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插队---§13-1(原创小说连载)_永恒的话题_新浪博客

江南的初夏,天气说热就热。气温已经高达30度以上。临时的小车间显得又闷又热。

设备部已将两台数控车床按计划运转起来。张超和米其荣各自操作一台。这几天,看新鲜的人不少,张超一边干活一边向人介绍着。车加工的检验班长王凤茹被临时委派到这里,专门检测数控车的活儿。

瓦尔特的刀具已经试用过,但是刀片损耗得让人受不了。每片刀三边刃,{yt}下来就差不多了。而每班也只能车三、五十件,摊下来几乎每件一元二角的刀片费用,还没把一千四百块的机夹刀杆算进去。按照刘冬青的想法,基本上可以把继续使用这种刀的可能性排除掉。所以在机夹刀片快用掉一半时,刘冬青让张超改用焊接刀。

前几天,刘冬青把他关于“车之前先软磨”的想法对罗总一说,罗总立马同意:

“哎,有道理,好主意啊!试什么试?肯定没问题!”

刘冬青立刻跟生产部协调,准备一批软磨到车外圆尺寸的坯料,让张超试车。果然,产量一上来就增加了二分之一,每班做到接近八十件。但这仍然是个较低的产量,关键还是要解决刀具。这成了刘冬青的一块心病。罗基林也隔三差五地往这儿跑,无形中给刘冬青更增添了压力。

眼看着一周很快过去,再过几天,他们又面临着验收数控铣床的问题了。同样,按照协议,得先派两个人过去学习。{wn}铣床上刚来一位叫邓新明的中专生,肯定是优先考虑的,另外一位派谁呢?生产部经理刘国全主张还让米其荣去,刘冬青明白他的用意,也表示赞成。这样罗总就同意了。

这次仍然是刘冬青和温佩良去,此外,罗总还让王凤茹一道前往。所不同的是,此行他们先乘火车去,待那边有了眉目,这边再发货车。只是验收用的工件要随人先带去,尽管分两个纸箱包装,一百多件坯料,每箱少说也有三十公斤。王凤茹是女士,没得说,只好两位男士一人一箱。

火车在晚上9点多发车。刘冬青联系了陈达光,约他跟他们一道吃晚饭。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尊重和慎重。毕竟陈达光是一起去考察数控机床,并在这件事情上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出于客气,刘冬青问陈达光还有什么要嘱咐的,陈达光笑着说:

“罗总派出你们三位得力干将,我还要多什么废话,没问题!”

第二天上午,车到温州。由于乘卧铺,大家没感到什么疲劳。他们直奔码头,乘上到大麦屿的快船,沿着海岸线,一个半小时后,便到达玉环。

中午时分,刘冬青一行来到机床厂,见到了米其荣和邓新明。仍然是廖志火代表查厂长接待了他们。刘冬青得知数控铣床还没{zh1}完工,急着找查厂长要个准确时间。因为来之前,他和对方通过电话,查厂长并没有说时间拖延的事。查厂长连连解释,说人手不够,每天晚上加班,连小廖都在帮着组装。由于没有机床,加上米其荣已经来过一次,他正在教小邓怎样编程。看见大家都忙着,查厂长又承诺今天晚上一定完工,刘冬青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他们在车间里转了转。刘冬青感觉这两台数控铣床好象哪方面有点不对劲,一时半会又说不上来。可当他再次跑到车间里去后,猛然悟出,这铣床上应该有活动的防护罩。车床上有,为什么铣床上没有?这不光是出于安全和美观需要,有了它,数控铣床就更象那么回事了。他把这一想法对温佩良说了,老温立刻说是好主意,并且拉着刘冬青一道去找查厂长。

不巧查厂长出去有事了。刘冬青他们就来到技术部,和上次见过那位戴眼镜的江经理作了些沟通。不料江经理一口回绝:“四万五的价钱,你以为是买加工中心啊?”

刘冬青被戗得一头恼火:“加上防护罩,你能增加多少成本?但有了它,你的铣床{jd1}上了一个档次!”

温佩良也一边帮着说服江经理。但几个回合下来,刘冬青感到跟他说不通,就和老温下楼来到查厂长办公室等着。他想,查厂长总不会也这么小儿科吧!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第二次插队---§13-1(原创小说连载)_永恒的话题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