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在中国重定义– 移动范R 精彩的智能手机应用


今天在Nokia官方博客Nokia Conversations中,读到一篇关于移动(mobility)的文章。作为一位异国人,他在北京的见闻,令他感到惊讶,究竟是什么使他有如此感受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文章提出《对话诺基亚》(官方中文博客)读者中,通常没有电视,他们使用笔记本电脑来看电视和电影。文章分析其因有三:
一、他们大多数和他人合租,很少是独居。
二、他们的社交方式,他们更喜欢在外面,招待朋友,比如公园、餐厅等社交场所。
三、用手机或笔记本,xx可以访问所有媒体资源。

下面谈谈我的分析,从人生三个阶段谈起。如果你是在校学生,没有必要买台电视放在宿舍,电视的魅力远不及互联网,电视不能聊QQ,电视不能玩网游;如果你已步入社会,远走异乡,打工讨生,在外租房是必需的,干着干着,没准就要挪地方,搬家的时候电视只会是个沉重的累赘。当你漂泊在外时,你最关心的是”移动”,手机揣兜里,笔记本背肩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去过很多地方,也搬过很多此家,对此深有体会;如果你结婚成家,买了新房,当然是会买台电视摆在客厅,但最多也就是个摆设,给别人欣赏的,或者用来玩玩电玩(xbox360/Playstation)。

对于我们当局者来说,似乎司空见怪,没有一惊一乍的必要。但是,在发达的西方国家,没有电视的家庭非常少,科技带来的移动生活,{wy}体现是移动电话,就是我们俗称的手机。

倘若依时间,人们可被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在由电线构成的时代,称为”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在日新月异科技的强烈冲击下,他们不得不向数字时代迁移,接受新的电子产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另一类,那些更年轻,更有活力的,出生或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称为”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他们”土生土长”,是数字时代的真正主人,并xx改变,他们的年龄段大约在18-28岁之间。

西方人对移动所下的定义,仅仅是指移动通讯设备,即移动电话,而中国的”数字土著”们,对移动的定义更广义,摆脱了便携的移动电话局限,它只要满足3A原则,即Anywhere(任何地方)、Anytime(任何时间)、Anyhow(任何方式),接收和分享信息,就是真正的移动,无论载体是手机还是笔记本等。

从移动的重定义,又一次印证中国人的智慧和大气,以及包容的态度。科学技术是{dy}生产力,但是任何科技都是为人类服务,这是最本质的东西。同样的科技,在不同的人文环境下,会结出不一样的果实。很高兴这次老外,关于移动的探讨,对中国说了”Yes”。

任何新生事物的定义,都是不断重新定义,直至了解其本质。

郑重声明:资讯 【“移动”在中国重定义– 移动范R 精彩的智能手机应用】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