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的伤兵在荒野里摇摇欲坠,然后倒地痛苦地死去...
...
类似这样的镜头,朋友们在许多战争题材的影视片中应该看过不少了,可能会认为这属于某类煽情手法,以渲染战争的残酷性和生命的脆弱,从而达到烘托影视剧主题的目的。这个看法应该不错,只不过大家看戏看得多了,对这样的镜头感觉也就麻木了,反正知道是在表演,假戏真做也真不到哪里去。
杰米乐客基本认同上述感觉,我尤其不喜欢某些影视片中动不动就尸横遍野的搞法,比如某部连续剧中一个漂亮的女游击队员拿着一把机关枪横扫一阵,前面凶恶的小鬼子立即喊爹叫娘倒下一大片——那也的确太假了。我觉得反映现实题材的影视剧毕竟不是卡通片或神话故事,还是应该讲究一点真实性、合理性才好,否则观众就会有被开玩笑的感觉了。
不过,如果情况反过来,过分强调视觉逼真、过分表现血腥痛苦,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比如昨天我在某影视剧片场看到的几个场景,就颇有一点惨不忍睹的味道。由于参与现场的人都非常认真,包括化妆、服装、道具、{tx}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临时聘用的一些业余演员都在一种专业氛围里面工作,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强化画面效果的作用。
利用工余的机会,杰米乐客用照相机做了一点现场记录,也想与各位分享一点如何拍摄逼真的枪击镜头的影视片制作小知识,希望朋友们理解我的一番心意。
当然,如果有的朋友不习惯观看一些“带血”的画面,建议不要继续往下看照片,虽然那些场面都只是影视故事情节所需要的表演而已...
...
我们现在来到1948年的某个时空里面,各位看到一群革命者即将被反动派残酷杀害。
革命者在走上刑场之前已经饱受毒刑折磨,这一点必须描绘出来。
为了表现枪决行刑的现场真实感,烟火师在每一位革命者的身上都布置了{tx}装置。
这一幕即将演出,革命者都勇敢面对牺牲、绝不背叛理想。
反动派恼羞成怒,举起了罪恶的枪支,随着扳机扣动——
震耳的枪声响起,鲜血从革命者的胸膛喷洒出来。
身旁的革命战友也都同时中弹。
我把镜头拉大一点,我们看到革命者牺牲倒地的时候,后面有工作人员在护着他们以免摔伤(当然影视剧镜头会回避后面的工作人员)。
表演者与工作人员都十分认真敬业,直到革命者倒地后都一丝不苟。
工作人员迅速撤走地面的垫子,让摄影师拍下这个镜头。我在边上也简单抓拍一张,我不敢太仔细去拍,那洒落革命者身上、地上的鲜红液体真的使人看着心发毛呢。
终于,导演说“停”,烟火师赶紧跑过去卸下演员们身上的“炸点”装置。
每个革命者身上都绑着“被枪击”所需要的电池、火药盒、“血液”容器之类的东西。
好玩的是,“革命者”刚才挨的那一枪并非由“反动派”射出,而是革命者配合无弹头枪声响起,通过接通藏在自己手上的正负两个电极引发炸点爆炸而至。那个炸点有着相当大的力量,一般厚厚的衣服都能炸出一个“枪洞”,同时让鲜血喷发出来。所以布置炸点需要非常专业的烟火{tx}师操作,否则稍有不慎,便会严重伤及表演者的身体。
所谓使用“炸点”的手法在影视剧制作中运用非常广泛,我们看到的各类战争片镜头里,不论“飞机大炮狂轰滥炸”还是“千军万马枪林弹雨”,实际上都是通过烟火师事先设置炸点,拍摄时接通电极引爆形成。一部大片,需要的炸点通常会成千上万,由此可以想见那是一项多么复杂和需要小心翼翼从事的工作...
...
举目看那边,又一位革命者即将英勇就义。
他骄傲地昂起头来,霎那间却有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他的胸膛。
紧接着第二个炸点接通电源,革命者向后倒下,工作人员早已做好了接人的准备。
当时杰米乐客也尝试了一下“炸点”的味道,我倒不是扮演什么革命者光荣牺牲,我是以反面形象出镜,戏里面一梭子子弹打过来吓得我跳起老高。那几颗子弹即布置在地面几个小洞里的炸点产生效果。当然,演员表演时必须非常准确的控制行动位置,要不然你就准备挨炸吧。
谢天谢地!
-----------------------------------------------------------------------
关于影视剧制作片场的有趣见闻,朋友们也可以看看下面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