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陇川突破“云南甘蔗{dy}强县”定势思维
*本报记者
蓝玉芝 焦迪
文/图*
糖业历来是陇川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德宏乃至云南糖业的一面旗帜,陇川县委、县政府在巩固种植面积的同时,下大力气实施甘蔗提质增效工程,优化区域布局,加大优新良种推广力度,以提高单产、提高糖份、提高效益为目标,做强优势产业,2009至2010年榨季,陇川蔗糖产业在全国、全省普遍下滑的形势下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甘蔗实收面积28.6万亩,产糖18万吨,出糖率13.37%,甘蔗良种率达91%。
但是,支柱产业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总量小、贫困面大成了制约陇川发展的瓶颈,要加快陇川发展,必须培育和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基于这种认识,陇川提出了“产业立县、项目支撑、科教优先、和谐发展”的思路,凸显产业建设重点,把有限的物力、财力集中在壮大糖业支柱上,今年陇川实施了领导干部办样板工程,力争2010至2011年榨季甘蔗产量增加20万吨以上,到“十二五”末甘蔗总产达到220万吨,以糖业大发展助推陇川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5月10日至11日,
参加“2010年云南社科专家德宏行”的专家们在陇川调研时纷纷为陇川发展糖业指点迷津。专家们一致认为,陇川县结合实际提出的“产业立县、项目支撑、科教优先、和谐发展”是符合陇川发展实际的,但陇川应突破固有的定势思维,从长远的发展利益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上来考虑,特别是蔗糖业应充分发挥糖业的综合效益,把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与民族特色旅游巧妙地结合起来,掌握世界糖业信息,降低市场波动给陇川带来的不良后果。围绕做强做大陇川蔗糖产业,专家们还建议要开阔视野,从保护蔗农利益出发,提高蔗糖产业化、科学种植技术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让蔗田发挥{zd0}效益,让蔗农、企业、政府三方共享甜蜜事业的成果。
许南垣:把单一的糖业与高效观光旅游综合开发结合起来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许南垣教授建议,创新思维,着眼全球,把单一的蔗糖业与高效观光农业旅游结合起来,否则按照传统的单一的蔗糖产业路子,陇川会走得很苦。蔗糖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高效农业,高效农业就要与观光农业联系起来,这在陇川有着很明显的优势。目前全球在促进经济发展中都在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探索,从我国探索的情况看有几个开发比较好的地方,我省做得比较好的是罗平县。陇川存在的问题是把民族节日与观光产业、高效农业分离开来,陇川应开阔视野,寻找蔗糖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突破口,充分把热区优势的经济产业与全州旅游发展的背景结合起来,与陇川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别是目瑙纵歌这个节庆活动结合起来,把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与蔗糖产业开发联系起来,围绕全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
“中国目瑙纵歌之乡”旅游文化品牌,以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为契机,综合开发糖业与高效观光旅游资源,在综合开发糖业与观光农业、高效农业中,要抓住农作物、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和季节时间差,学会实施反季营销战略,打造“生态陇川、绿色家园”,让中国目瑙纵歌之乡的甜蜜事业更加甜蜜。
侯明明:重视产业安全,降低市场风险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明明以全新的思维和观点提出,政府要重视产业安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发展传统产业的情况下,要逐步进行产业转型以降低市场风险,以免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地方经济损失,既苦了政府也苦了百姓。他说,所谓产业安全,是指国家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国际竞争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保持独立的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地位及产业竞争优势的能力。因为在国际开放的环境下,国内产业都会与国外产业发生交流,巴西等国家蔗糖种植面积、品种加工、现代化程度、产糖率及综合运用程度都非常高,在全球蔗糖产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地处偏僻的陇川县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市场竞争优势相对较弱
,鉴于此,陇川县委、县政府在重点打造好“云南蔗糖{dy}强县”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和关注产业安全问题,随时掌握世界糖业和其它产业的市场动态信息,从战略性、综合开发性、
产业系统性、
产业发展层次和紧迫性上认真研究培育新产业新财源的课题,并与农民签定保护价,正确引导蔗农逐步进行产业转型,通过逐步转型推动糖产业向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环节延伸,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做大与做强、引导与服务等关系,推进产业平稳、全面、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
马勇:五个着力延长产业链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马勇建议陇川要开阔视野发展经济,具体来说就是要着眼于“五个着力”,即着力推进产业建设、着力做好项目支撑、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推进科教事业发展、着力推进和谐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一机遇,延长糖业及其他生物特色产业链,全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