适应,提供指导他人从事活动的知识基础。

  ·了解从事活动所需要的设备、用具和材料、花费、时间、空间及人员。

  ·使其得到判断为谁、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的活动,属于xx性活动方面的知识。

  ·提供以技能、能力及评分方式记录的个人情况资料,并为xx提供参考意见。

  ·通过适应和改造设备、环境及简化活动,来确定转换活动的方式,并以患者可接受的方式来决定从事活动的工具。

  ·在选择可满足特殊需要的活动时,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

  ·提出工作、日常生活技能及游戏等活动行为范畴内的xx目标,以便将活动用于不同的个体。

  ·使用统一的术语,描述、分析和记录作业xx实践中使用的活动。

 

 

 

 

  2 用于作业xx的活动的选择原则

 

  ①以目标为中心;②对满足患者的社会角色等个人需有一定的意义;③需要患者的身心投入;④为预防和改善功能障碍或残疾而设计活动;⑤发展可提高生活质量的活动技能;⑥尽量与患者的兴趣一致;⑦具有适应性、易于分析、并与年龄相适宜;⑧xx师与患者共同选择。

 

 

  3 活动分级的原则

  ①活动必须培养和维持良好的姿势与位置;②应让患者知道并理解他为什么要以不同于正常的方式从事一项活动;③xx师必须确定适应为患者带来的是积极、还是非消极的影响;④xx师必须考虑到改进和维持所采用的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4 活动综合

  活动分析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了大量潜在的活动任务,其时序为动态的过程。分析就是用实际的次序或任务的时序,将活动分解成最简单的成分。活动综合也是一个过程,是把“人类或非人类环境的成分与评价和xx”结合起来的过程。这种个人与活动的搭配必须有理论依据,必须有一个参照系统,以帮助确定活动的选择,并可掌握活动的哪些方面会有利于促进个体能力的改善。

 

 

  5 活动分析方法

 

 

作业xx师从两个侧面认识活动:一是正常从事的活动;另一个是特定的个体在xx中从事的活动。活动分析主要有三部分的内容:

 

  {dy}部分是活动摘要,包括活动简述,有关的设备、用具、需要的空间/环境,活动步骤的时序及完成每一步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禁忌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文化及性关系等,都是不可遗漏的项目。

 

  第二部分是活动分析的实质内容。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作业xx的先驱们(G. Fidler, G.Kielhofner, A. Lorens, A.Mosey等)对作业xx专业的性质和服务范畴进行明确的定义后,美国作业xx学会(AOTA)先后制定了作业xx的统一术语,对作业xx的实践范围进行了规范。作业活动行为(occupationalperformance),就是统一术语的应用。从3个方面研究、剖析活动:活动行为范畴(performanceareas)、活动行为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活动行为背景(performancecontexts)。

 

 

 

  51 活动行为范畴

 

  是每日生活典型部分的宏观分类,包括日常生活活动(ADL)、工作及生产性活动和娱乐/休闲性活动三方面。

 

  5.1.1 日常生活活动(ADL)-自理性活动,包括:

  修饰、口腔卫生、洗澡/淋浴、厕所的使用及个人卫生、个人用具的护理、穿衣、喂饭与吃饭、常规服药、维持、社会化的活动、功能流、功能性移动、社区内转移、紧急反应、性表达。

 

  5.1.2 工作及产出(生产)性活动,为自我发展、社会贡献及谋生而进行的活动,包括:料理衣物、清洁、准备饭菜及刷洗餐具、购物、家政管理、安全事宜、照顾家庭、教育活动、职业活动、求职、就业、工作或职业活动、退休后的计划、志愿者活动。

 

  5.1.3 娱乐与休闲性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促进娱乐、放松、自发享乐或自我表达的活动,包括:娱乐与休闲的探索和娱乐与休闲活动行为。

  52 活动行为成分

 

  是人类成功地从事活动行为范畴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表现在三个方面:自己做—感觉运动成分;自己想—认识成分;感情与社会自我—心理/社会成分。

 

  5.2.1 感觉运动成分:接受传入、处理信息及产生输出的能力。

  感觉:

  感觉意识→接受和区分感觉刺激;

  感觉过程→触觉、本体感觉、前庭、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知觉过程→实体觉、运动觉、疼痛反应、躯体图形、区分左右、形式持续性、空间位置、视觉-关闭、图形结构、深度知觉、空间关系、局部定向。

  神经肌肉骨骼:

  反射、关节活动度(ROM)、肌张力、力量、耐力、姿势控制、姿势定位、软组织的完整性。

 

  5.2.2 运动:总体(粗大)运动的协调、跨越中线、单侧性、双侧整合、运动控制、运用、精细协调与灵巧性、视-运动整合、口腔-运动控制。

  认识整合与认识成分:运用高级脑功能的能力警觉度、定向、辨认、注意力、活动始动力、活动终止力、记忆、时序、分类、概念格式化、空间操作、解决问题、学习、归纳;

  心理社会技能与心理成分:与社会相互作用及处理情感的能力。

  ①心理学方面:价值、兴趣、自我概念;②社会:角色活动、社会品行、人际关系技能、自我表达;③自我维护:应付技能、时间控制、自我控制。

 

  53 活动行为背景

  活动行为背景是影响个人从事活动行为范畴的因素。由个人生活的时空和环境组成,可以对活动的实施产生影响。

 

  5.3.1 时间方面:年代:个人的年龄。发育:成熟的阶段或时期。生命周期:所处的重要生活时期,诸如职业周期、做父母的周期或教育过程。残疾状况:所处的残疾连续过程,诸如急性损伤、慢性残疾,或最终疾病的性质。

  5.3.2 环境方面:物理的:包括进入环境的通道和在环境内的活动行为,这种环境要具备自然区域、植物、动物、建筑物、物体、工具或用具。社会的:重要个体的可用价值与期望,诸如配偶、朋友及护理人员,也包括对建立规范、角色期望及社会常规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群体。

 

 

  5.3.3 文化方面:个人作为社会一员,可接受的习惯、信仰、活动方式、行为标准及期望。包括政治方面,如可影响个人接触资源机会及确定个人权利的法律。还包括接受教育、就业及经济支持的机会。

 

 

  6 活动分析与实际应用

 

  一个患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需要进行在公立学校内从事教育活动的训练。对于这个孩子,从事教育性活动就是要考虑的工作及产出性活动行为范畴。为了取得有效且实际的完成课堂作业的结果,可能需要针对孩子的一些特殊活动行为成分进行xx训练,包括感觉加工、知觉技能、姿势控制、运动技能;对活动行为背景的物理特征做认识和适应评价及/或改造,如,环境中的物体(桌、椅)。与xx组合作,作业xx可包括象学生在教室中坐姿及稳定性训练;练习运动控制与协调。该xx程序可以在校方工作人员的配合下,由作业xx人员实施。

  此外,活动分析、作业xx还可用于脑性瘫痪、精神病、戒毒、劳动保护、耐力及强度训练等方面。这是一个领域宽广、极有前景的专业。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OT 活动分析_腾蕾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