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不理解,在刚刚公布的我国4月份宏观数据还很优秀,美国经济又可能走出低迷的外部环境下,中国股市怎么可能逆经济周期走出熊市?而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说主动调整也好,说被动撤退也罢,总之是要从高点向下走了,经济从低通胀、高增长向高通账低增长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出现令市场最担心的滞胀。笔者在4月16日以后,连续数期给出了这样的路线图,即房地产调控将出现硬着陆风险,股市暴跌预警经济硬着陆,并发出投资避风港在哪里的疑问,这些文章较为准确地预计了股市、楼市双双下跌引发的投资风险,而笔者在分析中坚持认为中国经济因为调控的需要可能出现增长逐级滑落甚至是硬着陆的风险。
先不要讨论这种滑落以股市、楼市的下跌为代价是否值得,但是这种经济下滑的苗头已经可见,而且这种下滑的时间周期可能在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很有可能超过了2009年初的经济下降周期。这也是滞胀可怕的原因。如果说2008年底开始的经济下滑多少是国际金融危机吓出来的话,那这一次的下滑可能是实实在在的。笔者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对房价的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但手段却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和理想主义色彩,由于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带来的相关行业的滑落将在未来几个月至一年中表现出来,在三驾马车中最强劲的投资下滑后,我们能依靠出口和消费吗?笔者认为不能,欧洲的金融危机还在升级,外贸只能是维持现状;如果{zz0}钱的房地产以及相关行业都出现衰退,消费的钱从哪里来?如果三驾马车都是这种情况,那GDP的增速从哪里来?这就是一幅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下滑路线图。
如果仅仅是经济下滑也就罢了,偏偏与之伴生的是高通胀的风险。不断地有人否定通胀不是钞票发多了造成的,而在笔者看来,这是在回避问题的牛鼻子。不但中国,全球都是通货膨胀,要解决这个问题,加息是必然的手段。中国已经把准备金率提到了次高的17%,也许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加息还是不可避免。加一次可能还不可怕,可怕的是进入加息周期,经济下滑的局面将因此进一步强化,那对经济的杀伤力就太大了,股市以及其他投资市场该向何处去也就不言自明。
我从4月16日以来告诉大家空仓,也否认楼市资金将向股市汇聚,在目前的投资市场里,做多几乎都是死路一条,惟有做空才是正确选择。但在中国内地,除了做空股指期货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而这又需要100万的门槛,这个门槛挡住了大多数投资者,而且我们政策市的特点也给做空者一道生死命题,如果一条救市措施出台,就有可能让做空者暴仓。
我这样说大家可能会说不一定吧,那大家请看自4月16日以来的大资金的资金流出情况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大资金几乎天天都在大量流出,虽然基金碍于自身持仓的要求而不断放出做多的言论,但是私下却是不停地出货。他们的行为无疑在给笔者的观点投赞成票。
我们应该拿数据说话,而不是拿什么空洞的信心说话。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经济走下坡路的时候,中国也不例外。如果这种下坡路有外力的助推,那就会来得更猛烈。滞胀带给中国经济的教训会相当深刻。
我并不是说市场会一泻千里,再恶劣的市场也会有反弹出现,有时还十分强劲,但是那都是一条条钓鱼线,稍有不慎,你就可能成为上钩的鱼,因此才有反弹不是底,是底不反弹的股训。新股暂停发行会让市场反转吗?暂且不说这个消息的真伪,即使是真的,那也是反弹的借口罢了,接下来会跌得更多。因为暂停新股发行意味着市场真的走熊了,只有在熊市才可能暂停新股发行。中国股市20年的实践表明,暂停新股发行只是管理层延缓股市下跌速度的一种保护性措施,改变股市方向的是经济基本面的好转。
还有人把股市下跌归咎于4月16日推出的股指期货,笔者认为股指期货是个冤大头,一个只有上万人投资的散户市场居然能撬动一个上亿人把玩的现货市场,实在是一种天大的猜想。在笔者看来,玩股指期货者最多是享受了经济基本面向坏带来的做空条件而已,而他们要主导现货实在是太不现实了。那些中小盘股票与(2868.023,-18.89,-0.65%)指数毫无关联,为什么要连续暴跌呢?就这一条就可以否定股指期货搞垮现货的传言。
有人把市场反转的标志定义为汇金增持,笔者认为{dy}并没有汇金增持的公告,也就是说这不过是一种臆测;即使汇金真的增持了,也不能说明市场就要反转了。作为一家公司,其操作有自己的各种意图,对个别股票的判断并不代表对市场的整体判断,对个别公司的增持有可能是为其他巨型股上市搭台;作为国家队,也许还承担着不要让市场快速下跌的任务。在没有汇金入场前,社保曾经有风向标之称,即使是风向标,社保在中石化里也是长套超过一年。
再次回到股市究竟要跌到哪里的主题,笔者认为现在说底部还为时尚早,因为宏观经济的向下拐点都还没有出现,股市的暴跌只是一个预警,我们在未来的两三个月将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在笔者看来,管理层可能是要牺牲一段时间的GDP来完成对于股市楼市的调控,这种调控在短期内不会收手,楼价虽然还在高位徘徊,但成交量已经大幅萎缩,大幅缩量持续就会导致相关行业的下滑,进一步引发就业问题,这个时候,高层才可能根据相关的情况收缩调控政策。这需要至少半年左右的周期,因为你总不能因为经济出现问题,就在三个月后取消限购政策吧,这是一个中国政治的基本常识。
也许到年底,当年关将至,我们的管理层才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小平同志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幅收缩的土地财政将让地方政府选择更务实的发展方式,到那时可能不是收了而是开始放了,因为我们总不能被那些过于理想化的调控目标左右了。没有强劲的经济增长,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但是收了再放也是需要转折的过程的,而且能不能转回来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就是一个长期阵痛的过程。为了转回来,势必再次矫枉过正,于是新一轮的发展重新上路,股市楼市就将在这种思想回归时显示生机,那才是真正的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