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爱国情操参观的地点推荐_梦的起点_新浪博客

1、南宁洋关码头百年纪念雕塑

    地点:河堤路邕江北岸

“洋关码头百年纪念雕塑”反映一百多年来南宁历史上与洋关码头有重要关系的5个重要事件:1907年南宁开埠;1921年孙中山到南宁筹款北伐;1929年xxx领导南宁兵变;1958年xxx两游邕江;2006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纪念峰会。

 

2、革命烈士纪念碑

地点: 南宁市人民公园

   革命烈士纪念碑1956年建成。1958年1月22日xxx、刘少奇、xxx等党和{gjldr}曾在革命烈士纪念碑的草坪上接见广西各族群众。该组建筑沿中轴线布置,依次为草坪、台阶、烈士纪念碑组成。草坪两侧建有"瞻忠"、和"仰烈"两座四角亭,中间为1988年立的"南宁革命烈士碑志",碑志高3米,宽4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碑志刻着1927年至1949年12月4日在南宁战斗牺牲的103位革命烈士姓名和简历,台阶共156级,前置高2米的石狮一对,沿台阶两侧置有栏杆,拾阶而上便是纪念碑,碑身高25米,平面呈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砌花岗石,基座东西长23米,南北宽22米,高1.6米,四周设有汉白玉护栏及台阶。碑身东西两面题词为"革命烈士纪念碑",南北两面题词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均为汉白玉底,金黄色阴文,整个纪念碑高耸挺拔,庄严肃穆,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63年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人民公园望仙坡顶上原建有祭祀狄青、孙沔、余靖、苏缄、王阳明、莽依图等对南宁有功的历史名人的“六公祠”,后被旧桂系军阀陆荣廷1917年拆去,修建了一座炮台,这就是镇宁炮台。炮台上面安置一尊德国克鲁伯工厂1890年制造的大炮。

 

3、百色起义陈列馆

地点:南湖公园内

1984年建成的“百色起义陈列馆”,它是纪念百色、龙州起义55周年而建的,有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的塑像和革命历史文物陈列室。烈士纪念碑座正面刻有xxx同志的题词:“纪念李明瑞、韦拔群等同志,百色起义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4、南宁雕塑园(原广西烈士陵园)

地点:南宁市东郊7公里佛子岭

该园占地2400亩,园内丘陵起伏,苍松翠柏风景秀丽。纪念建筑雄伟典雅,纪念雕塑群布。是集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森林雕塑公园。主要建筑有纪念碑、纪念馆、灰白花岗岩群雕、石牌楼、山顶亭廊及风雨桥等。园中有纪念“百色、龙州起义群雕广场”,广场背东朝西,三面环山,占地约5000平方米,共分为抗战区、解放区、和平区雕塑群。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5、扬美古镇、辛亥革命纪念旧址、梁烈亚故居

地点: 广西南宁市郊江西乡扬美村解放路35号

离市中心约30多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建于宋代,当时是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辛亥革命党人黄兴、梁列亚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有xx的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列亚故居等景点。

梁烈亚(1892年 -1982年),曾用名默然、通天、老烈,梁烈亚是原广西会党首领之一梁植堂的儿子。1907年梁植堂、黄兴、王和顺、黄明堂曾在此开会布置桂南各地武装起义事宜。1907年11月,15岁的梁烈亚父子参加了镇南关起义,镇南关起义失败后,梁烈亚于1909年考入南宁府中学。1911年,梁烈亚在南宁府中学毕业,1913年任南京讨伐袁世凯总司令部参议,1919年出任孙中山机要员,广西参议员兼邕宁县知事、广西国民党旅粤办事处主任、北伐军总政治部政治监察、安徽及山东省邮政管理局局长等职,1936年定居上海,解放后,梁烈亚于1955年任上海市控江中学教师、教育工会委员、民革扬浦区委,1962年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故居座北向南,始建于清代中期。1922年被大火烧毁后重建至今,为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清水墙,面阔8.5米,分四开间,占地面积131.75平方米。该故居保存完好,是我市{wy}保留的一处辛亥革命纪念旧址。故居于2001年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6、广西土改第二工作团团部旧址

地点: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的麻子畲坡。

 1952年1月17日,以北京大学教授谢芳春为团长,被誉为中国“六大教授”之一的吴景超和xx的戏曲、戏剧家及国歌歌词作者田汉为副团长的省级土改第二工作团团部就设在当时邕宁十三区麻子畲坡。同行的土改队员还有在当时及以后都堪称国内文化艺术界和教育界的{dj1}专家和学者,如享有盛誉的xxx理论家、哲学家、史学家、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绳,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艾青,学贯中西的外交家、后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唐明照,与齐白石、李苦禅齐名的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田汉夫人、xx音乐家、诗人安娥,徐毓丹、赵德清、张正宇、夏同光、江定仙等一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的xx教授及时任广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的作家陆地。

 

7、冬泳亭

地点: 南宁市邕江一桥北端

1958年1月11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南宁召开九省二市书记会议,党和{gjldr}xxx、xxx、刘少奇、李先念出席会议,史称"南宁会议"。当时已 65岁高龄的xxx主席两次冒着严寒畅游邕江,为此南宁市于1974年9月在邕江大桥北端建造有纪念意义的冬泳亭。董必武同志为该亭题名"冬泳亭",并撰写"题冬泳亭记"。保护好该亭,对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该亭于2001年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8、陶公馆

地点: 广西南宁市河堤一街37号

据调查,该建筑为玉林人陶绍勤出资建造陶绍勤曾被公派德国留学,后携德国籍妻子回国,后担任国民党政府广西矿物局局长,于1935年建该楼,公馆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二层,通高12米,部分使用钢筋混凝土梁,四坡屋面盖小青瓦,砌女儿墙,以天沟排水,南面大门顶上的女儿墙塑有西洋风格浮雕图案。融中国与西欧建筑风格,是目前南宁市作为私有住宅中西结合{wy}建筑群。南宁解放初期,南宁地下党曾于此进行联络宣传活动。

 

9、桂南战役阵亡将士纪念亭

 地点: 广西南宁市植物路广西区{dy}保育院内(原中山公园旧址)    

桂南战役阵亡将士纪念亭1941年7月建成,为纪念1939——1940年在桂南会战中第十六集团军阵亡的2296名将士而设立,1998年8月对该亭维修,恢复其原貌。该亭砖木结构,高7.4米,建筑形式为平面五边形,五棱椎形木构架,盖小青瓦,顶部置葫芦宝顶,平面等边三角形柱墙,墙之间距1.2米为窗门洞,使亭内形成半开敞式空间,东面设5级台阶通门洞,将亭内外与地面地秤连接。亭内墙、天棚扶灰过白、亭外墙扶褚红色砂浆作清水墙装饰,亭内墙共镶碑刻八块,其中三块为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的题字碑,一块亭碑,四块为阵亡将士名单碑。该亭1996年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10、广西高等法院旧址、邓颖超纪念馆

地点: 广西南宁市朝阳路3-5号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十六日,成立广西高等审判厅,治所在桂林,民国元年(1912年)设立广西高等审判厅,民国八年(1919年),广西高等审判厅随省会迁南宁市民权路(今朝阳路),民国十六年(1927年)八月,改高等审判厅为高等法院,改厅长为院长,所有地方审判厅为地方分院,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广西高等法院随省会迁回桂林,1949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代表接管国民党政府设在桂林的广西高等法院和桂林地方法院,1950年3月在南宁筹建广西省人民法院,1950年11月在南宁成立广西省人民法院,1958年广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旧址整座建筑座西向东,为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小青瓦四坡水屋面,西式墙身,中式屋顶,立面造形为西欧古典建筑形式。面阔24米,进深18.64米,通高15.2米,占地面积488平方米。

 该建筑门窗宽阔高大,门厅两侧立罗马塔司干式壁柱、倚柱各2根,柱直通二楼阳台,与三楼面处的山花相接,组成一个整体。底层地面铺红阶砖,二、三楼层铺木板,由于当时受西式建筑影响,开始使用水泥、钢材、玻璃等建筑材料。该建筑在形式、结构、材料上都打破了古建筑格局。

 

11、昆仑关抗日战争纪念公园

地点: 邕宁县昆仑镇北四公里的昆仑山东侧

昆仑关位于邕宁县九塘圩北4公里处的昆仑山上,在南宁市区东北49公里处。南梧二级公路从关下通过。据史载,古关建于汉代,唐、宋、明、清等代曾多次修筑。关的顶峰海拔306米,原为大明山余脉,周围群山环拱,层峦叠嶂,原关口正卡在南宁至柳州的南北通道中,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清张鹏展《昆仑关》诗曰:“北水归临浦,南方控古邕。—关通鸟道,万仞银螺峰……”就是对昆仑关的真实写照,因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五次较大战役,其中以宋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狄青夜越昆仑,打败广源州壮族首领、知州侬智高之役和民国28年(1939年)12月中国xx大败日本侵略军的昆仑关战役最为有名。这场中日昆仑关大战,中方是由当时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第五军反攻已占领昆仑关的日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将军和戴安澜、郑洞国、郑庭笈等部将率领抗日健儿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十余天,打败了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师团”,终于收复昆仑关,歼敌5000多人,并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这是继台儿庄大捷后,又一次震惊中外的xx胜利战役。

抗战胜利后,民国35年(1946年),在昆仑山上建了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中有纪念塔、纪功亭、纪功碑和牌坊等。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介石、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杜聿明等留有题词、题联或碑文刻石。亲自指挥第五军歼敌的杜聿明将军除撰文勒碑记述此役外,还赋诗一首:

北海风迷骑士道, 昆仑月葬大和魂。扶桑万里樱花节, 雨夜千家数泪痕。

新中国成立后,从墓园山脚的牌坊处,增修了一条有331级的可直上山顶纪念塔坪的台阶,并加种了松柏。1982年,又把关山上下的纪念性建筑加以维修。留下一条可以步行翻过关隘的昆仑古道,供人凭吊。

 

12、千人坟

地点: 广西南宁市郊沙井乡金鸡村

千人坟位于市郊沙井乡金鸡村马草坪坡黄章岭北面,是座1939年至1940年期间在南宁沙井一带被日寇杀害我同胞的合葬坟,1939年11月24日南宁沦陷,12月日军一支队进驻沙井乡杨村,于柴子、金鸡沿河等地设哨卡,抓捕杀害百姓无数。南宁光复后(1940年),沙井一带曝尸遍野,荒草缠骨,其状惨不忍睹。县长方德华命新任乡长郭赞湘派人收殓,由于时隔一年,尸骨累累,根本无法辨别哪具是自己亲人的尸体。{zh1},乡亲们根据尸骨腰间挂着的钥匙来和自己家门钥匙孔相对照,才辨认出其中85具尸体的姓名和所属。许多骨骸零散不全,无从查究,因白骨难以数计。乡亲们在沙井的黄璋岭上垒起了一座长、宽、深均两米多的难民坟,将被日军杀害的同胞白骨下葬于此。称之为"千人坟"。"千人坟"座南朝北,外貌为堆土式墓冢,中部封土外以砖砌护围呈半球形墓堆。护围青砖高约50厘米,墓前设墓碑,镶嵌在青砖砌筑的墓门柱之间,墓碑上刻有记录了日寇在南宁的暴行。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立。墓前原设拜台、供台。供台为青砖错逢漫辅,拜台已被毁坏,1995年对该墓进行维修,1996年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定为南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3、中共广西省{dy}次代表大会旧址、中共广西省委机关秘书处旧址、雷沛鸿、雷经天故居 

地点: 广西南宁市河堤路雷屋 

 中共广西省{dy}次代表大会旧址,该旧址位于河堤路雷屋,1929年,中共广西省在该处召开{dy}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9人,会上,党中央特派员xxx同志作关于当前政治形势和广西党组织今后任务的重要报告,中共广东省委派贺昌同志作政治报告并传达党的六大精神。会议通过了政治决议案,明确xx国民党反动统治;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等任务,并将广西省委改为广西特委,雷经天任特委书记。这次会议在我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它为开辟我区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发动"百色、龙州起义"、建立红色政权制定了方针策略,在广西的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建筑为雷经天同志的祖屋,建筑由一院两进和厨间所组成,面宽10.4米,通进深27米,前院为晒谷场,硬山式砖木结构,盖小青瓦屋脊,青砖清水外墙,占地面积338平方米;该建筑国民党统治时遭破坏,1950年拆毁,屋基仍保留至今。中共广西省{dy}次代表大会旧址1981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广西省委机关秘书处旧址(雷经天故居):位于市河堤路雷屋17号,座南向北,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现旧址建于清末民国时期。该秘书处原为广西早期共产党员雷经天同志的故居。1929年1月,中共中央巡视员贺昌在香港主持召开广西工作会议,传达中央关于将广西临时委员会改为中共广西省委的决定。原决定省委机关设在梧州,因铺保批租及其它问题不能解决,未果。2月初,省委机关改设在南宁中山路,秘书处则设在津头村雷经天故居内。秘书处自设立以后,成为联络、宣传革命的阵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文物部门对该旧址进行维修工作,旧址原有主轴线上的七座建筑和侧廊,抗战时期,由于日军两次(1939、1941年)进驻该建筑,拆走大量的木门、板墙等,解放初期拆除了后面临江的三进,现存前面四进建筑为抬梁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清水墙,左边另有一排杂物房,总占地面积为550平方米。该旧址2001年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雷沛鸿(1887-1967),字宾南,南宁市津头村人,1906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民国成立后,任左江师范及南宁府中学校长,1913年公费资送赴英国留学,1914年转美国学习,获哈佛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21年学成回国,期后在北伐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四次出任广西教育厅厅长、广西大学校长等职,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主要著作有《广西文化研究一得》、《成人教育论丛》、《国民基础教育论丛》等。雷沛鸿是我国xx教育家,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倡导者,他对教育事业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立下了宏伟的志愿而行之终身不懈。故居整座建筑座南向北,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为四进三井的民居式建筑,为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清水墙,总占地面积520平方米,该故居于2001年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14、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 (曾是马武烈祠)

地点: 广西南宁市北宁街47号  

该处原为清朝右江镇总兵马盛治的祠堂"回春阁"。清宣统三年(1911年)广西提督陆荣廷为祭祀上司马盛治(死后清朝皇帝赐为武烈),将"回春阁"改建为马武烈祠。1925年,中共广东省委派严敏同志到南宁进行革命活动时,就住在马武烈祠后楼。1926年11月7日,共青团南宁地委在这里成立,由严敏任共青团团书记,在此祠建立共青团南宁地委。此后该处成为南宁青年革命斗争的指挥所。为便于对外通讯当时的假名叫“宁矛威”。南宁知名革命人士如郭先达、何福谦、莫文骅等都是从这里开始革命生涯。旧址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座西向东,该建筑原为三进两廊,现存的{dy}进及两廊为原建筑。市文物部门于1987年、1995年对该旧址进行维修工作。{dy}进面宽3间计14.90米,进深10.35米,通高9.6米,檐高5.6米,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抬梁木屋架,青砖清水外墙,盖小青瓦。正间宽5.27米,门廊深1.90米,台阶5级。两侧次间为耳房,高两层,铺木楼板;正间与二进之间天井深11.59米,宽14.68米,两侧廊宽1.6米,石檐盖小青瓦。第二进于1987年改建为二层混合结构仿古建筑,青砖清水外墙,钢筋混凝土梁柱,抬梁式木屋架盖小青瓦,前后作檐廊,整个格调与{dy}进基本一致。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于1981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5、邕宁电报局旧址(又名:邕宁电信局) 

 地点: 南宁市明德街55号  

 据史料记载,民国元年(1912年),广西官电总局随广西省政府迁址南宁,与南宁官电分局同设在粤东会馆内(现壮志路22号)。1914年,南宁官电分局改称邕宁电报局,隶属广西电报局管辖;1917年,邕宁电报局地址在仓西门城楼;1922年迁中府街南头中营守备署(现明德街55号);1936年7月,广西电政管理局随广西省府迁回桂林,邕宁电报局仍在明德街原址;1938年初,邕宁电报局为防避日军飞机轰炸,一度将报房迁出城郊五堆岒梁屋园(现南宁市华东路南侧);1939年,南宁沦陷,电报局人员及装备撤至桂林;1939年10月,南宁光复,该局回邕;1943年7月1日,邕宁电报局改称邕宁电信局,11月1日二次日军侵占南宁,该局撤至百色;1945年5月回邕复局;1952年邮电局成立;1954年,迁出明德街,该地成为电信局职工宿舍。邕宁电报局旧址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坐南朝北;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面窄进深大,以面阔11.7米,通进深64米,为五进四井;右侧由南到北建有二层侧房一列;前四进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四坡屋面盖小青瓦。整个建筑形式以南宁传统民居建筑布局;楼房则以"中式屋顶"、"西式墙身"的中西结合式建筑。

 

16、望火楼  

地点: 广西南宁市新华路1号  

望火楼,位于新华路1号,民国初年,南宁市区内的房屋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几乎没有什么防火救火设施,在清末原有简陋设施基础上,各街道民众先后自发组织水车公所,1915年,警厅才设立消防一队,人员仅为40多人,直到1933年几经调整改建后,总算有一个防火救火的机构,但是对南宁市的防火救灾还是不足应付,消防队常年经费是向各店铺住户抽取消防捐。1949年12月22日,南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南宁xx局的同时接管了消防队,同时建立了南宁市消防队,1957年2月消防队改称消防大队,1986年12月消防大队改为消防支队。建于1953年的望火楼,是五、六十年代南宁市{wy}的消防瞭望设施。原楼内还置有电话、望远镜、xxx等。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楼大厦增多,其消防报警功能已渐渐失去并停止使用。于1988年停止使用。望火楼座南向北,整座建筑为"塔"式,八层通高29.4米,主楼面阔18米,进深6.38米,墙厚0.35米,占地面积为115.5平方米,现该楼保存完好,报警钟、值班转椅等器物还存放在第八层。望火楼是我市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代表性建筑,保护好该建筑对于研究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南宁市的消防事业以及城市建设有较大的历史意义。该建筑于2001年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增强爱国情操参观的地点推荐_梦的起点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