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音。
1.黔(
二.释义。
1.重点字词:
(1)黔(
2.一词多义。
(1)【以为】①以为神(
(2)【因】①虎因喜(
(3)【之】①黔之驴(
(4)【然】①庞然大物也②憖憖然
(5)【益】①益习其声(
(6)【则】①至则无可用(
(7)【止】①技止此耳(
(8)【者】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9)【习】①益习其声(
(10)【以】①以为神(
(11)【近】①稍出近之(
(12)【去】①乃去(
(13)【且】①以为且噬己也(
3.词语的古今义。
4.解释下列词的语境义(词类活用)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驴不胜怒,蹄之(
(3)稍近益狎(
(4)尽其肉
5.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项(
A不可胜数B.百战百胜C.引人入胜D.不胜其烦
6.写出含下列加点字的成语。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8.写出含“虎”“驴”的成语各一个。并用它们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6分)
答:(1)含“虎”的成语
(3)写话:
三.句子。
1.朗读节奏: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翻译下列句子。
(1)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
(3)驴不胜怒,蹄之。
译:
(4)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
3.特殊句式
(1)船载以入(
(2)放之山下(
(3)以为神(
(4)觉无异能者(
(5)稍近益狎(
(6)莫相知(
(7)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四.文学、文化常识。
1.《黔之驴》选自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相对的文体。唐朝_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散文八大家”。
3.《三戒》是作者
五.阅读理解。
1.课文是一则
驴子的
2.把文章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一层:
二层:
三层:
3.出文章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词)。
3.
4.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
5.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及行为动作的词语分别有哪些?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课文描写虎的动作用了哪些词语?分别刻画了虎的什么心态?
答:
7.黔驴之技有哪些?驴的如此本领可用一个什么成语表示?
答:
8.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虎后来又为什么吃掉驴?
答:
9.“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均可比喻本领不过如此,被人看穿,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请同学们试用这几个成语分别造句。
10.解释“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黔驴之技”这三个成语,并用这三个成语简略概括《黔之驴》的故事,再用这三个成语连成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答:
11.怎样概括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
答:
12.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答:
13.文中有一个成语“庞然大物”,另外从这个小故事中又产生了两个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请写出你所掌握的寓言故事里的成语制成读书卡片。
①寓言故事《
③寓言故事《
⑤寓言故事《 |
14.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xx可以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15.本文题目是《黔之驴》,但作者分明是围绕着老式虎的行动以及心理来行文的,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答:
16.驴子拉磨的时候,眼睛蒙着黑布,身上套着“枷锁”,使它只能围着磨台转圈圈,时间久了之后,就算把蒙在它眼睛上的黑布和大度在它身上的“枷锁”都拿掉,它也还是照样围着原来的圈圈转,哪怕这时候已没有了磨。试想想这种现象蕴含了什么道理。
答:
17.学了《黔之驴》后,大多数同学都把驴子视为一无是处之物。但有些同学去颇为驴感到不公,并经常为驴鸣不平。假如你的同桌认为驴纯属“废物”,你打算怎样说服他?
你的理由:
18.如果你是那头侥幸逃离虎口的驴,面对血淋淋的现实,你将何去何从?是直面惨淡的人生,超越自我,还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请你展开想象为《黔之驴》续一个结局。(50字以内)
19.节选课文时,编者删掉了《黔之驴》的{zh1}一段。现氢它摘录在下面,请你把它译成为现代汉语。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
【参考答案】
一.1.黔qián 2.好事者hào 3.窥kuī
二.1.(1)指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部分地区(2)装载(3)巨大的样子(4)隐蔽,躲藏;偷看(5)小心谨慎(6)没有谁,没有什么,这里是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不是双方互相的意思,用在动词前相当于代词“之”(7)惊惧,害怕(8)逃走(9)咬(10)很,十分(11)来来往往(12)本领(13)扑,击(14)态度亲近而不庄重(15)碰撞;靠近;冲击;冒犯(16)禁得住,能承受(17)盘算;本领;罢了(18)跳跃;怒吼
2.(1)以为:把(它)当作;认为(2)因:因而;于是(3)之:的,结构助词;它,代词,代驴;代词,代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这种情况(4)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然而,但是(5)益:逐渐;更加(6)则:却;那么;原来是(7)止:仅,只;停止(8)者:……的人;表揣度的语气,似的(9)习:熟悉,习惯;温习,复习(10)以:把;相当于连词“而”;因为;拿;凭借;距离(11)近:靠近;逼近;贴近(12)去:离开;距离(13)且:将要;况且
3.(1)古义:渐渐
4.(1)船:名词作状语,用船。(2)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脚踢。(3)近:靠近,接近,形容词作动词。(4)尽:吃尽,吃完,副词作动词。
5.D
6.(1)好大喜功
7.虎落平川
三.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1)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就把它当作了神物。
(2)老虎渐渐又靠近了驴子一些,态度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
(3)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4)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3.(1)省略句
船载以入(“载”后面省略了“之”,意思是“装运驴”)
放之山下(“防之”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以为神(“以”字后面省略“之”,之代“驴”)
觉无异能者(“觉”后省略宾语“之”代“驴”)
稍近益狎(“近”后省略了代词“之”,代“驴”)
(2)倒装句
莫相知(“相”用在动词前,相当于代词“之”,“莫相知”即“莫之知”,这是古代汉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用法。即是“莫知之”的倒装。
(3)判断句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也”表示判断)
四.1.《柳宗元集》柳宗元 子厚 唐
五.1.寓言
2.一层:(“他日”至“终不敢搏”),写虎对驴“鸣”的反应;二层:(“稍近”至“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三层:(“因跳踉”至“乃去”),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
3.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
4.蔽 窥
5.可分为六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
作用: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6.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一再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
7.-“呜”一“蹄”。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驴的这种本领可用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来表示。
8.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9.例①:帝国主义看起来是庞然大物,实际上外强中干,没有什么可怕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10.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面笨重的东西。后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很虚弱的东西。庞然:庞大的样子。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会俩也用完了。黔,现在贵州省。穷,尽。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不能全文翻译。貌似庞然大物的恐怖组织,施展出黔驴之技,四处搞枪杀、绑架、劫杨等恐怖活动。在这些恐怖活动难以得逞之后,恐怖分子又丧心病狂地搞臬杀性爆炸,可见其黔驴技穷。
11.黔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虚有其表、实际无能。(外强中干,蠢笨无能,不善于研究对方)
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恐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办事谨慎,勇猛凶狠,工于心计,智勇双全。
12.(1)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谈: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2)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谈,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3)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13.略
14.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并持之以据即可。驴子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驴子没有什么对付老虎的真本领。从好事者来说,驴子能避免悲剧,因为他是受害者,而且是被“好事者”用船把它装到它不熟悉的地方后发生的悲剧!言下之意,如果驴不被好事者弄到黔,它可能就不会遇到虎,也就不会被吃掉!从驴本身来说,如果驴不鸣不蹄,不让老虎了解自己的真实本领,它也可以避免其悲剧。
15.示例1: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的题目就能够反映出应该说蝗内容,因此,本文这个标题显然进不成功的。因为在这篇文章中驴并不是{wy}的主角,面这样一个题目很容易引导读者往“驴怎么怎么样”那方面去想,而忽视了虎的存在。因此这个题目不妥。
示例2:这则寓言是因黔地缺驴才引起的,所以驴应是故事的主角,是线索。这则审议中,驴子的身份比老式虎更神秘,更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其“技穷”的特点更具有讽刺意义。
示例3:驴子代表的人物,就是作者要讽刺的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用驴子象征外强中干、愚蠢的人形象贴切,因此以“黔之驴”作题目十分合适,因为它能充分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示文章的主旨。
16.(1)长时间的禁锢和制约会扼xx的创造力。(2)墨守成规,一成不变。(3)习惯难以改变。
17.驴子有没有价值,要看把它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例如它们可以拉磨,可以耕地,也可以驮人。《黔之驴》中的好事者之所以把它“弃之山下”,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驴子的作用。所以被弃置的驴子也就显得外强中干,一无是处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应该还驴子一个公道,不应仅从一篇寓言就全盘否定了它们的价值。
18.略
19.唉!体形庞大也好像有修养,声音洪亮也好像有本领,当初不显示它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也始终不敢攫取。现在竟成了这个样子,悲哀啊!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