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药酒大全
《古今药酒大全》我是在06年就完稿了,完稿后我又写了一本《中国药酒精粹》,《中国药酒精粹》于08年4月出版,但《古今药酒大全》直到今天才出版,主要原因是《古今药酒大全》出版社效率太慢,实在没有办法。这本书,我原名叫《中国药酒》,后来被出版社改成《古今药酒大全》,我觉得没有《中国药酒》大气,唉!
有人可能以为这两本书是一样的,其实《古今药酒大全》是侧重于xx性的xx,约70万字,而《中国药酒精粹》实际上是保健酒精粹,约10万字,并配有精美的图片。
内容提要
本书较为详细介绍了中国药酒的产生、分类、制法、服用注意事项、古代有关酒的诗词歌赋等药酒文化。并按补益类药酒、内科用药酒、骨科用药酒、外科用药酒、皮肤科用药酒、五官科用药酒、妇科用药酒、儿科用药酒、美容类药酒及常用醒酒方,收载了14000余首古今常用药酒验方。每个酒方按xx、制法、功能主治、用法用量、xx来源为序排列,特殊情况还附有附记,各xx剂量均换算成现代重量和容量单位,配制方法一般按家庭配制法介绍,以利广大读者制作用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同时也可适用于医疗、科研和药酒生产者作参考。
《古今药酒大全》
人之“生、老、病、死”犹如自然界的“生、长、收、藏”,是一客观规律,谁也不能回避。在远古时期,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人们对“生、老、病、死”这一自然现象不了解,对医学更不了解,当人有病痛时,往往求助于巫术,故繁体字的“医”最早下面是“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明了酒。酒不仅能解乏,还有兴奋、xx、xx等功效,更为主要的是,酒是良好的溶剂,能将中药中的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溶出,使中药更好的发挥xx的作用,因而后来将“医”写作“醫”,而有“医源于酒”之说。“醫”的下面为“酉”,本为酒器与酒意通,表示酒是内服药。故《说文》云:“醫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汉书·食货志》也讲:“酒,百药之长”。
酒可以用于治病,但更多的是作为溶剂,与药一起制成药酒,使用于临床。从古到今,有许多医学典籍中都有药酒的记载,如:《黄帝内经》、《金匮内经》、《伤寒论》、《齐民要求》、《本草经集注》、《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景岳全书》、《普济方》等等;现代有关药酒的专著也不少,如《药酒汇编》、《大众药酒》、《家庭常用药酒选编》、《药酒验方选》、《中国药酒配方大全》、《百病中医药疗法》、《中国药酒学》、《药酒养生与酒文化》、《酒文化与养生药酒》、《常用药酒》、《中国药酒大全》、《中国药酒精粹》等等。这些书籍所收载的药酒xx大约有数千种之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我国人民的防病、治病、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受历史条件、认知水平以及从医经历等的限制,这些书中所收载各方存在度量衡不统一、格式不规范、对xx的要求存在偏差等等问题,较难以适用于大众之用,特别是一些内服药竟然使用生川乌、生草乌,那是非常危险的。为了使药酒能安全、有效的用于临床,特别是适用于家庭使用,我们特编著了《古今药酒大全》以飨读者。我们在编著过程中,特别注意到如下几点:
1.规范炮制品的使用。中医的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中药炮制品,中药通过炮制,可以起到①增强疗效;②降低毒副作用;③改变药性;④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⑤方便临床使用等等作用。比如,生川乌和生草乌,是用于xx风湿的良药,但其毒性剧大,服用少许就能致人于死地,只有通过炮制以后,降低其毒性,才能内服。而在许多药酒书中,竟然内服药酒的川乌、草乌没有注明使用炮制品,更有甚至者使用生品,如果不懂中药的人按此方制作药酒,则会有生命危险。南星、半夏、附子如果内服生用毒性也是太大,只有经过炮制降低毒性后才能用于内服药酒。此外,如何首乌,如果不使用炮制品,相当于使用大黄,具有泄下作用,只有炮制后才能起到xxxx,乌须发的作用。其他如杜仲,香附也须要经过炮制才能使用于临床。在本书中,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一进行了纠正。
2.统一度量衡。中国的历代医学书籍中,关于用药计量单位的名称,虽然大体相同,但其具体的换算比例,往往随着各个朝代的变迁和制度的改革而各异,一般来说,古制小于今制,且有的度量单位早已不用,如石、升、方寸匕、钱匕、刀圭、字、斛等等,因此,如直接使用原古籍中的度量单位,大部分读者往往难以理解,无所适从。我们在编著此书时,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度量单位的换算比例,结合临床用药经验,将各方中的计量单位均换算成了现代的国际通用单位,如重量用克(g),容量用毫升(ml)或升(L)等等,便于读者理解使用。
3.规范xx格式。即使是现代出版的有关药酒的书籍,对于一个药酒方的格式也存在排序不统一的现象,我们根据国家药品说明书的{zx1}要求,对药酒方的格式进行了统一,即按【xx】、【制法】、【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进行排序,其中“功能主治”而不是“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而不是“用法与用量”等也按法规作了统一,更为科学严谨。
4.明确科学用酒。药酒是将药与酒放在一起,采用一定的方法制备而成的,但在一些现代出版的有关药酒的书籍中,有的别出心裁不是用酒作溶媒,而是用“醇”用作溶媒。酒,是可以饮用的一种饮料,其主要成分过去称为酒精,现在科学研究表明是“乙醇”,虽然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我们不能将酒与乙醇混为一谈,更不能将“酒”与“醇”等同。现代科学所讲的“醇”是指烃类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氢被羟基(-OH)取代生成的化合物。根据所含羟基的多少,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醇等等,根据烃基的种类,又可分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而在生产乙醇时,会有许多副反应,因而在制得的醇中会有很多小分子杂质,根据其所含杂质的不同,其用途也各异,故可进一步分为工业用乙醇、化学用乙醇、分析用乙醇、医用乙醇和食用乙醇。其中只有食用乙醇才能食用,而其他醇是不可以食用的。特别是甲醇的毒性较大,服用少许就可以导致中毒失明。在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人民对科学的进一步认识,有人了解到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后,就想当然的以为酒就是醇、醇就是酒,一些知名的酒厂也将自己的酒命名为某某醇,其误导的结果是一些不法之徒就去买工业乙醇来勾兑酒,牟取暴利,更有甚者直接买甲醇来勾兑成酒去市场上销售,让数以万计的人服用后中毒、失明,这一教训不可谓不深,因此,在制备药酒时,千万不可以“醇”为作溶媒。而对于一些外用药酒,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医药乙醇(酒精)来配制药酒,内服则一定要使用酒为溶媒制作。
本书将所有内服的药酒均更正为酒来制作,酒以好酒为宜,根据个人酒量的大小,所选用的酒的度数也可作适当调整,一般而言,以38度至60度为宜,外用药酒度数可以偏高一些,用65度、70度的均可,度数高有利于有效成分穿透进入人体发挥作用。
5.明确适应的制备酒方法。制备药酒的方法有很多,如发酵法、回流提取法、渗漉法、煎煮法、冷浸法等等,古籍中所载的一些药酒,制好后,还有埋在地下七七四十九天去火毒之说,这些方法也许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家庭制作药酒来说,却有点麻烦。根据作者的经验,家庭制作药酒,采用浸泡法即可。将炮制好的药材、洗净,放入准备好的瓶或罐中,加入8至10倍量的酒,密封浸泡七天以上,即可取出服用。所用药材如能切成薄片{zh0},如果没有切片,直接放入,浸泡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就行了,如浸泡半个月或一个月,再粗大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也基本可以浸出来了。
6.药酒也可用水煎煮服用。常有人问:我不会喝酒,怎么办呢?其实,制作药酒,一方面是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提高疗效;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使用方便。如果不能喝酒,则可按xx将药配齐后,直接用水煎煮服用,一样能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7.查阅更为方便。在以往出版的药酒书籍中,几乎所有的书排序没有一定的规律,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根据适应症分类,如内科用药酒、妇科用药酒、儿科用药洒、保健药酒、外用药酒、五官科用药酒、皮肤科用药酒等等,每一类再细分,如内科用药酒又分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等,在呼吸系统用药酒又进一步分为感冒、咳嗽、xx等等,对于每一细小的分类,又按酒方的笔画顺序进行排序,这样纲目并举,有利于查阅使用。
通过我们的努力,希望《古今药酒大全》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能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服好务,同时也希望能对临床教学、药酒制作、新药研究选方有所帮助。由于受知识面和写作水平的限制,时间也较为仓促,错误和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斧正;并诚挚感谢各参考文献的作者和有关从事与本书有关的研究人员。
兴洪于仙林香樟园不已斋
戊子乙丑任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