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洋不化怎能不遭水淹?

5月7日,一场“史上最强”暴雨让广州35个地下车库变“水库”,让一度埋在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统问题浮出水面,现有排水标准落后,排水系统先天不足,后天投入改造不够,河涌整治抬高水位致周边小区被灌。专家爆料说,广州老城区的排水系统是前苏联模式。

广州老城区的排水系统用的是前苏联模式,这着实让人吃惊不小。前苏联在哪里?是什么气候条件?广州在哪里?又是什么气候条件?这个恐怕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前苏联或者俄罗斯,基本属于北半球的寒带、亚寒带,最南不过是温带的大陆性气候,以莫斯科为例,年降雨量只有582毫米。而广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623.6-1899.8毫米。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广州比莫斯科的年降雨量多出1000多毫米,怎能用前苏联的城区排水系统标准硬套广州的排水系统?这样的排水系统遭水淹正常,不遭水淹才奇怪。

如果说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有这样一个荒唐的规划还可以原谅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广州的城区排水系统还没有什么长进,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专家指出,现在广州6000多公里排水管网,达到一年一遇标准的占到总量的83%,达到两年一遇标准的占9%。专家认为,广州的排水网防涝标准,争取逐渐提到五年一遇。我怀疑这样低的标准,{jd1}无法满足广州的防涝需求。

我们的市政建设有漏洞,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但学习前苏联的肯定不行。要学就学那些有用的,能用的。我们不用出国就应当可以学到解决城市排水问题的方法。比如青岛,去年8月10日遭暴雨袭击,但由于西部老城区不少道路下的暗渠都是德国人100多年前修建的,至今还管用,宽大的排水暗渠对于迅速排掉大量雨水起到关键作用。广州市有关部门应该去青岛考察考察,学习学习,或许对广州的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有启发作用,没准还可以根治水浸街,造福广州市民。

无论如何,如果按照当前的思路,对广州的排水管网系统修修补补,最多抵御5年一遇暴雨灾害的排水管网系统,而大量的只能抵御一年一遇的,那就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一来暴雨,街道变河道,车库变水库,商铺变鱼塘的情况将会不断重演,“落雨大,水浸街”这首歌谣也就永远不会过时。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食洋不化怎能不遭水淹?】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