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透山再“红”几十年——辽宁抚顺红透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xx地质人风采 ...

我的日志


    辽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全省有色金属产量一度曾占全国总产量的1/6。然而,进入上世纪末期,辽宁原来的八大有色金属矿山因探明资源枯竭,先后破产了七座。红透山,成为辽宁这“八朵金花”中仅存的一朵。
    如果说当初红透山干部职工选择宁愿在困难中艰难前行也不走关闭破产之路,是因为大家把红透山当成了心中的彩虹,那么现在,正在实施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无疑让这道彩虹更加绚丽。
让红透山再“红”几十年
——辽宁抚顺红透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xx

1有色地质人揭开了葫芦头沟宝山的秘密
    10月28日,红透山矿深部开采接续开拓系统工程签约仪式在沈阳举行。该工程将依托近年来红透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中发现的厚大铜多金属矿体,重点解决-827米以下的矿体开拓,完善其配套的通风、提升、安全、充填及巷道改造。工程完工后,红透山矿对深部矿体的开采将全速行进。

    邵静波,辽宁有色101队退休工程师,现年76岁。谈到红透山发现,自豪之情立即洋溢在脸上。
    他告诉记者,在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苍石乡缸山一带,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缸山珠宝多,九缸十八锅;不在山后背,就在山前坡。”这是一首寻找宝藏的暗语,但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人能弄清它的含义,因此,当地老百姓也只能一代又一代地守着宝藏过着贫穷的日子。谁能找到打开宝藏的钥匙?山里的宝藏何时才能现身?人们企盼着。
    1956年冬,稀稀拉拉住在浑河边葫芦头沟口的几户老乡发现,一群人冒着零下35摄氏度的气温、在没膝的大雪中跌跌撞撞地走进了他们的小村落。这群在大雪中闯进村落的人,就是来寻找缸山宝藏钥匙的人——辽宁有色101地质队物探分队。
    在老乡家借宿后,物探分队即在这里展开大面积的物探扫面,获得了有价值的异常带,并将该区被列入下年度的工作靶区。1957年5月,物探分队这里设立了进入抚顺东部山区后的{dy}个地球物理观测站,获得了数以十万计的信息,经过汇总、计算、绘图制表,去伪存真、踏勘验证后,于同年10月在编号为1010的地区圈出了一个巨大的地球物理异常,其强度属于{zd0}的A类。
    同时,地质普查分队在对浑河以北进行地质普查时,在缸山后背的苍石北沟首次发现含矿品位很高的“铁帽”。这一地区也被地质分队确定为重点工作区。
    1958年,辽宁省冶金工业局地质勘探公司(辽宁省有色地质局的前身)调集101地质队全部力量,投入到该区的地表揭露和物化探扫面工作。在综合分析物化探、地质调查资料后,101队地质人员坚信:这里埋藏着规模较大的铜锌矿床。
    于是,{dy}个钻孔开钻了,日夜轰鸣的钻机在沉睡亿万年的山谷中回荡。当钻工们从地下深处打出几十米长的矿心时,人们忘却了一切疲劳,手捧金灿灿的“铜棒子”,欢呼跳跃,欣喜若狂。
    技术人员鲁仲华和季祝林,在凝视地质图标出的红彤彤大矿柱时,不约而同地赞叹“啊,这座山真是红透了”,联想当时国家对知识分子走“红透专深”道路的号召,遂提议将矿山命名为“红透山”。
    “从此,红透山这个美丽的名字替代了葫芦头沟,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伟大祖国的版图上!”讲述着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邵静波的眼中跳动着激情。
2红透山找矿成功
让洋专家肃然起敬
    红透山铜矿的发现震动了世界地质界。
    邵静波介绍说,在上世纪80年代,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苏联等十几个国家的地质学者和专家,分别来到红透山进行地质科学参观、考察。令邵静波不平的是,这些洋专家尽管到红透山的时间不同,但向陪同的邵静波提出了几乎同样的问题:“中国同行,能否告诉我,这个矿床是怎样发现的?你们采用了什么学术观点作为理论指导?你们用了什么样的勘查手段?……”
    “洋专家的这些问题或疑问,归根结底就是对于中国人在20世纪50年代的地质找矿成果无不感到惊异!因为在这些洋专家的脑海里,中国是落后的、中国的科学技术同样是落后的,地质勘查技术更是在洋师傅的带领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世界上块状硫化物矿床发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中国‘徒弟’发现红透山,则比这些洋师傅早了整整10年!徒弟跑到了师傅前面,怎能不让这些洋专家惊异又不甘心!”邵静波说。
    开始几次邵静波等技术人员还耐心解释红透山矿的发现过程,后来,他就干脆就只用一串反问来作答:“你知道基德科里克矿床吗?你知道维伯纳姆矿床吗?你知道叶列夫矿床吗?”
    50多年前红透山找矿的成功,就像一道彩虹让国际地质界肃然起敬,也让红透山成为中国地质人心中永远的彩虹。
3红透山铜矿50年
贡献产值56亿元
    红透山这道矿业之虹,很快就把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老百姓困顿的生活映得绚丽多彩。
    1959年,冶金工业部在红透山召开了全国现场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101队创造的地质物化探“三结合”找矿方法并向全国推广。会后,从各地调来千军万马,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实行边勘探、边基建、边生产的“三边”政策,开始了矿山建设。仅用两年时间,一座中型铜矿便在昔日荒凉的葫芦头沟建成投产。投产后第三年,就收回了全部基本建设投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红透山铜矿已经发展成拥有职工13000余人,以生产铜精矿、锌精矿、硫精矿、粗铜、硫酸为主要产品的有色金属采、选、冶一体化联合企业。矿山自建成投产到2008年,共为国家生产铜精矿35.6万吨、锌精矿45万吨、硫精矿689万吨、粗铜8.6万吨、硫酸36.7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达56亿元,累计上缴利税10.17亿元。原来长满一人多高柳茅条的葫芦头沟,变成了我国重要的铜矿生产基地;原来近5公里长荒芜一人的茅草一条沟,变成了生产、生活、娱乐、服务设施齐全的现代一条街。现在,红透山铜矿每年贡献的地方税收仍达9400多万元,占当地税收总量20%。
    红透山铜矿的开发,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极大发展。原来只有几十户人家的葫芦头沟口村,被一个美丽的名字——红透山镇所取代。在资源开发的综合拉动下,原来不足百人的边远村落发展成为总人口3.5万人的红透山镇,现已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依托地质工作成果的开发,红透山镇初步形成了采选、冶炼、化工、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
    工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现在,全镇各项服务一应俱全,初步实现了城镇社会保障公益化、服务设施电气化、镇村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当然,矿山所在的红透山村,更因宝藏的开启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4资源透支让“彩虹”色彩渐失
    回顾红透山铜矿开发历史,边勘探、边基建、边生产的政策虽然不符合矿产资源开发的程序,但却极大地满足了新中国国民经济建设急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政策也是新生共和国适应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必然选择。
    然而,这一政策在客观上也成为红透山资源透支、活力透支的一个重要原因。
    到2003年年底,矿山保有储量仅够开采6年左右;主要产品的市场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硫、硫酸等严重积压,无处囤放。企业生产经营、职工生活困难重重。
    地勘处的小崔,是从小在红透山铜矿长大的矿工后代,也是矿山自主培养的地质专业人才。谈到企业当时的困难,他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
    人才留不住,引不进。在后备资源不足、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下滑的影响下,企业经济效益也落入谷底。在最困难的时期,职工的工资发放不及时,职工几百元的医疗费往往也要在自己手里存上一段时间才能报销,招来的大学生到矿区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孔雀东南飞”了。红透山铜矿曾发生一个月内三个工程技术人员被高薪挖走的事。
    房子卖不出。1999年结婚时,他打算买一套房子,周围几个想处理房产的人纷纷向他推荐,还唯恐他反悔不买。在反复选择后,他仅花1万多元就买下了其中的一套。“早知道国家会上危机矿山项目,当初不结婚多买几套房子多好啊!现在我的房子已经涨到6万多元了。”小崔玩笑着说。
5深部发现厚大矿体潜力巨大
    资源,所有xx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一次次的探索,一次次的失望,但希望从未磨灭,矿山的地质人反复总结矿山二轮找矿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一系列规律性的认识。这无疑为后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的实施和成功奠定了基础。
    2004年,“辽宁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成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首批九家试点项目之一。随即,理论研究、外围找矿、深部勘查同时进行。
    在一间会议室,地勘处的工作人员摊开红透山深部找矿工程布置图,向记者介绍了由矿山负责的部分工作。
    一是根据矿山二轮找矿形成的认识,把深部找矿靶区紧紧地锁定在F8断层以东的深部、超深部;同时在-527米至-827米中段沿脉向东追索,适时地在-827米中段施以钻探成为新一轮地质找矿的{dy}步。
    二是确定地质找矿方案,即从快施工-527米中段和-827米中段的沿脉地探工程;按照一定的网度在-827米中段辅以钻探,大致探明矿体在-827米标高附近的空间发育情况,形成大钻施工条件,向下施工深孔大钻;在矿体变宽时,适当调整沿脉坑道的布置方式,采取由下盘沿矿体走向坑道或穿脉或小钻的探矿方式,使之与日后的开拓工程相适应,提高地探工作效能 。
    到今年1月底,红透山铜矿已累计掘进坑道9800米,累计施工坑内钻10900米。
    “深部找矿成果非常鼓舞人心。”地勘处人员介绍说,通过坑探、坑内钻探结合的勘探方法,地质人员在F8断层的东部找到了被错断的3号矿体,证实了F8为一压扭性断层。目前,-827米中段F8断层以东的3号矿体通过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已控矿体长530米,矿体平均水平厚度6米;在-827米中段以下,施工的几个钻孔均穿截深部矿体,其中ZK1-1孔总计穿截厚度达43.4米,矿体真厚度在21.7米左右, ZK2-2孔见到三层矿体,累计穿截厚度41.5米。
    在-527米、-467米中段东部末端3号矿体的沿矿体走向延长追索中,同样取得令人振奋的找矿效果。其中-527中段控制矿体走向延长320米,矿体平均水平厚度1米;-467中段控制矿体延长达254米,平均水平厚度1.6米。
    经初步推算,危机矿山项目已获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333)高品位矿石量688万吨,铜 锌金属量20余万吨。按矿山目前的生产能力算,可延长矿山寿命10年。
    这一项目对红透山矿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它证实矿区深部F8断层以东的3号脉矿体,还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目前,项目仅控制到56线,深部见矿钻孔以下矿体仍向下延深,再加上56线ZK56-3孔的见矿,所以深部见矿钻孔以下、56线至60线之间仍至60线以东区域将成为进一步勘探的靶区。
6地质人倾情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
    作为矿山的发现者,辽宁有色地质局的地质人也从未停止过对红透山的xx。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计划出台后,辽宁有色地质局立即作出了快速反应:动员全局{zh0}的技术力量,协助矿山申报危矿项目,找出更多的接替资源,力争让红透山再“红”个几十年。
    杨铁军,在地勘单位困难时主动进入市场创业的有色地质人。项目申报成功后,他毅然放弃打拼多年积累的市场回到了局里,成为这一项目的负责人。
    在他温暖如春的办公室内,杨铁军向记者介绍了这几年有色地质人在红透山矿上倾注的心血:
    为了作好项目设计,项目组的同志查阅了包括区域、矿山地、物、化、遥资料等在内的地质报告80余份、图纸200余张,聘请教授、专家进行指导,几次专程到北京汇报、几次易稿。为了赶时间,项目组同志们几乎把办公室当成了家,渴了一瓶矿泉水、饿了一盒盒饭……矿山现场调查时,为了获得直观的{dy}手资料,项目组同志甚至不顾危险,腰系缆绳下到采空区观察。
    在外围调查中,有色局将全局{zh0}的装备投入到项目中。尤其在红透山铜矿近外围的小西堡区调查中,运用目前国际{zxj}的大功率物探仪器进行大功率瞬变电磁法测量和大地音频大地电磁法方法测量,获得了千米以下的物探异常;同时,不惜重金施工了近6个超千米的钻孔,其中最深孔深1380.1米,创造了辽东地区有色金属勘探深度之最。三年来累计投入1:1万地质简测25平方公里;地表槽探揭露3000立方米;土壤测量10平方公里;水平巷道编录2000余米;钻探编录2500余米;激发极化测井4000余米;化验测试样品5000余件。
    项目组在野外工作期间,克服辽东地区山高林密,无畏严寒酷暑。工作区27个山头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千米以下近40摄氏度高温的坑道中留有他们工作的身影;三年来,中秋佳节、国庆长假均成为他们野外工作中的普通{yt}。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研,地勘总院院长田豫才、总工程师杨德江及抚顺地勘院各级领导多次到野外生产一线,现场指挥调度,崇山峻岭是他们的指挥所,老百姓的土炕是他们的指挥台。
    在有色地勘局和矿山的协作下,红透山不仅在矿山深部探获了走向400余米的矿体,而且在矿山近外围的小西堡区通过钻探也发现了红透山式铜锌矿(化)地质体,使矿体资源前景延长了800余米。
    “自国家实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以来,我们始终将省内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放在全局工作部署的xx。这几年,有色局除承担红透山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外,还先后承担了辽宁五龙金矿、凤城市白云金矿、凤城市金凤金矿、阜新市排山楼金矿、凤城市青城子铅锌矿、兰家沟钼矿等6个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其中,青城子危机矿山外围找矿取得新突破,新增金属量30万~50万吨,延长矿山开采年限50年,等于再造一座矿山。”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局长王研欣喜地对记者说。
    在全国地质市场火热、各类地质业务应接不暇的情况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备受地勘单位的推崇和重视,其魅力不言自明。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yudefu186.bokee.com/viewdiary.221042162.html

个人形象

郑重声明:资讯 【让红透山再“红”几十年——辽宁抚顺红透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xx地质人风采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