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记

2010-05-16 09:19:33 来自: (木木芙蓉花,纷纷且开落)

突然想起以前常去的一个公园,下午再次与它相逢,如同拜访一个久违联络的故友。
  它依旧静谧脱尘.端然大气。仿佛这纷乱的世界与它无任何瓜葛。
园内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两旁栽种京桃.油松等大量植被,每一棵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树龄。高大.繁盛,滤过污尘,带来清凉与绿意。
一些松树所结的卵圆形松球,格外密实,层层叠叠,有的树干承受不住它的重量,使其纷纷落下。有老人领着孩子摘取这松树的果穗。老人仰起佝偻的身体,一颗颗耐心地摘,小孩儿就瞪着好奇的双眼在下面用手摊开袋子来盛这些松塔。回去之后,用钳子拍碎,松子里面的松仁可食。因此这劳动是喜悦的。
一些老人三三两两地聚集在古树下:
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伯人手一把京胡,在一截刻有圈圈年轮的圆形树桩上架起琴谱,围坐。兴致高昂地彼此切磋琴艺,表情天真如同赤子,而这学习的认真态度怕是年轻人也很难及;
另一边,隐约传来木笛的清越,扬琴竹制小槌击弦的古雅,以及糅于乐器之中的美声,飘荡在这松涛绿海.耳畔风声。走上前,一位女士优雅飘逸的身段在眼前幻来幻去,颈上一条淡黄丝巾与素雅裙摆相互在风中辉映,百转千回。她已不年轻,但衣着体面,姿态灵活,顾盼生姿,使我疑心这是否是庄子所梦的黄蝴蝶,并且一再在脑海中浮现“青春”二字。
这份本真的年轻与旺盛是通过岁月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它不是现在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浓妆艳抹,穿昂贵套装,拎xx品牌的手提包,或是涂抹刺鼻香水的女孩所能触及的一种美丽的层面。
究竟是美丽高雅还是平凡庸俗,生活和时间最终会公正地给予你明确的解释和说明。
女士身后则是刚刚那些天籁的来源。没有架子鼓与众多电子乐器嘈杂缭乱的噪音,只是一些质朴古典的中国乐器,含蓄宽广。一台电子琴,调成钢琴音色,来配合其他乐器。
在最左端,另一位女士透过接好音箱的麦克,放声歌唱。大都是一些老歌,也就是当年他们年轻时的流行歌曲,听起来自然.亲切。那微微有些发颤的美声很是好听。这歌声里饱含了太多的情感,格外有底气。我又恍惚听到某种沉积在歌曲背面的声声叹息。不由得想起林清玄在《凡尘清唱》中曾深深触动过我的一段话:
“有一位老太太唱到后来,泪流满面,使所有人都因感动而沉默了。
是什么感情使老太太泪流满面呢?没有人问,也无人知道。
我想到活到某种年纪的人,一定都在心中隐埋了许多许多真情,在唱歌时被触动了。
我们年轻时不能忘情地唱情歌,老的时候也一定不能泪流满面地唱情歌吧!”。

大部分时间是那女士唱,当她清嗓休憩时,其他人调弄琴弦。也偶尔有一些路过的老人一时兴起,要唱上一曲。
别人调弦,而电子琴方便.简捷,这时成了主力,那老伯便为他伴奏。因是即兴,并无准备,弹奏中也偶有停顿,但歌一哼,老伯听音辨律,就又跟了下来。唱到精彩之处,也有人不禁鼓掌。彼时,风过松海,发出“沙沙”的静谧之音。



我也听得津津有味,凑前去,心却一颤。原来这位老伯右手有残疾,没有五指,只剩下一些凹凸的指根,他就是用这些凹凸的部位来替代手指进行艰难地弹奏。

键盘指法本来就千变万幻,有时需要跨指,有时又要缩指,有时可能跨八个键,完成一个八度。而老伯只能非常迅速地移动手部,才能弹好这些音律,着实不易。但演奏得天衣无缝,如果我不上前,根本无从想像这会是一名没有手指的人所做。心中又有些许酸楚,但看在场每一个人那种无忧无惧的通透与宽广而立觉欣然。

听了一会儿,向树林深处走去,遇见一些着丝绸质地的全身素白的老人在练太极。他们鹤发童颜,一招一式中透出安宁祥和,静中又显出灵动.飘逸之美,让人不知不觉中被他们所触动。

我想起在家时,有一整个暑假,天色尚浅便跑步或走到海边,在细腻柔软的金色沙滩上也总有一些老人在练太极。他们带了一个老式的录音机,放着古琴的曲子:《流水》,《普庵咒》,或是《龙朔操》。一位老人穿深色练功服,站在队伍前,其他人则一律浅色,跟随练习。他们整齐.严谨,有时一两只海鸥飞过,也同样寂静无声。要一直练到朦胧的圆日从海的边际升起,再到清晰刺眼方才离去。

我看到后来也跃跃欲试,但很快便落下了好几步,于是只好放弃。这功式虽缓慢,但若不假以时日,难得精髓。这其中深蕴了太多超脱俗世的淡定与禅意。

继续在林中穿梭,又逢几位阿姨。他们先把一块穿上带子的长方形棉布绑在古树上,然后用后背轻轻撞击树身。这样即健身,灰尘又不会沾染到衣服,小小棉布起到很大作用。也有人合起来击掌,几个人一起拍,声音响亮。

这些都是很好的健体方式。人到暮年,便会对身体格外爱惜,懂得养生,作息规律,更为难得的是能保持一份如水的心境。

从森林中走出,路过一处石砌的长廊,上面覆满爬山虎,石柱与石柱之间的缝隙,更有这种落叶藤本植物的细长叶柄伸出,长短不一,随风轻摇。

许多老伯坐在长廊两侧的石椅上谈论一些世事,见解独到,俨然云淡风轻的口吻。也吟诗,写字。见一位老人,思吟片刻,躬下身子,立起毛笔,蘸一下用矿泉水瓶盛好的清水,然后在地上的石板书心中诗意。可能是自己即兴所写,也有苏轼的一些诗词。一边写,一边随风消失,就如同写在水上的字。石板上也有不知是谁用白色粉笔写的新闻时事,或是一些小知识,每天都有更新,看得出对生活的充沛情意。

穿越长廊,又是另一片天地。平滑光整的巨石疏疏淡淡地散在草坪之上,有淘气的孩子爬上去又跳下来,来回嬉戏,大人则在一旁惊恐地守护,生怕有些许闪失。也有人把自行车听靠在角落,挑一处阳光暖煦,风平静心的地方,在青松下依靠巨石,拿出一本古典名著或是哲学书,用阅读来笃定地打发一整个午后时光。

继续游园,邂逅一处深湖。湖水映出周遭褐色或苍郁清翠的树影,树影背面又氤氲出一种蓝紫的柔光。湖边设有石凳与圆桌。湖的对面是一个小型广场,可以看到一些人在欢快的舞曲中滑旱冰,姿态娴熟.优雅,转过一圈又一圈,不时地变幻新的动作,难度也不断增加,怡然自得。

在远处我以为是一些年轻人,近看才知依旧是老人。但他们身形似鹤,绝无一丝老人的痕迹。

就这样,整个下午难得的在这园中有了半日,心中有种被拂拭的清净.自在。乐而忘忧,而不知老之将至,说的就是如此的一种情怀。心中怀恩,时时感昭,在这青松蔽日的陪伴下,吟诗.弹琴.歌咏.养生,在琐碎的俗世中仍存一份本真,以此度过时间,便是不算虚度。

{zh1}出园,突然想起《牡丹亭》中杜丽娘那句传世名语——

不到园中,怎知春色如许?


(6086)
(42621)
(30201)
(59617)
(33922)
(5000)
郑重声明:资讯 【游园记】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