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甘州区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甘州区农业局

       (二0一0年五月十一日)

区委办:

近年来,我区立足区域优势,发展区域经济,凸显地域特色,培育地方品牌,逐步形成了制种、设施农业、马铃薯等特色农业产业,有力带动了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一)制种产业。2009年,全区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52.2万亩,其中德农等25家种子生产企业在我区沙井镇等12个乡镇150个行政村1212个合作社落实玉米制种面积490652万亩,参与农户50076户、涉及农民159945人,瓜菜等其它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30770亩。生产各类农作物种子2.25亿公斤,其中玉米杂交种2.2亿公斤,约占全国玉米杂交种需求量的22%。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总值达到8亿元。

(二)设施农业。2009年,全区新建设施农业建设面积2831亩,其中完成日光温室建设面积1329亩,其中二代高效日光温室633亩,韭菜温室696亩,完成钢架大棚建设面积1502亩。全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36万亩,其中温室面积2.9万亩,拱棚蔬菜2.46万亩,配套机械卷帘设备350台。新建梁家墩、陇兴2个工厂化育苗中心,中心占地6000㎡,年可提供优质蔬菜苗550万株; 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全区高原夏菜面积达18.4万亩,其中:保鲜贮运蔬菜9.3万亩,脱水蔬菜3.2万亩,加工番茄面积2.3万亩,马铃薯3.6万亩。新建高原夏菜保鲜恒温库两座,新增静态贮藏能力8300吨。积极推行标准化体系建设,全区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达到15个。

(三)马铃薯产业。2009年在安阳、花寨、大满、小满、党寨、龙渠、甘浚、新墩等乡镇落实种植面积3.64万亩,其中陇薯3号8000亩,克新4号12000亩,大西洋1000亩,其它15400亩。初步形成了加工型品种种植和鲜食署种植两个种植区,其中,以安阳、花寨、党寨、大满、龙渠等沿山及海拔较高乡镇为主,形成加工型品种种植区2.84万亩,以新墩、上秦等水肥资源较好、有多年种植经验和一定种植面积的城郊乡镇为主,形成鲜食署种植区0.8万亩。落实订单面积2.8万亩。全区完成机播面积2.3万亩,机收面积2万亩。在大满镇四号村, 党寨镇二十里堡村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明永乡沿河村等建立连片示范点3个,示范面积2200亩,建立了安阳王阜庄村等3个马铃薯协会培训基地。

 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基地初具规模,制种基地稳定在45万亩左右,设施农业稳定在5万亩左右,马铃薯稳定在3万亩左右;二是xxxx带动能力明显,全区有制种企业33家,经营设施农业企业3家,市场6个,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2家,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企业等经营模式,订单率达90%以上;三是经济效益明显,制种产业年产值7—8亿元,设施农业及蔬菜收益5—6亿元,马铃薯收益3000多万元,农民纯收入65%以上来自特色产业。四是产业带动作用显著。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建筑业、包装业、运输业、餐饮业以及劳动力就业的大发展。而从劳动力方面来讲,从事种子产业的正式职员有1000多人,季节性零时用工2000多人,另有5万多农户近15万人参与种子产业,从事设施农业及蔬菜经营户达500多家,从事马铃薯生产加工的200多人,在劳动力就业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特色产业的发展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保持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也成为全区最有优势的支柱产业。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管理抓整顿,突出做强制种产业。按照“稳定面积、提高质量;规范企业、打造品牌;提升效益、实现三赢”的发展思路,围绕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工程,不断优化种子生产区域布局,根据玉米生态条件和不同品种组合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分布,建立早熟基地、中熟基地、晚熟基地,使全区制种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建成标准化杂交玉米制种基地40万亩,发展蔬菜、花卉等精品制种基地5万亩。引导在甘州区从事玉米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投资建设果穗烘干线,改善烘干条件,解决特殊年份低温连雨对种子质量的影响。建设2万套分级包装加工线,实现包装标准化,实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一步提高了我区玉米种子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积极争取国家研发资金,建立品种资源库、数据库、信息库和资料库,配备现代化科研设备,引进先进技术,采取联合、合作、协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种子科研攻关,选育新品种。大力推广玉米亲本精量播种、玉米果穗收割等先进种植技术,建立种子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加快发展黑玉、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等特色品种的选育,不断扩大品种生产范围。认真开展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秩序专项整顿,依法加强种子许可证管理,制定和完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标准,积极开展生产基地认定工作;严肃查处违法案件,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切实整顿种子市场秩序,努力做强制种产业。

(二)棚露并举拓市场,着力做优蔬菜产业。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实现“平面向立体、分散向集中、粗放向集约、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在设施蔬菜方面,重点抓好五个发展环节,即:扩大规模促发展,以建立蔬菜示范基地,发展专业大户为突破口,发展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设施栽培基地和产业带。在城郊新增2500亩设施栽培面积,其中新建高效日光温室1000亩,钢架大棚1500亩;在小满、三闸等乡镇适宜种植蔬菜区,建立12万亩露地蔬菜生产加工基地。专业特色促发展,各乡镇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确定自己的骨干品种和发展目标,确定生产重点村社,优化种植栽培结构,将现有的分散种植,引导发展成为连片种植,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格局,使日光温室栽培亩均效益达到9000元以上,露地蔬菜亩均效益达到1600元以上。科技支撑促发展,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栽培效益的提高,在新设施上,本着实用、实惠的原则,在有条件的乡镇积极引进推广钢管大棚和自动卷帘设施;在新材料上,主推高光能流滴消雾膜、无滴保温膜、防虫网、遮阳网、保温被等;在新品种上,重点推广耐低温弱光、优质、高产、高抗、耐贮运新品种,达到早、中、晚品种科学搭配,均衡上市,提高市场占有率,力求土、洋结合,稀、奇、特并举,提升蔬菜的品位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在新技术上,主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多层覆盖保温技术、温室环境调控技术等,通过新技术的组装运用,力争生产出符合市场标准的优质农产品。创立品牌促发展,抓住我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和10个无公害农产品已通过认证的优势,采用编印小册子、挂图等方式,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拓外地市场,在蔬菜销量较大的青海、新疆以及南方地区建立窗口市场,扩大外销,切实做优蔬菜产业。

(三)建设基地扩规模,推动马铃薯产业向专业化布局发展。围绕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工程,坚持“沿路沿线、集中连片发展”的原则,分别在南部沿山区安阳、花寨等乡镇,建设高淀粉专用薯生产基地2.5万亩,川区小满、党寨等乡镇建设鲜食薯生产基地1万亩,并积极引导农户连片建设马铃薯种植示范点(片),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村、专业社,培育一批种植能手和种植大户,实现规模效益,促进规模发展。坚持“抓大、扶强”的原则,在进一步提高有年金龙马铃薯全粉加工公司辐射带动能力的同时,大力扶持建设一批小型加工企业,动员马铃薯主产区的农户从事马铃薯加工,逐步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多龙头、强产业的马铃薯产业经济新摸式,实现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转变,由依靠大量外销和鲜食为主向尽可能的就地加工增值转变。按照“大力发展种薯,适度发展专用薯,稳定发展鲜食薯”的思路,做好种薯市场和专用薯市场的拓展和开发工作,加强与销售终端市场的联系,扩大订单面积。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建立脱毒微型薯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繁育基地,依托区、乡镇农技推广站,鼓励科技人员以带职承包、带资租赁、合股承包等多种形式,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脱毒种薯快速繁殖生产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规范制种秩序,打造全国{yl}制种基地

1、积极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认真清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抓住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这一契机,以推进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建设为核心,以严格执法为重点,以规范企业行为为切入点,以集中整治为手段,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持证种子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仪器设备、技术人员、注册资本等许可条件逐一筛查,对以不正当手段骗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已不符合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条件,或在种子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租借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提请发证机关依法撤销或吊销其许可证。许可证清理结果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公布。按照《甘肃省农作物种子委托经营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种子经营门店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经营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对购种农户的指导服务。严格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备案制度,各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前,必须到区种子管理站进行登记备案,并按照备案的生产品种、地点、面积、技术力量等内容进行生产。

2、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种子企业协会、种子生产基地协会和甘州区种子产业联合会,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业自律新机制,发挥服务农民、对接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各协会进一步完善制度,做好制种基地发展计划、基地建设、面积落实、市场管理、合同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督促种子收购和种子款兑付及协调服务等工作,积极配合政府,共同维护正常的种子生产经营秩序,充分发挥协会的沟通、协调、服务等桥梁纽带作用。有关部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制种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3严格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动制种生产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以创建精品品牌为重点,继续开展基地认证和市场专项治理工作,健全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围绕玉米种子地方名优产品的系列开发,打造地方xxxx。加大对重点xxxx的支持力度,整合项目资金,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xxxx的辐射功能,带动农户按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发展订单种植,提升制种产业综合效益。充分利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按照法制化管理的要求,加强对制种产业的依法管理,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促使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完善、合法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各方利益。

4、把好准入关,维护基地相对稳定。受2009年种子市场利好的影响,2010年基地落实将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因此在基地落实中,继续推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基地落实原则,制种乡镇和区种子管理站要严把企业准入关口,各基地村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事项纳入决策范围,确保关系种子产业健康发展、涉及群众经济利益的事项一个不漏、一项不少,在选择制种公司、确定制种品系、规范订单合同、推广科学种植、保证款项兑付等环节上严格把关,努力实现决策过程让群众参与、决策效果让群众检验、决策事项让群众监督,坚决制止无证企业和个人或资信度低的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基地。按照“双优先”的思路,对取得种子生产基地认定的制种基地,优先向种子生产企业推荐;对资信度高的制种企业,优先向制种乡镇、村社推荐,从而保持生产基地的相对稳定,逐步淘汰资信度差的制种企业。

5、强化生产经营管理,维护种子市场秩序。区上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队长的种子执法大队,各制种乡镇成立由乡镇长任队长的执法中队,将执法工作贯穿于制种的全过程,不断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对无证生产经营或生产经营证过期、超范围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假劣种子、经营销售应该包装而没有包装的种子、经营销售标签不符合《标签通则》规定的种子以及生产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不进行备案等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依据《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严肃处理;严厉打击私藏、倒卖、{qg}、套购种子行为;严厉打击扰乱种子市场行为。通过加大种子执法力度,进一步净化市场,建立种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等措施,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确保制种农民收入持续增收和制种产业健康发展

6、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强化质量管理措施,继续完善种子从生产到终端用户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区种子管理站要通过种子工程项目建设,配置完善种子检验室,开展种子质量检测工作,突出关键环节的质量监管;制种企业要积极开展标准化种子检验室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种子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落实标准化种子生产技术,加强亲本种子质量管理,规范种子生产田间档案记载,推行张掖玉米种子质量地方标准。种子经营者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种子检验室,增强自检能力,加大调入调出种子的内部检测力度,确保种子质量。

 (二)提升产业水平,推进设施农业再上新台阶。

1、扩大规模促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发展设施栽培专业大户为突破口,重点在农田基础设施好、交通便捷和设施栽培基础较好的城郊乡镇,发展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设施栽培基地和产业带。力争城郊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500亩以上的现代设施栽培示范区,培植2个现代设施栽培特色村, 2010年全区新建连片5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示范点50个,新增4000亩设施栽培面积,其中新建高效日光温室2000亩,钢架大棚2000亩,农村党员干部和有条件的农户基本达到“一户一棚”的目标。

   2、专业特色促发展。要突破“小而全”的生产格局,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各乡镇立足现有的生产特色,确定自己的骨干品种和发展目标,积极引导,加强服务,确定生产重点村社,集中扶持,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优化种植栽培结构,搞好轮作换茬,推广多茬次种植和高效立体种植新模式。将现有的分散种植,按照“集中—分散—统一”发展的模式,稳步推进。即:集中建设基础设施、集中育苗,各户分散种植,统一由经纪人或xxxx闯市场。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原则,引导同一镇、村的农民种植相同品种,形成设施农业规模效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好品种结构,推动设施产业由以蔬菜种植为主,向菜、果、瓜、菌、花多元种植方向发展,实现设施栽培中早、中、晚熟品种配套全年生产和全年供应。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新格局,大力推广新墩的韭菜、前进村的圆茄等生产经营模式,千方百计提高现代设施栽培的产出效益,力争使日光温室栽培亩均效益达到10000元以上。

  3、科技支撑促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设施农业就是技术农业,要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我们将以科技创新促进现代设施栽培效益的提高,积极示范推广新设施、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在新设施上,广泛与大中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姻,本着实用、实惠的原则,在有条件的乡镇积极引进推广钢管大棚和自动卷帘设施;在新材料上,主推高光能流滴消雾膜、无滴保温膜、防虫网、遮阳网、保温被、穴盘基质育苗;在新品种上,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原则,重点推广耐低温弱光、优质、高产、高抗、耐贮运新品种,达到早、中、晚品种科学搭配,均衡上市,提高市场占有率,力求土、洋结合,稀、奇、特并举,提升设施农业的品位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在新技术上,主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多层覆盖保温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温室环境调控技术、嫁接育苗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通过新技术的组装运用,力争生产出符合市场标准的优质农产品。同时,加强区、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做到种植大户要有专门的科技人员、土专家、技术能手,保证现代设施农业高技术高水平的发展。

     4、搞活流通促发展。搞好产销衔接,大力扶持培植一批生产规模大、产品档次高、营销能力强的蔬菜产销xxxx和产地批发市场。加快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已有的合作组织,提高合作组织带动能力,鼓励发展新的合作组织;利用农产品流通协会,积极培育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促进产供销一体化经济的发展。扶持培育“金丰源”韭菜协会、“长绿”蔬菜协会、“兴梁”蔬菜协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多方优势和带动作用,着力引导他们主动与基地农户发展合同种植和订单生产,使企业销售前移,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将千家万户的设施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对接起来,提高我区设施栽培产品的知名度,确保货畅其流,产销两旺,拓宽农民流通增收途径。

   5、吸纳社会资本促发展 。目前,甘州区的设施农业尚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光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着力做好全区农业的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来参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鼓励他们在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内发展各种类型的设施农业,尤其是综合性、技术性等较为{lx1}的设施农业,并形成特点显著的示范区和样板区,更好地发挥好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大规模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6、创立品牌促发展。实施xx战略,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出效益,推动我区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向,我区除“碧绿仙”蔬菜、“金丰源”韭菜、“甘绿”脱水菜等农产品影响大、知名度高,其它有影响的农产品品牌少之又少,设施农业品牌几乎为零,这就迫切需要做大做强一批设施农业品牌。从今年开始,我区将以市场为导向,以xxxx为载体,以区域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围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要求,抓住我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和10个无公害农产品已通过认证的优势,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步伐,规范无公害标志的管理使用。积极宣传和扩大我区现有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求发展,实现品牌与经营的良性互动,发挥增收作用。

(三)积极引导发展,逐步提高马铃薯生产能力。

1、以销定产,稳定基地面积。坚持“沿路沿线、集中连片发展”和以销路定生产面积的原则,根据区内马铃薯生产销售企业的实际加工转化能力,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3万亩,分别在南部沿山区安阳、花寨、大满、龙渠、甘浚等乡镇,建设高淀粉专用薯生产基地2万亩,川区小满、党寨、上秦、碱滩、新墩等乡镇建设鲜食薯生产基地1万亩,解决企业原料问题。在交通方便、灌溉便利、群众素质高、经济基础好的村社,引导农户连片建设马铃薯种植示范点(片),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村、专业社,培育一批种植能手和种植大户,实现规模效益,促进规模发展。

2、壮大龙头群体,提高加工转化能力。坚持“抓大、扶强”的原则,在进一步提高有年金龙马铃薯全粉加工公司辐射带动能力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实力、有规模的马铃薯繁育企业和加工企业,加强与销售终端市场的联系,扩大订单面积。同时支持已建成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新项目引进,帮助企业尽快达产达标,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目的。

3、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做好种薯市场和专用薯市场的拓展和开发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合同、订单和契约,增强产、运、储、销和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履约意识和诚信意识,依法保护产业关联各方的合法权益。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督促种子、植检、质监、公安、工商管理部门强化服务,依法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和违规违法生产、销售种子的行为,促进马铃薯产销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4、扩大良种推广,提高科技含量。依托现有农技队伍,积极推广普及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水肥条件的专用型、高淀粉型、鲜食型品种,不断扩大良种推广覆盖率;加大规范化种植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强化马铃薯种植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为种植户提供及时、迅速、有效的技术指导,推动马铃薯生产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5、发展专业协会,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坚持政府引导,建立信息和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成农民自主的马铃薯行业协会,由合作经济组织带领农户连市场建基地,提高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产销双方信守合同和契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为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6、加快建设保鲜贮藏设施,支撑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大力发展贮藏设施,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贮藏体系。按照产业化经营的需求,为避免收获期集中上市带来的收购、运销等方面的不便,建设相应的储藏设施,以调剂市场供应,实现均衡上市,确保加工企业的原料需要和持续生产。同时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免费技术指导,为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工程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郑重声明:资讯 【甘州区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