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9 12:56:00 阅读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引用
的
辽朝是我国北方民族族建立的王朝,历时二百余年。境内除契丹外,还有奚、渤海、女真、汉等族。辽朝地域十分广阔,其四至,据《辽史·太祖纪下》说:“东自海,西至流沙,北绝大漠。”即东邻今鄂霍茨克海、日本海,西越阿尔泰山,北达外兴安岭,南抵河北霸县、雄县一带。当辽朝覆亡之时,耶律大石率部西迁,重建辽国,史称西辽。长期以来,由于正统观念影响等原因,人们对大辽很陌生。
辽朝建立之初,契丹统治者对历来为中原王朝所看重的“正统”与“僭伪”之别的观念比较淡薄。而在中期即辽圣宗、兴宗以后,随着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辽国的广泛传播,辽人也逐渐以正统自居,自命是前代统绪的合法继承者。及至辽末,更是如此。如乾统八年(1108)天祚帝赐高丽王册说:“朕以{wz}底绥四海,利建侯封,诸侯各守一邦,会归于王统。”(《高丽史》卷12)天祚帝降金表说:“伏念臣祖宗开先,顺天人而建业,子孙传嗣,赖功德以守成。奄有大辽,权持正统。”(《大金吊伐录》卷4)甚至辽亡之后,耶律大石在西迁和建立西辽过程中,仍以匡扶社稷、延续正统来号召民众与诸部。他说:“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二百年。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蕃,翦我仇敌,复我疆域。”(《辽史·天祚皇帝四》)充分表明辽中期后,统治者以中国正统自居已成共识。
辽初,他们称以往的中原王朝为“中国”。辽中期以后,在对周边的高丽、西夏等外事交往中,辽人逐渐以“中国”“诸夏“区夏”自谓,到后期则明确以“中国”自居。《辽史·文学传》载,刘辉于大安末为太子洗马,上书说:“西边诸番为患,士卒远戍,中国之民疲于飞挽,非长久之计。”
大辽(916年─1218年),远早于宋朝(960年─1279年)而建立。但是,因为宋朝有儒学复兴,有程颢、程颐、朱熹这些发明灭人欲的变态理学,后世的儒教信徒就极力吹捧宋朝,为了掩盖宋朝的无能,制造了岳飞的神化,同时,无耻地对石敬瑭,秦桧和张邦昌丑化鞭尸,大骂辽金蒙古的野蛮侵略,肆意伪造历史。事实却是,宋朝才是自不量力侵略其他朝代最多的,因为宋朝的屡次背信弃义,才导致北宋和南宋的先后灭亡,参见我的相关文章。
人们通常知道宋朝文化繁荣,其实,辽金也不差。辽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融合。为开发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契丹辉煌的历史。
疆域: 契丹国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在阿保机及德光时期不断对外扩张,阿保机时征服奚(今河北北部)、乌古、xx子室韦(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鞑靼、回鹘、渤海国。德光时取得燕云十六州,并一度占有中原。 辽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北至蒙古国中部的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江南的宋朝相对峙。
行政区划: 根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朝行政区划大体上是道、府(州)、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军、城),309县。“辽”全境一级行政区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道下设府、州、军、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
政治制度: 辽朝先后形成五京制度。五京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县)、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五京中,只有上京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至辽宋澶渊之盟后的极盛期,中京政治作用虽然加强,但仍没有改变上京首都的地位。
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官有实授、遥授之分。职事官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封爵、食邑户数等配套。辽代官名多有契丹语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隐掌管皇族政教,夷离毕掌管刑狱,乙里免为诰命夫人,等等。
辽朝兵制中斡鲁朵中的宫卫骑军兵甲,教练完习,简选天下之精锐,聚之腹心之中,既担任保卫任务,又出兵打仗。另外还有部族兵、汉军、渤海军等。是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平时放牧渔猎,既是生产经济活动,也是军事练习。有战争很快即可集合成军。
辽朝的法律,因俗而治,各地使用不同法律。至圣宗时契丹人法也用汉律来断。
经济: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畋鱼以食、皮毛以衣、马逐水草、人仰湩酩。”,另外,契丹人还从事农业、手工业,都是由辽太祖的祖父、父亲以及伯父等传入契丹(如种桑麻等植物),又传授纺织,主要农作物为穄。辽在各地均设群牧使司以管理官有的牲畜。
在契丹的汉人依然是以男耕女织的方法维持家庭收入。同时,契丹将战争中俘掠的汉人,安置在契丹腹心地区,建立许多头下军州。除少部分需上缴,其余收入皆归头下主所有。辽政府为了鼓励人民开辟荒地,立例若成功开辟农地可免租赋十年,形成契丹特有的农牧混合经济。
辽代的冶铁业发达,发掘出土铁制的农业工具、炊具、马具、手工工具可与中原的产品相媲美。
在货币经济上,辽朝并不发达,辽世宗时,上京还处在交易无钱而用布的状态。各地都用不同货币,如圣宗以前所铸的辽钱极少,圣宗之后稍微多了一些,但在流通货币中,所占数量仍甚少,不及百分之二,主要的是宋钱,其次是唐及五代及其他朝代的钱;在对外交易方面,辽主要与宋和西夏等通过边境上的榷场进行互补性的交易。
辽代物价甚低,虽有盐酒之税,但各地税率并不一致。
工艺: 辽代的鎏金、鎏银、染织、造马具、制瓷以及造纸等手工业门类齐全,工艺精湛。契丹鞍与端砚、蜀锦、定瓷被并列为“天下{dy}”。陈国公主与驸马墓、耶律羽之墓等贵族墓葬出土的精美金银器都反映出契丹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工艺技术水平。辽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缸瓦窑村窑是一处目前所知辽代{zd0}的古瓷窑遗址,可生产白釉、单釉和三彩釉瓷以及宫廷所用的官窑器物。瓷器的造型可分为中原式和契丹式两类,中原式仿造中原的风格烧造,有碗、盘、杯、碟、盂、盒、壶、瓶等,契丹式则仿造本族习惯使用的皮制、木制等容器样式烧造,器类有瓶、壶、盘、碟,造型独具一格。如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广德公乡辽墓出土的双猴绿釉鸡冠壶和龙首绿釉鸡冠壶就是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模式,在壶体侧边作出仿皮革缝制的痕迹,此类壶是契丹民族特有的生活器皿。目前分散到世界各地博物馆,并作为博物馆规模标志的,高达两米的大罗汉瓷像,就是辽代产品,是从河北省易县附近山洞中被外国人盗走的。
在文化上,辽的开国皇帝辽太祖崇拜孔子,先后于上京建国子监,府、州、县设学,以传授儒家学说,又建立孔子庙。另外,辽宗室也倾慕汉人文化,如辽圣宗常阅读贞观政要、道宗爱看论语。
在书目方面,辽设国史院,专修整历史,设官监修国士、史馆学士、修国史等,曾撰写日历、起居注、实录二十卷、国史,又把不少汉人书籍翻译为辽朝文字,如五代史等。当中,辽代所写的国史成为了元朝脱脱等所编写的辽史主要材料之一。
在语言上,汉语与契丹语都是通行的,不少文书都是以这两种语言,而辽朝的本士文字有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是参照了汉字创造而来,但现时已缺少类似的文献。
教育方面实行设学养士和科举取士。契丹的诗词既有气势磅礴之句,也有清新优美之词。
而在宗教上,佛教是主要的宗教,也崇拜自己的祖先和民效信仰,从山西应县木塔佛像中发现的丹藏、佛经、和佛画,河北丰润县天宝寺塔发现的佛经,内蒙古巴林右旗释迦佛舍利塔中发现的佛经,堪称佛教艺术瑰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耶律倍画的《射骑图》、胡环的《卓歇图》、无名氏的《秋林群鹿图》、《丹枫呦鹿图》等名画,均为旷世珍宝。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县觉山寺西塔院中的觉山寺塔、北京市天宁寺塔、辽宁省辽阳白塔、海城析木城金塔造型美观,是辽代{zlx}的密檐塔中的杰出代表作品。河北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兼唐代和宋朝之长处,雄健壮丽。
辽的医药久负盛名,《脉诀》和《针灸书》中的xx方法至今仍应用在临床实践中。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与汉人迥然不同。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裤脚放靴筒内。女人袍内著裙,亦穿长筒皮靴。腰外系蹀躞带,上挂金玉、水晶和琥珀等饰件,还有随时可用的火石、筷子、餐具刀等。契丹人发型怪异,无论男女皆髡发。男子在两鬓各留一绺头发,别处的头发全剃光。妇女仅剃沿前额边的头发。
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婚俗特点是娶亲不论辈分,近亲结婚、离婚和再嫁均不受限制。
契丹贵族盛行厚葬,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大贵族墓葬,出土的两套有金花银枕、鎏金银冠、金面具、银丝网络、金花银靴组成的殡葬服饰,完整的体现了贵族的殡葬习俗。耶律羽之墓室豪华富丽,天下奇珍瑰宝尽汇其中。
摔跤、击鞠(踢球)、射柳、射兔节、下围棋和双陆等均是辽代人的业余活动。
契丹的后裔: 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汉族、女真族、蒙古族等。据考证,目前的达斡尔族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另外在中国西南有家谱的家族中,有根据家谱记载,是随蒙古xx出征而留在当地的契丹后裔,已经汉化和当地居民融合了。
契丹作为中国的别称: 在俄语、希腊语,以及中古英语中,整个中国均被称为“契丹”。在俄语中,中国的发音是“Kitay”(或“Kitai")。 英语也有用“Cathay”的雅称来表示中国的情况,如“Cathay Pacific”(国泰航空,“中国太平洋航空”)。据考证,英语就是契丹旗帜上“狼”的契丹发音,而过去说China是因为中国的瓷器而得名,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