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_冰冻_新浪博客

.水坑(坑头)
离寿山村东南面约二公里,由于矿床位于「坑头占」山麓,矿脉垂直倾斜,洞深如井,凿采困难,且坑洞深入溪涧底,坑底不断有地下水涌出,故名「水坑」;凡坑头所产石,统称为「水坑石」或「坑头石」。
水坑石亦由矿洞内开采而得,并非产自于水中,因矿洞内石质受到山涧水不断渗透与浸渍,显得莹澈凝腻,家特别将它另列一类以示珍贵;但因矿层稀薄,一般块度仅在方寸之间,极少有大件的出现,若能成方型者,更为难得。清代有诗云:惟有水洞在涧底,四时暗溜鸣嘈嘈;其间结窝不可觅,觅得一线群欢号。可见水坑石采凿的困难及珍贵的程度。
水坑石凝腻富光泽,但产量稀少、块度通常不大,常夹杂有金砂点或小砂团,若将杂质剔除干净,多数难以成材,因此若能达基本洁净之要求,即使略有瑕疵,也已经是相当难得的珍品。水坑石以透明度高、肌理莹洁者为上品,其中以红及黄色为最罕,明色胜暗色。旧坑所产石相当纯洁通灵,但矿洞已塌陷开采困难,民间流传之水坑石珍品多为百年前之旧物,甚为稀罕,有「百年稀珍水坑石」的美誉,上品和田黄一样保值;近来新开的矿坑虽深入旧坑下方,但所采莹洁佳品甚少,多数呈灰白或灰黑色。
由于坑头占位于高山峰之下,同属一矿脉,故凡水坑所产的各种色象纹理石种,高山几乎都有,鉴别颇费功夫,差别仅在质地的结与松、莹澈与浑浊、纹理的隐与现而已;水坑石的质地结而微坚,下刀处线条清晰,高山石则显得松软,惟近年来所产坑头冻石,深入高山矿脉,质地略为松软,已含山坑石的特性,在鉴别上就更加困难。色白清明的水坑石应尽少油养,尤其上品凝灵晶莹,过度油养反而会变暗或牙黄。
市门所见莹澈灵白的晶冻,除了灰黑或略浑白的坑头石外,莹澈纯洁的水坑真品不多,大部份为山坑所产。据长居福州的石商表示,曾访问过当年开采水坑的老石农说,其实水坑所产冻石,从来只有白、灰黑或灰赭色,并无所谓红、黄或桃花点;也就是说水坑石,除了白色水晶冻、鱼脑冻、环冻、天蓝冻及带灰赭色的牛角冻、鳝草冻和灰黑色的坑头冻外,并无真正的黄、红水晶冻、黄冻、桃花冻或玛瑙冻,寿山石书上所说的并不确实。但究竟那种说法为正确,为何专门寿山石的说有,而石商、石农却说没有,实在是一件耐人寻味的问题。
虽然水坑石的产量犹较田黄石少,但因成材大件作品数量太少,且有与优质高山石容易混淆及鉴别困难的缺点,故始终「炒」不起来,价格反而远不如田石,所以有眼光的鉴藏家,遇上难得一见的水坑真品时,如果价格不离谱,宁可错买,千万不要放过,以免失之交臂。
(水坑石有些石种的争议性颇大,所插入的相片,仅供色象方面的参考,并向借用石头的主人致敬意!)


1.「水晶冻」产于坑头水晶洞,「白水晶」质地澄澈通灵,肤里莹然,有如水晶,如玻璃无有障碍,又称晶玉;大部分隐有淡灰或淡蓝色基调,石肌隐有棉花纹、金属砂及虱卵。「黄水晶」较罕,色淡黄略有红筋,比黄冻更为清灵透澈,质嫩而通灵;「红水晶」更罕,色红艳如烛,偶含深红色筋络,灯光下异光耀眼,为水坑最难得的珍品。《寿山石考》曰:彷佛凌波仙子,罗袜生尘。意指水晶冻彷佛天阙仙女,冰清玉洁,落入凡尘。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2.「鱼脑冻」产于水晶洞,半透半浑,又称「羊脂玉」,石质显得特别凝腻脂润,隐含云、水团状纹或波浪纹,如煮熟鱼脑,不如水晶冻莹澈,石色亦非雪白。因产量极为稀少,见过鱼脑冻的人也少,故争议也{zd0}。清.毛奇龄《观石录》曰:玉质温润,莹洁无类,如搏酥割肪,膏方内凝,而腻已外达。清民二代诗人咏颂寿山水坑石时,均将水晶冻与鱼脑冻相提并论,诸如清张伯膜「洁如冰贮白玉壶,莹如雪映凝脂膏」、清梅瞿山「冰坚鱼脑同晶莹」、现代王贤镇「冰心鱼脑二无邪」,证明水晶冻与鱼脑冻有时难以区别,仅能将莹澈者归类水晶冻,微浑凝腻含不甚透明云团细纹者归类鱼脑冻。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3.「天蓝冻」产于坑头洞,质明色净,并非真正的天蓝色,而是石肌含疏离状灰蓝色点及棉花纹,隐约透出灰蓝色光,其蓝欲活,如雨后青天。有些清淡者色白呈淡灰蓝或仅蓝彩一抹,容易和「水晶冻」相混;有些浓艳者肌里饱含疏离灰蓝点,容易和「牛角冻」相混淆。《寿山石考》曰:微云淡河汉。目前混充坑头天蓝冻者,有山坑清灵含灰蓝色点的鸡母窝晶及水洞高山。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5.「黄冻」产于水晶洞,浓黄如枇杷,比黄水晶冻色泽浓而浑厚,明黄胜暗黄。偶有一二处透明似玻璃白,略有红筋及不甚明显的萝卜丝纹,极似田黄冻,但比田黄冻更胜晶莹,无石皮且色泽表里如一,不似田黄内外浓淡有别。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6.「玛瑙冻」产于坑头洞,通常二或三色相间,纯红者称为「玛瑙红」、纯黄者称为「玛瑙黄」,偶有层状或条状晕彩纹,类似玛瑙石,故名。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7.「牛角冻」产于坑头洞,质灵微坚,莹澈富光泽,灰黑中带赭黄,浓者如牛角,偶有黑色纹,白棉纹杂乱而绵密;淡者似犀角,偶有水流纹或类似白色冰纹,石纹及格纹稍多;有些含黑色金属砂或微带金砂地者,质地坚实较难揩光。《寿山石考》曰:暑天黛海,日不敢骄。意指莹澈之牛角冻如夏日碧海,连太阳都逊其光泽。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8.「鳝草冻」产于坑头洞,质地清灵色多白微灰黄,肌隐白色细冰纹及色点,或色淡灰黄含灰黑或白色细毛状纹理,状如水底草叶。《寿山石考》曰:二八佳人,猫睛石压鬓。鬓者耳际细毛也,意指鳝草冻中含有类似少女耳际之细毛纹。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9.「环冻」产于坑头及水晶两洞,晶莹通明如半熟蛋白,石肌多隐现菊瓣或鱼子泡状小圈,有单环、双环及多环相连,颇为奇特,以水晶冻或牛角冻中较为常见;山坑石中荔枝、高山冻中可见,杜陵则偶见。环冻也分二种,一种为真正的环冻,是冻中含环状结晶砂结成;一种为裂纹环冻,也就是石肌内产生的环状裂纹,后者经浸油后,环会变淡或隐而不见,应可区别。《寿山石考》曰:西施之颦,息妫不语。息妫,春秋息侯之夫人。意指环冻之美,如西施、息妫之流。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10.「坑头石」产于坑头洞,有别于上述各种晶、冻之矿石统称「坑头石」,色浑白、灰黑、红褐、赭黄,亦有多色交杂的,一九九二年曾出产过一批淡绿色通透的石,称为「坑头青」;不透或微透者称「坑头石」,质地通灵明澈,比水晶冻浑浊或含较多金属砂絮斑,无法归类于水晶冻者称为「坑头冻」或「坑头晶」。由于色彩及纹理变化在水坑石种中最为丰富,亦相当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11.「冻油石」产于坑头洞,质润微坚有光泽,石色白微灰黄或白带灰色块,石质微透宛如结冻油蜡,间杂黑金属点,其中色白而纯洁者,酷似「猪油白芙蓉石」,市门极少人以此名xx,仍将此种石归纳于坑头石内,称为「坑头」或「坑头白」;至于通体含黑金属砂者,色黑质坚,灯光下金光闪闪,则称为「坑头黑」。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12.「掘性坑头」产于坑头砂土中的块状独石,色黄者类似田石,石皮薄呈不太透明粉黄,石肌凝腻而灵透,晶莹而坚结,含稍杂的萝卜丝纹或平行的牛毛纹,偶具红格,故又称为「坑头田」;色蜜黄者与田黄石甚无差异,色黑赭者,性状几与黑田无异,偶隐含绵花杂纹及含白色晕点,及黑色金属砂点。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2)水洞高山
水洞位于世元洞下方,洞深如井,由上而下,和一般矿洞由浅入深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矿洞深入地下水层,故名水洞。一般说来,水洞类属于「高山石」,但由于此洞所产石材有其特色,故特别列出说明。初入门的爱石人很容易将水洞高山和水坑石相混淆,其实两者有些许的区别。
此洞所产石材初产时常呈粉白,因质地特性(相對於水坑石)稍松较易透油,经浸油后会边缘透澈中间浑白,再逐渐变为莹澈,不逊于水坑冻石,偶含粗萝卜丝纹及黑细砂点或含脉状结晶纹,因此早期有些石商仍把它当成水坑冻石来卖。其实高山所出产各种凝灵通透的晶冻,有许多皆出自于水洞、太极头、荔枝、鸡母窝及邻近的嫩嫩洞,颇受一般收藏者喜爱。
此洞所产石白者通常洁白,有些质结莹澈,含较稀疏的棉花纹或不含丝纹,有些含少许黑色砂絮,缺点是过度或不当油养时,色泽会变得略为沈暗及牙黄;黄者清灵柔美;红者冻质晕红,砂点细密柔媚似玛瑙冻;朱砂冻则较高山他洞所产质嫩而清灵,砂点粗亦略显疏离,偶会连结成红筋状;桃花冻红点疏离,尤为清灵美艳;另有色灰白,含疏密不一黑色丝状纹理的为「鳝草冻」;通体呈黑色纹含圆圈状晶点者称为「蛤蟆皮」,肌里偶含红色砂点,颇为罕见有趣。
近年来水洞产量不如以往,有竭产迹象;白者冻质颇为清灵润洁,红或黄者温柔抚媚,天蓝者清灵肌里带蓝色点,黑者由短线或黑点分布石面;上品浸油后通透莹澈如水坑冻石,只是质地不如水坑石坚凝。

三.山坑石
除了田坑、水坑以外,各山系矿洞所产的石材统称「山坑石」,产量及色彩极为丰富,多达一百多种,只是依产区不同,石质差距颇大,有些质佳的细结凝灵和水坑石不相上下,质差的则松软粗糙多含砂絮。
山坑石下刀时多呈细粉状,质差的刻起来则刮刮有声。和水坑石一样分掘性与洞产两种,掘性石材呈自然块状且俱有石皮,石表透明感差,石肌细结温润优于洞产。但不论山坑何种石种,除了杜陵坑种属及掘性、质优山坑石的结度及稳定性较高外,通常较田坑及水坑石来得松软,太过干燥或高温,容易产生白色渣点及裂痕,需经常予以「油养」泯其润泽,等石体吸足了油质,石质慢慢变化,方可渐渐趋于稳定。
  以下就寿山地理位置,从出产寿山石珍品的南面矿系谈起、再来是出产杜陵及月尾的东南矿系、金狮公山的东面矿系、老岭猴柴及旗降山的北面矿系、旗山的西面矿系、花坑的中心矿系、离寿山村八公里的月洋山峨嵋矿系等,以及他省知名山坑石石种,做个有系统的介绍。

1.高山石类
高山位于寿山乡南部偏西,山势较高矿洞密布,是寿山石开发最早,也是产量{zd0}的一个产区,色彩及纹理变化丰富、质细而艳丽,诸如和尚洞、大健洞、世元洞、太极头、水洞、嫩嫩洞、四股四、大洞、油白洞、玛瑙洞等及近期开采的荔枝洞、鸡母窝和新洞等。《寿山石考》曰:白而晶,红而艳。崇桃兮,炫昼;积李兮,缟夜。
除了质佳或知名的品种会被特别区分外,诸如太极头、荔枝洞、四股四、水洞、鸡母窝、鲎箕石(掘性高山)及色象纹理类似坑头水晶冻、桃花冻、玛瑙冻、牛角冻、黄冻及环冻等,其余皆以颜色来区分,例如黄高山、红高山、白高山、乌地高山等。

(1)高山石
高山石色彩及纹理变化丰富、质细而艳丽,莹洁而通灵,有些含稍粗的萝卜丝纹、杂纹或水流纹,有些则无明显丝纹;惟质地略松,天气过热或过于干燥易产生裂纹及渣点,需时常拭油以泯润泽,愈盘养愈稳定、通灵,等石质稳定后,愈显得古朴润泽,不输任何他坑所产山坑石;缺点是油养后,原来明亮的色泽会略为变得沈暗、牙黄;因新石嗜油性强,常需人伺候,故又被称为「财主石」。
纯白如蜡或通透如冻,偶带砂絮或疏粗纹者为白高山;色黄偶含色块及纱纹者为黄高山;红艳如烛,偶带条纹或砂点者统称为红高山,有晚霞红、瓜瓤红、马肉红、美人红、肉红、酱红、朱砂红;通体含粗朱砂点、有数处通明如晶者,为高山朱砂冻;色灰蓝如淡墨,偶含浓淡灰黑水流纹理者,称为虾背青;色白含黑色纹斑或灰赭黄斑块者,为乌地高山,又称砚水冻;若此石大部分色灰黑带赭黄,含金属砂点、水流纹或网纹者,则为高山牛角冻;色白带淡黄,有象牙纹,不辨为石者为象玉;多色交杂,巧雕成品者为巧色高山;外有淡黄或黑色石皮,内质细致内含较粗直萝卜丝纹,似白田石或鹿目者,为掘性高山;一面紧贴岩石面,前后两色各异者,为黏岩高山。高山石中通灵者,统称为高山冻,莹澈者称为高山晶。《寿山石考》曰:肌肤若冰雪,绰约似处子之藐姑仙子。藐姑为山名,乃神仙聚居之所。
其实田黄也源自于高山,只不过长期受地热所蒸,较为细结温润;而坑头与高山亦属同一矿脉,因此水坑所产各种色象纹理的冻石,高山几乎都有,故同样也有水晶冻,但通常不如水坑莹结;桃花冻则冻质不如水坑清澈,红点疏密不一多连结;黄冻通体铬黄或呈黄白二色,黄处偶带土黄筋络,白处则清明晶莹,隐见棉絮纹;天蓝冻则略浑浊且呈灰蓝色调,含疏离状金属细砂点;其它如玛瑙冻、牛角冻、环冻等,也色粉质松比不上水坑石莹澈坚结。为与水坑石区别,各种冻石前均冠上「高山」二字,如高山水晶冻、高山桃花冻及高山牛角冻等。

(山坑石所插入的图片,力求石种的准确性,并向借用石头图片的主人致敬意!)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3)瑪瑙洞
位於「大洞」下方,相傳亦為明代僧侶所開鑿。質地通靈如凍,頗似水坑凍石,底色白,另有紅、黃、黑等色,多裂紋,色紅、黃質純者近似瑪瑙,故名「瑪瑙洞」。灰黑者含黑色仙草紋或粗網紋,偶有細密紅色點,白處靈透如晶,近似水坑鱔草凍及坑頭凍,以前常有石商以坑頭凍販售。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4)四股四
产于1980年初,位于嫩嫩洞旁,因矿洞由四户石农合采而得名,目前已经竭产。
由于该矿洞的开采偏离高山矿位,逐渐接近杜陵坑矿脉,故质色颇似杜陵坑,偶含脉状纹理,石质较高山各矿洞所产脂润而坚结,有红黄灰白等色。红者红点细密如晕,有些被薄层的透明玻璃白包住,若有红色脉状细砂纹,通常细窄而纹直,偶呈斜直水流状或边缘微向外晕散状;大多数多色相间,纯色者少,纯白者偶呈透明或半透明,有些呈脉纹状颇似杜陵,有些则含类似荔枝的萝卜丝纹,有些则无纹澄澈如晶。
此洞和杜陵不同的是所采的矿体较大,不似杜陵是沿岩缝沉淀结晶,矿层较稀薄。脉纹较直不似杜陵弯曲,晶体稍粗且较杜陵坑稍逊晶莹,亦不如杜陵坚结。和四股四类同者尚有清灵的马背石,只是马背的朱砂点成团且稍粗。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寿山石品种介绍2_冰冻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