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插头运动(2010-02-28)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2月28日,中国发布了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被调查的中学生中,心情不好或是烦闷时选择通过上网进行缓解的比例达64.1%。
  
  美国一个机构也做过一项关于“你是否有亲密朋友”的线上调查,1997年,每十个网民中只有一个说没有,而到2005年,每十个人有四个说他/她在生活中和任何人都没有亲密关系。该机构的结论是:在高科技时代,我们无需跟现实生活中的人发展亲密关系,因为网络和高科技提供的信息以及娱乐已经把我们的时间占得满满的,我们跟世界各地的人在网上聊天、打游戏、交友,但我们网上的应酬太多,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发展任何一段关系,人类进入“浅关系时代”。
  
  以上调查可能有偏颇,不过互联网今天承担的任务,确实已经大大超越它被发明时的初衷。发明互联网的初衷是为了找寻更多的信息,互联网创始人Tim Berners-Lee曾经在纪念互联网发明15周年之际写下他的{dy}篇博客,他写道,他对于互联网作为一种“出版媒体”迅速腾飞、成为无数人书写情怀表达自我的工具,而感到奇怪。真不知道李先生看到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成为{zd0}的社交媒介,又该是怎样的震惊。
  
  互联网让世界变小变平,互联网让我们前所未有地知道得如此之多,然而互联网并不负责改变我们的偏见。我们知道得更多了,但世界变得更好了吗?这是个暂时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
  
  网络介入生活的程度与日俱深,任何新事物发展得太快都必然会引起一部分恐惧。在twitter和facebook如火如荼影响全球无数青少年之际,有人提出问题:过分沉浸于这种求快求新不求深入的交流方式,会令青年人无暇思考,并变得冷漠无情道德丧失。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为此展开一项研究,探究“正在发育的大脑如果过于依赖社交网站、电视新闻提供的大量快速信息,在情感认知上会有怎样的损失”。研究结果是:当一个故事以线性的方式讲述时,最易在神经系统上引起一种类似同情的波动。而快速快闪方式表达的内容,会在神经系统上引起“短路”效应,无法激起类似感情。根据认知神经学家们的表述,就是:事情发展得过快,你就没有时间去体会别人的心理状态,而那将对你的道德观产生影响。
  
  在李先生时代,网络不过是获取信息的工具,而在我们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让人想起人工智能学家曾经预测:在未来的岁月,我们每个人身体的部位或多或少都将由机械器官取代。当然,这是美好的远景。近景是:美国一些父母最近展开“拔插头”运动。该运动提倡在孩子沉迷于电脑、电子游戏却不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比如作业、锻炼、手工之类的活动时,拔掉他们的插头、卸掉他们的电池、关掉他们的电视,让他们过上一段xx不依靠电子工具的生活。投身该运动的一个爹地激动表示:运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家孩子“被黑屏”一个星期后,就爱上了户外散步。
  
  
郑重声明:资讯 【拔插头运动(2010-02-28)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