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dy}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0-05-08 22:44:00 阅读6 评论0 字号:

{dy}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提纲

历史时期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原始社会

(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距今一万年左右。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 的国家。

(3)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4)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1)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冶铜技术;

(2)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有了丝织

 

 

 

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

1)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2)人民已懂得灌溉,使用肥料,治虫灭害。

3)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土地归国王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被称为井田制。

(1)夏商周时期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以青铜铸造为主。。

(2)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器;

(3)商朝时期已烧制出原始器;

(4)商朝时已有了织机,可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1)商朝人以善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当时世界上{zxj}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3)战国时期出现xx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4)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国首先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5)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1)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秦汉

1)西汉赵过推广了犁,后来又出现梨壁。

2)汉朝以后,精耕细作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西汉时期,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

4)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熟为主。

5)汉朝的主要水利工程有、白渠和龙首渠。

1)两汉发明高炉炼铁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2)两汉发明钢技术。(3)东汉烧出成熟的瓷。(4)汉朝丝织品的典型就是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

5)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欧,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1)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3)西汉初,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

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一直为后人所沿用。

2)曹魏时,经改造的车用于灌溉。

1)南北朝时期出现钢法。

2)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瓷。

 

隋唐时期

 

(1)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的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唐时创制了灌溉工具车。

 

(1)唐时中国瓷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2)唐朝丝织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3)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非洲、欧洲。

 

(1)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飞钱相继问世。

(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宋元时期

 

(1)宋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一年熟制和一年熟制。

(2)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高转筒车。

 

(1)宋朝时,中国瓷窑出现大名窑。

(2)宋朝丝织品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3)元朝时,民间的棉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1)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 收入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2)元朝时,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

(3)宋朝时,城市中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中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和朱仙镇成为最xx的四大名镇;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市昼夜衔接。

(4)两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5)元朝时,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dy}大港。

明清时期

(1)明清时期出现灌溉工具风力水车。

(1)明清瓷器种类丰富,瓷出现。江西景德镇是xx的瓷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销售量更大。

(2)明清成为丝织品的代表。

(3)明中以后,营手工业开始占据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那时使用的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丝织品。在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商和商。

(2)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外贸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3)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阻碍商业的发展,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演变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

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

  1)井田制的概括

    西周井田制实际上就是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所有的土地都归国王所有。井田制与西周分封制是紧密相连的,井田制实际上是西周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一井中田与田之间是沟洫纵横,阡陌交错,类似于一个个的“井”字,故称“井田”。

    (2)实施过程: 井田制开始于夏商时期,盛行于西周,到了春秋时期就逐渐瓦解。

  3)瓦解的原因  ①瓦解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直接因素:私田的开垦

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4)井田制瓦解的标志: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标志着井田制瓦解。在井田制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缺口接二连三地被打开,井田制的瓦解崩塌就是必然的趋势了。

(5)井田制瓦解的影响:

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国有变私有);阶级关系的变化(奴隶主变地主,奴隶变佃农);方式的变化(由交纳贡赋到交纳地租)。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①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

②其中,最典型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也较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③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2)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封建国家、农民控制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3)抑制土地兼并

历朝政府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所以土地制度往往和赋税制度相结合,政府往往把土地作为收税的依据之一。

①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②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③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两个特点:即土地私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因为这个特点,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不可根治的弊病,封建政府的各种措施都不能真正抑制兼并。

二、“重农抑商”

1、原因(1)根本原因:①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3、主要表现:(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阻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评价①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三、“海禁”和“闭关锁国”:

1、明代的“海禁”:

1)原因:倭患---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到明朝统治,下令实行“海禁”。

2)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实质:闭关锁国。

2、清初厉行“海禁”:(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内容:①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②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3、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②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③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④主观原因: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2)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并不是禁绝海外贸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后果:①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dy}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