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藏山、羌寨—出走嘉绒藏区(待续)_离线良友_新浪博客



环游藏山、羌寨—出走嘉绒藏区

 

55,环游{dy}天,我俩从金川住地始发。金川县位于大渡河上游,西北毗州府马尔康相距93公里。东邻{gjj}风景区四姑娘山相距144公里。东南与甘孜丹巴相接,相距92公里,是连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和香格里拉旅游区的交通要道。幅员面积5550平方公里,全县辖23个乡镇, 总人口6.8万余人。 人口中,藏族占67.9%;汉族占25.7%;回族占4.75%;羌族占1.5%;其他民族占0.23%。境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说的索乌山风景区,有中国{dy}自生石佛——东巴石菩萨的嘎达山风景区,有以“静、灵、潮”三奇著称的情人海,有嘉绒故土雪梨之乡那奇绝美妙的梨花红叶风景区,有世称拉萨第二的观音庙风景区。

55早上睡到自然醒,起床洗漱,烧水泡茶,胡乱吃了点早餐。带上开水,拿起茶杯,“邀”上随我俩已有3年的“太太”出发了!

(出发前的里程数)





(出发地点:金川县前街)



金川县城关地区大部分乡镇是汉民族居住区域,车过金川县镇,经沙尔、庆宁很快就进入了藏族集聚区周山,道路崎岖险不可言,奔腾的大金川河拍打江岸发出激烈的吼声,使人毛骨悚然,好在路面平整、车辆少,谨慎驾驶下没有流露出心里恐惧。

(悬崖断臂上的道路)



 



嘉绒藏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阿坝州以及甘孜州、雅安地区、凉山州等地。 嘉绒藏族建房一般是就地取材,。房屋的基本布局是,底楼关养牲畜,二楼放置垒石为室而居锅庄作厨房,供人生活;三楼为仓库和经堂。有钱人家的房屋一般为四层。楼顶的平台一般是乘凉、聊天和小孩们玩耍的地方。在收获季节,也是晾晒粮食的地方。楼顶四周均有销尖塔,房屋外强用白灰绘出日、月、星辰和宗教图腾。嘉绒藏族民居的厕所安排得非常巧妙。厕所通常建于二楼或三楼的石墙外,粪坑在屋外,离厕所二至三层。这样一来,不仅厕所保待了清洁,没有任何味道。也非常便于用粪。

大部分嘉绒藏族日食三餐,餐餐配以酥油茶或清茶,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食物结构主要以糌粑为主食。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 嘉绒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尤其是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青稞酒必不可少。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服饰的另一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依次递增和构图上。牧区皮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竖立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宽的黑、红、绿、紫色条纹依次排列。各地嘉绒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妇女都喜欢戴珊瑚、玛瑙、项链和银质佛盒;男子普遍佩戴各种xx、火镰等饰物、也有戴耳环、戒指和手镯的。

(金川县根扎藏寨)



 

   上午9时,车到双江口,这里是两县交汇处,正在建设国家大型水电站,据说它的大坝高度是目前亚洲{zg}的。高原出平湖指日可待,届时,大面积湖面水蒸气将改变高原干燥气候,使环境气候更加良好,是旅游、休闲的{zh0}去处。

 (建设中的双江口电站)





双江口是杜科河与梭磨河交汇处的称谓。过双江口沿梭磨河逆水而上就进入了马尔康县境境。马尔康县为州、县、镇三级政府所在地,也是州、县、镇三级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距成都395公里,总面积6632平方公里,辖311乡,总人口6.5万人。马尔康在嘉绒藏语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作为嘉绒藏族文化的展示窗口,县城的城镇规划和建设,体现了嘉绒藏民族风格,城市建筑具有浓郁的嘉绒藏族文化特色。境内旅游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东方建筑史上一颗璀璨明珠盛誉的卓克基土司官寨。嘉绒藏族{zj1}典型的村落西索民居以及直波古碉群、莫斯都岩画、松岗土司官寨等。

马尔康县与金川县交界的石广东、百湾一带辣椒历史有名,奇辣xx,“高山上的红辣椒”应该是对这里辣椒的明确表述。车过热脚不多时就到了松岗境内,历史悠久的古碉群、莫斯都岩画、松岗土司官寨来不及驻足欣赏,远远收录镜头忽忽赶路。

(石光东对面藏寨)

(热脚两河口)
   (直波古碉)

(松岗藏寨)

上午10时,用了近两个小时我们到了马尔康县城,城内人多车挤,我们没有去“凑热闹”,借道过境路继续沿着梭磨河而上,

(卓克基土司官寨)
    (西索藏寨)






经卓克基土司官寨穿越梭磨河谷很快就到了马塘武装检查站,这里是马尔康、红原、理县三县交界处,改革初期,这里也是翻越鹧鸪山通往成都的必经之路。2005年建成通车的鹧鸪山隧道,是目前国内公路隧道最长及海拔{zg}的隧道净宽9米,路面宽度为75米,行车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缩短公路里程45公里,原来爬山约2小时的车程可缩短为69分钟。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少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梭磨河谷)

环游藏山、羌寨—出走嘉绒藏区(待续)(鹧鸪山隧)




 车过鹧鸪山隧道就到了理县境内。理县距离省会成都160公里,距州府马尔康60公里。全县总幅员面积为4318平方公里,辖49乡,总人口4.3万人。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既有风景秀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如:米亚罗红叶风景区、毕棚沟自然风光、孟屯河谷原始生态;又有体现古羌文化和嘉绒藏族文化的人文景观,如桃坪羌寨、甘堡藏寨;还有集休闲、度假、疗养、保健于一体的古尔沟温泉。   

车停鹧鸪山隧道收费站旁,回望鹧鸪山公路旧貌,尘封记忆固然是一种无可奈何,谁又能说那不是一种新的开始。

(鹧鸪山公路印记)



沿着顺杂谷脑河而建的成阿公路而下,公路两边原始林过度采伐的痕迹隐约可见,好在一代代营林工人辛勤培育,山脚坝至丹甘山一代的人工冷、云衫林长的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实在是令人欣慰。

(公路两边的人工林)





一路欣赏杂谷脑河畔的美景,不大功夫就到了米亚罗,这里是九寨旅游大环线上的旅游重镇,然而这次没有再去回味她的地域文化、民族风情、自然风光。而是把焦点对准了成阿公路纪念碑。民主改革以前,阿坝州没有一寸公路,与外界往来靠的是羊肠小道。1950始建成阿公路,1955年成阿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阿坝州无公路的历史,彻底改变了旧阿坝闭塞落后的交通状况。在那生产力落后,缺吃少穿的自力更生年代里,无数热血青年,凭着满腔的政治激情参与成阿公路的建设,不少同胞为了我们今天便利的交通道路长眠于此,每每路过这里,我由衷的感到他们的伟大。

 (成阿公路纪念碑)


接近下午1点,我俩还在米亚罗,一路上颠簸,一路上走走停停,早上那点“填充物”已无踪影,饥肠辘辘,无心赏景,原计划到二妹家去吃午饭也只好作罢,在米亚罗随便找了一家饭馆填饱肚子,稍事休息我俩又上路了。

 

(旅游重镇米亚罗)


穿过两街夹一道的米亚罗,过夹碧就来到了xx的理县红叶风景区,过去每到十冬腊月,满山遍野的树叶红得象火一样,吸引着无数远方的游人。可惜原始生态的的红叶被现代文明的水电取代不少。

(建设中的理县沙坝电站)



望乡台的绝妙之处不仅在于飞瀑如天河倒挂,水声如雷、震山撼谷的雄伟气势,更在于晴朗的夏日,经过的人们无不感觉丝丝寒意。

(望乡台气势)




车在二妹她们对面停下,没有直接去打扰她们,驻足瞭望新修的农舍。

(二妹修建的具有藏族民居特色的房舍)



继续行车不到20分钟就到了毕棚沟沟口我的老家。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父辈三弟兄全都健在。由于工作比较忙,春节没有回家看望年迈的父亲,利用这次到成都的机会,尽管成阿公路扩宽单出双进放行,我也一再安排时间回家看看,看看父亲,看看伯父和幺爸,因为那里是我生命的根源。

  (大山中的家乡)


   (小兄弟的住房)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环游藏山、羌寨—出走嘉绒藏区(待续)_离线良友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