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4日_零下五度_新浪博客

 

 

编者按:靠一种简单的认知即能达成一种盲目追求的市场,企业甚至只需要通过广告集中吆喝一段时间,就能推动一个产品的快速增长,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礼品销售模式,而行业不规范、产品质量层次不齐、小作坊、门槛底、保守、工艺相对简单、恶性竞争成为礼品行业销售背后的毒瘤。礼品行业的二十年,也是中国制造高速发展的三十年。这三十年里,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但也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处处碰壁。审视礼品产业的三十年,或许我们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在种种现象背后暗藏的发展玄机。

 

 

1980年的一个清晨,江河担着自己制作的各种类型的手工泥塑,在农贸市场上开始了自己{yt}叫卖的生活。在刚结束吃“大锅饭”,计划经济xx没有退出社会观念的时候,江河的行为无疑招致了许多不解与异样的眼光。

 

也是伴随着这种不解与争议的氛围,中国传统礼品行业靠着简陋的设备开始了坎坷的起航。

 

                                           尴尬的起点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中国礼品兴起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无关。从建国以后的三十年里,“走资本主义道路”、“挖修正主义根子““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声音此起彼伏。老退休教师江河回忆道:“那时城乡界限太过于明显,物资匮乏,xx是分配制。养只鸡,都被看作走资本主义道路,更不用说搞(做)手工艺品了。” 当时的严格限制,使中国的礼品行业在三十年的发展中几近空白,从而与正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世界脱离。

 

 “改革开放也从农村土地上开始的,经过两年的徘徊期,1980年中国的礼品企业才开始破土,这之中政策的影响太大了,谁都怕再出现反复和变化”也是这一年,江河准备在所谓的“副业”上大做文章,在他看来无疑是一次赌注。简陋的设备、少得不能再少的资金,成为1980年礼品企业兴起时共同的印记,它们{wy}的优势是传统优良的手工技术。但是与之相比它们的劣势更加明显:无论是在经济意识形态,还是在经济环境中,都是一张白纸,而物质的窘迫更加明显。“那时侯有钱连洗衣粉都买不到手,别说礼品了。”已退休的江门海友科技职工姚博文认为,国家对经济市场并未xx开放。狭窄的环境制约,注定这一时间礼品企业也只是小打小闹。在这一年,中国传统的工艺品行业在破土中得到了复苏。也是在一年的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在1980年后的十年里,礼品行业如同中国的经济在稳步增长中积蓄力量。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不同,礼品行业却受制于技术、设备,缺乏创新,在工艺和样式上停步不前。“80年代人们的见面之礼,最普遍的也就是递上一支香烟,就算是有‘礼’了。”姚博文话里面透着无奈。“当时普遍的生活水平都不高,温饱问题尚难解决,送礼也能停留在吃、穿方面,即使有礼品,谁有闲钱买啊!”江河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当时的落后。十年浩劫,教育文化的断层,给传统礼品行业,不管是在资金积累方面,还是工艺方面, 都是致命的打击。如今,它们需要十年,完成原始的资金积累,工艺的重塑,完成它们漫长死灰复燃的过程。“中国传统工艺如没有xx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它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宜兴的一位紫砂壶工艺师认为传统工艺的复苏需要过程。惟一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个过程却显得那么的漫长,甚至到现在中国传统工艺仍难以回归{df}时期的状态。“由于几十年对传统文化的打压与否定,使得我国的工艺礼品(特别是手工艺品)行业面临传承断代和消亡的境地。”在姚博文看来,中国传统工艺一直未走出困境。

 

                                   分水岭——兴起的希望

  

    1990年在这个不算暖和的春天,中国礼品行业迎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转折点,至今很多人,仍把这一年作为中国传统礼品与现代礼品的分水岭。这个分水岭得益于广东处在改革开放的前哨,引进了国外的新工艺和管理技术,中国的现代礼品开始了起源之旅,也是在此时与世界接轨的桥梁在无形中搭建起来。“出现礼品企业的春天,更多的因素还是在于当时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百事吉的创始人俞银成说,如果当时经济环境发展达不到要求的话,可能就催生不了礼品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外因和内因在阴差阳错中共同推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产业会在未来“中国制造”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把1990年作为中国传统礼品与现代礼品的分水岭,界限并不明显,严格意义上只是萌芽期。”与江河所持一样观点的在礼品界并不在少数,因为更多的礼品企业是在1992年之后发展兴起的。xxx南方谈话,无疑给许多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礼品企业更是遍地开花。在这一年,百事吉创始人俞银成辞去了嵊州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的职位,开始自己的从商之路。“环境使然,当时福建、广东礼品企业已经对周边形成辐射,许多人开始了从商。”这一时间,礼品企业发展也仅仅局限在技术与设备的引进,多是小作坊式的,复制式的生产,积累原始的资本。也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退出了礼品市场的舞台,江河是在礼品企业潮中退出市场最早的那一批,他把这段失败的经历归咎为跟风式创业。

 

不可否认,中国礼品行业在1990年后的五年里,发展速度令很多人吃惊。“这仅仅是个开始,许多礼品企业正在创建和起步中。”一位礼品行业的资深网友发帖描述这段时期说。“在这五年里,也成就了很多中国知名的品牌。”江河认为1990年后的五年非常重要,许多知名礼品企业正是靠这五年赢得了声誉和财富。

 

曾有记者问“美特斯邦威”的总裁周成建:“1994年的时候,您开始酝酿要做自己的品牌。其实那个时候,在温州的妙果寺市场,生意是非常红火的,而您却跳离了这个市场,放弃做西装而去做休闲装,为何有这种想法?”周成建说:“当时我虽然身在妙果寺服装批发市场,但是同时也与各地的批发商、个体户进行交流,把产品交由他们带到全国市场去。这样做的经济效益无疑是不错的,但存在一个致命弱点——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商标的,没有任何附加值,再加上成本,它的价格竞争是非常无序化的。所以我认为,这种市场运作的持续性及其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会面临很大的危机,这就促使我想去做一个品牌。”后来的发展,证明了周成建的远见和魄力,2008年“美特斯邦威”全系统销售额达70亿元,位居中国市场的本土和国际休闲服品牌之首。而当初和周成建同在妙果寺服装批发市场的小商贩们,仍在忙于与各地的批发商、个体户进行交流批发。

 

1993年在成都荷花池市场有个年轻的小姑娘自己经营着一个玻璃器皿的批发档口,她的想法很简单:赚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凭着聪明和勤奋,一年多的时间生意就有声有色,不仅有了不错的收入,还培养了很多的客户。第二年她就把妹妹也接了过来,开始和她一起干事业。从6平米的档口到1996年300平米的展厅,从1999年正式成立泽南贸易公司再到全市十几家的专卖店,到今天拥有xx属于自己的3000平米的精品生活馆。郭俊伽的成功经历是中国许多礼品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也是很多礼品企业向往的成功方向。

 

1990年后的五年被称作中国礼品企业创业的黄金时期,也是在这五年里许多企业在苦苦地挣扎后陆续夭折。

  

                                     无序的战争

 

曾经有一位德国的客户拿着我的产品说:“在你生产的勺子上,我看到了一种生命力。”这一刻对联丰不锈钢xxx李少佳来说,她产品已经获得认可。她说,当时我特别感动,因为我成功了。进入新千年后,中国的礼品行业对国外市场的兴趣有增无减。“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礼品行业的影响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大。”礼品界业内人士一直认为,是部分企业夸大了这次危机,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对外销不抱幻想。“礼品出口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主要由国内发展条件决定的。我们有廉价的劳动力,充足的原料,低廉的价格,这些都是国外许多公司无法比拟的。”江河对中国礼品出口形式分析后认为。

 

正是在对外出口对内销售的思路指导下,新千年后的十年里,中国礼品行业进入了乱战时代。

 

“在礼品市场打拼几年,我感觉现在的家纺产品严重同质化、概念炒作满天飞,花色也比较单调,家纺产品缺乏情感和灵气,难以打动客户的心。经营家居产品这么多年,时常在思考,如何去表现产品的情感和灵气。产品的灵魂到底是什么?又如何表现出来?”北京康迪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军告诉《礼赢天下》的记者,后来他终于明白:产品的灵魂就是要表现一种艺术,倡导一种文化。“我国几十年的教育缺失,使得现代国人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失去了传承与认同传统文化的群众基础,也就从更本上失去了市场。”姚博文也认为礼品行业缺乏文化上的认知。

 

据某机构统计预测,进入新千年后,中国礼品全行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2%以上,高于全国三个百分点。同时该机构解析了礼品行业的现状:“多数地区的生产规模及生产手段处于"弱、小、散"的状况;产品开发力量薄弱,设计趋同,缺乏个性化和丰富文化内涵,比如羊年羊风,牛年牛风,缺乏市场的魅力,生命周期很短;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制约了国内市场的发展,由此,致使很多企业家十分担忧。明明设计出很好的产品,但不敢投放国内市场(包括展览展示);急待加强行业管理和引导,建立自律性行业管理机制。”高速的发展,却存在严重的忧患——礼品行业亟需体制的规范。

 

有关数据统计,国内外两个市场潜在需求十分可观,全球礼品需求约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40%、欧洲占24.8%,日本占8.7%,中国只占5.8%。“中国礼品出口量越来越大,国外礼品的主要消费国的礼品有70—80%来自中国,但是在礼品市场份额上中国仅占5.8%,问题肯定是出在中国方面。”礼品界业内人士分析后说,中国礼品技术含金量低,缺乏创新,没有知识自主产权,削弱了中国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

 

“中国的礼品企业现在销售很难打开局面,竞相压价,成本又不断地上涨,在如今的混乱之战中,展会、商会、协会各据一方,拥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和背景。如何协调展、商、协三方的自身位置、优势,为礼品行业尽早树立起良好的秩序和规范,才是当今最需解决的问题。”《中国礼品市场现状》还提到,“礼品行业具有门槛底、劳动密集、工艺相对简单等,近一两年,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涉足礼品的生产,对中国的产品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网友gozin在帖子《礼品企业发展的路还能走多远?》说到,“工艺品行业的退税率几乎下调了一半,由原来的11%下调到5%,当时媒体各方面都炒作的沸沸扬扬,可是真正的影响却在慢慢的逼近,如果从这个月开始走货的话,我相信有些企业已经体会到了,礼品工艺品行业在中国综合来看,成本在不断的提高,加工费用也比以前翻了一番。”同时他也提到,国际市场有预测五年内市场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深圳市华博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承文认为,经过30年沉淀,我国礼品行业已形成产业集群化、设施配套化等竞争优势,如果能及时发掘国内及新兴国际市场潜力,“中国制造”仍会受全球青睐。

 

2010年4月的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工艺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在这个倍受寒冷煎熬的春天如火如荼的举行。只是在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展会背后,许多人还是注意到了那些因金融危机过后礼品行业复苏而显得兴奋的眼神。

                                                         原载《中国校庆报》第八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05月14日_零下五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