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集感_天蓝蓝宝宝的空间
  儿科用药集感
  轻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
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
  感冒、发热
:双黄连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颗粒(小儿新)、牛磺酸颗粒、保婴丹
  感冒、咳嗽:贝莱、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
  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
  严重鼻塞、脓涕:鼻渊舒、滴宁、0。5%xxx滴鼻(禁用滴鼻净)
  退烧: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
  发热、扁桃体炎(咽炎):小儿咽扁冲剂
  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
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婴儿健脾散(婴儿素)、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小儿七星茶
  积食(乳食疳积)、厌食
、xxxx:四磨汤、小儿化食丸、小儿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导赤丸、婴儿健脾散
:妈咪爱、金双歧、思密达、乳酸菌素、丽珠肠乐
  非感染性腹泻:脾可欣、醒脾养儿、婴儿健脾散、思密达、合生元
  受惊、夜啼:牛黄抱龙丸、珠珀猴枣散、珍珠粉、保婴丹、婴儿素、小儿至宝丸(含朱砂,慎用)
  睡眠不宁:婴儿素、保婴丹、猴枣散、醒脾养儿
:尤卓尔、绿药膏、肤乐霜、舒肤特、炉甘石洗剂、紫草油
  磕碰擦外伤:万花油、好得快xx、xx芦荟胶
  xx:京万红
  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中)、新博林(西)
  常用
):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科学计算小儿用药剂量
{dy}种方法:按年龄计算 
  年龄  
剂量
年龄
剂量
  出生 1个月内  
成人剂量的1/18
4 岁
成人剂量的1/3
  2 个月  
成人剂量的1/14
6 岁
成人剂量的2/5
  6 个月  
成人剂量的1/ 7
9 岁
成人剂量的1/2
  1 岁  
成人剂量的1/ 5
12~14岁
成人剂量的2/3
  2 岁  
成人剂量的1/ 4
18岁
成人剂量
第二种方法:按体重计算
  小儿用量=成人用量×小儿体重(kg)/成人体重(50或60kg)
第三种方法:按体表面积计算
  60kg体重的成人体表面积按1.70m2计算。
  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小儿每日药用量=成人每日药用量×小儿体表面积÷1.7
  注意:公式中体重{zh0}是实测体重。如不能实测,则按体重(kg)=年龄×2+7估计。
  以上几种计算结果可互相参考。
  父母自己掌握了小儿服药剂量的计算方法以后,在对
开出的xx服用量有疑问时,也能进行核算,以确保无误。
  儿科用药特点
  有人讲“小儿用药只要注意按年龄折算剂量就行了。”其实不然。折算剂量固然重要,但对于小儿的合理用药来说,差距尚远。由于小儿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血循环时间较短,肝肾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对xx排泄较快,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xx的转运、分布、xx、排泄等功能日趋完善,各期的用药特点是不同的:
  1、新生儿用药特点。
  新生儿皮肤薄,皮肤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应注意引起
。xx经口服后,胃肠道吸收的差别很大,如氯霉素吸收慢,磺胺药可全部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由于周围血循环不足往往影响xx吸收和分布,静脉吸收最快,药效可靠。有些xx如磺胺药应用后,引起新生儿加重,甚至侵入脑组织造成核黄疸,因此磺胺药不宜用于新生儿。由于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某些酶类缺乏,某些xx应用后可引起生命危险,如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灰婴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对巴比妥类、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xx排泄缓慢,直到满月后,肾功能才逐渐完善。因此,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用药间隔应适当延长,同时用药也不宜过久,否则易发生中毒。
 2、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出生后28天至满3岁,叫婴幼儿期。婴幼儿期的吞咽能力差,大多数不会自服
,口服给药要注意不要误入气管,特别是石蜡油等xx,误入后会引起吸入性。婴幼儿期的腹泻,不要过早应用止泻剂,以免肠内毒素吸收增加,病情加重;时应从改善饮食着手,适当加些含有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蜂蜜等,不要一xx就用泻药。xx、杜冷丁等xx容易引起中毒,抑制呼吸,一般不宜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xx药,耐受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

  3、儿童期用药特点。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机体尚未成熟,对xx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对于xx药、阿托品、磺胺类药、xx等的耐受性较大;酸碱类xx较易发生酸、碱血症;应用xx药较易引起低血钾、低血钠现象;应用大量或多种xxx(尤其是口服广谱xxx时)比较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四环素可使牙釉发育不良,牙龈发黄,因此7岁以内忌用。用药时,必须熟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发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儿科禁用药
  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一些器官和组织都未发育成熟,抵抗力也弱,容易得病。孩子得了病,用药一定要慎重。婴幼儿时期禁用或慎用的xx有:
  1、易引起新生儿溶血或黄疸的xx:
  解热镇痛药:阿可匹林;抗疟药;伯氨喹、扑疟喹、奎宁;呋喃类:呋喃妥因、痢特灵;
  抗生类:新生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青霉素;
  xxxx抑制药:氯丙嗪、奋乃静、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乙醇等;其他:如二巯基丙醇、对氨基水杨酸、奎尼丁、
K,亚甲蓝、甲睾酮、苯甲酸钠xxx、山梗莱碱、毛花苷C(西地兰)、毒毛花苷K,甲苯磺丁脲等。
  2、能引起新生儿变性血红蛋白症的xx:
  亚甲蓝,苯唑卡因等局麻药,次硝酸铋等硝酸盐。
  3、能引起胎儿和新生儿中枢抑制和xxxx系统损害的xx:
  xx药和催眠药:乙醚、氯仿、氯烷、氧化亚氮、三溴乙醇、副醛、水合氯醛;巴比妥类xx;
  成瘾性镇痛药:xx、可待因、哌替啶(杜冷丁);地西泮(安定)药氯丙嗪、安定、利眠宁;
  降压药:利血平。
  小儿喂药技巧多
  由于小儿体质较弱,生病在所难免。在给小儿喂药时,家长应懂得有关服药的常识,掌握正确的服xx法。
  1、给新生儿{zh0}的喂xx法是:把xx(或将药粉溶于糖水中)倒入奶瓶,让小儿像吸奶一样服药。如果是少量药粉,可以直接放入小儿口中,然后再用少许糖水送服。
  2、可以把丸、片剂研成粉状,用糖水调成稀糊状,把孩子抱在怀里,呈半仰卧状,左手扶持小儿头部,右手持食匙取药慢慢喂下,待孩子将药吞咽后,再继续喂。
  3、给新生儿喂药前,也可先喂几口奶,再喂点药,反复这样做,直至将药喂完。然后将孩子竖起轻拍背部,以防反胃呕吐。但应注意,喂药之前不应喂饱奶,以免饱后小儿拒绝服药。也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为两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xx疗效。
  4、五岁以下的孩子宜服流体类xx。
  5、由于xx实在太苦(如
汤剂),小儿拒绝服药时,可暂时通过一个软管把药注入颊与臼齿间,避免药液与舌面上的味蕾接触,也可冷却药液使药味减轻。孩子到6岁就可吞药片,嘱孩子将药片放到舌根区,并立即喝水,要强调孩子把水吞咽下去,以便分散孩子注意力。
  6、有些孩子已能识别物品,当认出是xx时拒绝服用,此时家长应耐心给孩子讲解,使他们理解xx与
的关系,并自觉积极参与xxxx。


郑重声明:资讯 【儿科用药集感_天蓝蓝宝宝的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