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电动三轮车从草根经济到行业旗舰

2005年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随着国家农村道路环境条件的改善,以及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位于江苏西北部的丰县形成了电动三轮车这个新兴的产业,而且发展态势非常好,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xx。目前全县有电动三轮车生产企业15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已成为全国三大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之一。这一奇特现象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同行的重视:一个既无区位优势又无原料优势的农业县份,电动三轮车产业为何异军突起?小小电动车,成了丰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探究丰县电动车迅速崛起之谜,记者最近赶赴丰县进行了深入调查。
民营资本催生环保产业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丰县,因偏僻闭塞被称为江苏的“西伯利亚”。历史上,丰县是黄泛区,曾流传过这样的俗语:“无风三尺沙,黄土埋庄稼;只长茅草不长苗,兔子不拉屎”。因此,当很多人听到丰县已是中国{zd0}的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之一时,都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既无区位优势又无原料优势的农业县份,为何电动三轮车产业能异军突起,并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

随着国家能源的紧张,油价的提升,加之对环保、没有污染这方面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电动车在我们国家迅速的发展。一部分刚刚开始富裕起来的农村群众,怎样解决一个代步问题?丰县人独开蹊径,创造出了“电动三轮车”,称之为当前经济刚刚发展和起步地区“农民的私家车”。理由是:一辆电动三轮车价格在2000元左右,不是太高,大多数群众能够承受得了。另外,电动车近百公里耗电1度左右,也就是0.7元左右。所以,很受城乡群众的欢迎。丰县较早从事电动车生产的民营企业----徐州富尔沃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娄仲永告诉记者,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丰县就有一批民营企业涉足脚踏三轮车行业,当时全县涌现了20多家脚踏三轮车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在长达近20的发展历程中完成了一定的资本积累。直到2001年,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dy}家民营企业开始从生产脚踏三轮车转向尝试生产电动三轮车,2004年出现了3家电动三轮车。但是,2005年以来,由于大量民营资本的注入,丰县的电动三轮车产业得到“井喷”发展,迅速形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徐州富尔沃车业有限公司就是丰县电动三轮车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娄仲永以经销农机配件起家,于2004年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搞电动三轮车研发,自行设计出采用前挂、后悬吸震式装置的“夕阳伴侣型”电动三轮车,获得国家专利并通过电动车行业质量体系认证,进而迅速以质量优势赢得市场。目前,富尔沃公司年产电动三轮车2.5万辆,产值达5000多万元。

在徐州富尔沃车业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的带动下,丰县电动车产业蓬勃兴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草根经济”现象。这个产业的出现给丰县,给丰县的老百姓带来了致富增收的巨大空间。电动三轮车产业的发展给丰县2万多农民群众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而且这部分人大多数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他们外出打工比较困难,较好地实现了就近转移、就近创业。丰县过去劳动力成本基本是在每天30块钱左右,现在丰县当地的劳动力成本也在提升,一个农民一年打工的收入也在1万元左右。

行政之手助推产业井喷

如果说,电动三轮车产业在丰县的最初出现主要依靠民间资本和市场的力量,那么丰县县委、县政府则用行政的力量助推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丰县县委书记赵保华告诉记者,电动三轮车产业能够在丰县出现,充分证明了丰县的人民善于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敢于创优。值得称道的是,在电动三轮车产业出现不久,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这一xx之举,并及时加以正确引导,用行政之手为电动三轮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宽松的环境。

近几年来,这只无形的行政之手无处不在。特别是2004年以来,丰县积极广泛开展了全民创业活动,鼓励所有想创业、学创业、会创业的人迅速行动起来,让所有能创业、创大业、创成业的人快速成长起来,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投资三轮车产业。

2005年,丰县县委办公室对全县电动车生产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此后,该县有关部门赶赴江苏的扬州、无锡、常州以及山东、河南、浙江等外省,对全国电动车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规划了本县电动三轮车产业的发展战略,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2006年春季,第三届中国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在济南举行。丰县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11家企业参展,租用展位23个,带去几十个品种,100多辆展车,占地300多平方米,形成了一个专区。而本届展览会上,电动三轮车参展商总共才15家,3天的展会让丰县展团接到了高达8000万元的产品订单。

2006年10月21日,在南京举行的第24届中国江苏国际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交易会上,丰县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带领本县几十家企业联袂展出。由县委、县政府为企业搭建平台组织统一参展,成为这次交易会的一大亮点。

2006年11月10日,占地15000平方米的丰县电动三轮车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建设。该市场以享受县政府特殊优惠政策和低租金、低收费、统一管理、闸口收缴税费等条件,已吸引县内外20多家电动车零配件经销商和厂商加盟。为促进电动三轮车产业的发展,丰县聘请中国矿业大学编制了电动三轮车发展规划,建立了电动车工业园,与江南大学联手成立了电动三轮车研发中心,研发新产品,提升竞争力。

同样在2006,丰县还在政府引导下组建了电动三轮车协会,由协会来调控市场、维护价格稳定和组建全国性的销售网络,推动电动三轮车产业走规模化、专业化之路。

记者调查发现,在行政之手的推动下,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发展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发展势头之好,确实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从2001年开始起步,生产企业从2004年的个位数发展到如今的150多家,出现了可喜的“井喷”现象。据不xx统计,目前全县进行电动三轮车整车、零配件的生产、组装及销售的企业多达150多家,年产量100万辆,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与河南偃师、山东青州一起成了全国三大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
[$page]
农业县份巧走工业之路

综观丰县电动三轮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份也能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县情的无污染、低能耗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正如徐州市委书记徐鸣所言,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农村道路的不断改善和农民收入的逐渐提高,符合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的一批产业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丰县选定并着力培育的电动车产业,正是这样的朝阳产业。据有关人士分析,到2010年,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应为3亿辆左右,目前仅有2000万辆左右。因此未来几年内,我国农村电动三轮车的年需求量将稳定在数千万辆以上,销路根本没有问题。

在丰县县委书记赵保华看来,能够代表丰县无污染、低能耗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的产业除了电动三轮车产业之外,还有很多。{zj1}代表性的,当属在丰县落户的徐州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和吉林森工江苏分公司两家企业。

徐州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等外果、残次果为原料,从中提取浓缩果汁、果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丰县有50万亩果园,年产果品高达55万吨。往年,果园里到处都是被丢弃的残次果,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而这家企业的落户既解决了残次果的污染问题,又推动了当地林果业的结构调整,还大大增加了果农的收入。无独有偶,丰县引进的全国木材加工xxxx吉林森工集团,也是一家变废为宝的节约型企业。与徐州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以残次果为原料所不同的是,这家企业利用枝桠林及各类木业剩余物为原料,生产防潮刨花板等产品。

沿着新型工业化之路,丰县人的崛起之路越走越宽,以电动三轮车产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也日趋壮大。不久前,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调研了丰县的电动车产业发展情况后,也叮嘱当地的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这个产业的发展,加快壮大企业规模,加速延伸产业链条,尽快把产业做大做强。

对此,县委书记赵保华坦言,虽然从规模等方面看,丰县是中国电动三轮车{dy}县,但这个“{dy}”还是一个底气不足的{dy},还存在研发水平低、品牌效应弱、单体规模小等问题。赵保华举例说,历史上,江苏省{dy}家空调生产企业、冰箱生产企业以及摩托车生产企业等均诞生在丰县,但最终不但没有发展壮大反而日趋衰败倒闭,今天如果再抓不住电动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就会成为丰县的罪人。

据悉,为把电动三轮车特色产业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牌子做响,丰县县委、县政府下一步将在加快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产业档次等方面下功夫。依托江南大学的技术支持,保持电动三轮车的科技{lx1},建设江苏省轻型电动车检测分中心和中国北方电动车市场,并重点培育年产30万辆电动车的xxxx,同时总量力争达300万辆、年产值超70亿元,将丰县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动三轮车生产、研发基地和名副其实的“中国电动三轮车{dy}县”。



郑重声明:资讯 【丰县电动三轮车从草根经济到行业旗舰】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