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集装箱“蜗居”的利弊需理性看待



近日深圳集装箱蜗居现象受到了广泛的xx,并且所谓住人集装箱,也就是活动板房的一种,其经过媒体纷纷报道后,成为网络搜索热词,为此有人说是一种时尚,也有人追问蚁族者的尊严何处安放,更加有人认为其居住者的辛酸多过浪漫,是浪漫的辛酸蜗居里产出的“畸形儿”。

    可无论如何,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10余平方米的集装箱里安个家——这不是行为艺术,而是我们身边的现实。日前据广州日报消息,从深圳东边的盐田、布吉,到西边的民治、福永,沿着公路行走,随处可见“住入集装箱,每人每日6元”的广告,一些集装箱企业,因此订单大增。

    这就使我等首先感兴趣的是,目前国内“蜗居”在集装箱家里的都是些什么人?如果都是能够买得起房的另类住房者,只要政府稍加管理以及规范,此类行为本身并不和城市居住的根本理念相悖,允许他们的部分存在未尝不是一道城市靓丽的风景,如果都是底层市民、刚毕业的大学生或外地务工人员,虽然此类现象和高房价时代的普通老百姓的生存危机息息相关,但大家也不必如此敏感得上纲上线,一味地斥责此类居住方式关系到社会世态炎凉以及人间冷暖,事实上,这种居住方式就是一种不得已的社会时期过渡罢了,高房价承受不了的蚁族们转移一下生存空间,就像头上顶一个壳的蜗牛一样四处安家落户,有何不可?

    而据3月17日《南方都市报》,一篇名为《深圳xx蜗居族:在不到30平方米集装箱内住7年》的新闻近日在网上蹿红,只是该集装箱的蜗居主人接受采访时称“报道严重失实”,否认自己是因买不起房而蜗居集装箱,是为流动方便,媒体是在“胡编乱造”。--其分明道出了大多数目前集装箱居住者的担忧,那就是这种没有城管没有物管的低成本的自由居住生态能够维持多长?因为毕竟那些冷冰冰的曾经以运输物品为主的集装箱虽然冬天不温暖夏天不清凉,缺少了少许人文关怀,但至少目前它解决了不少蜗居者的暂时实际居住困难,在蚁族们看来,它就有存在的必要。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无疑集装箱“蜗居”的自由居住生态和城市的环保、科学、统一的整体环境设计格格不入,迟早{yt}会来了代表了政府意志的城管和物管等那是必然。

    于是高房价时代使得老百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面对残酷现实大多数评论人同情他们蜗居者情有可原,但对作为新生事物的集装箱“蜗居”我们还是应该有点耐心才好,{zh0}大家都往积极方面献计献策去适度引导才符合科学发展观,即使是浪漫的辛酸蜗居里产出的“畸形儿”也要给予政府动手术的机会以及时间啊。何况我们仍然有像国外一样把集装箱“蜗居”打造成为一种xx甚至时尚生活居住方式的广阔空间?否则舆论棍棒齐飞的结果就真的如某些集装箱“蜗居”者所担忧的那样--政府一封了事或一禁了之,倒霉的还是蚁族们。

    当然今后集装箱“蜗居”将究竟何去何从,大多数关键在于看政府在随后起到的主导作用了。不过大家也许只有这样理性地看待集装箱“蜗居”的利弊了,才能达到有效敦促各级政府产生更加民主、有利现实的抉择以及相关决策的目的。你以为如何?


郑重声明:资讯 【对集装箱“蜗居”的利弊需理性看待】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