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电话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IP电话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010-05-12 20:59:55 阅读7 评论0 字号:

       摘 要 在阐述与IP电话相关的几个关键技术基础上,分析比较了IP电话的通话方式,{zh1}设计和研制了一种基于IP技术的新一代分布式PBX系统。

        以话音通信为目的而建立的PSTN电话网采用电路交换技术,可以充分保证通话质量,但通话期间始终占用固定带贡。以数据通信为目的建立起来的Internet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所有业务共享线路,大大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但由于数据包是非实时的,所以,Internet通常不保证语音传输的质量。然而人们一直在寻求利用廉价的Internet进行语音传输的方法,因此IP电话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H.323协议的诞生,IP电话迅速从实验室进入实用,并以其价廉及尚可接受的质量挤占了一部分长途电信市场。随着对IP电话通话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正在加紧研究和解决与之相关的关键技术,以太网(Ethernet)电话机的出现将进一步加快IP电话发展的进程。通过IP&PSTN网关(Gateway)可以实现以太网电话与PSTN电话用户互连互通,可以组合出多种具体的通话方式。

   本文归纳了与IP电话相关的几个关键技术,分析比较了IP电话的通话方式,给出了一种刚刚研制成功的基于IP技术的新一代分布式PBX系统。随着与IP电话相关的几个关键技术的相继被解决和正在被突破,本文给出的IP PBX系统将会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IP电话的关键技术

   众所周知,IP电后时工作原理是先将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编码、压缩和打包,然后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接收端则相应进行拆包、解压、译码和数模转换,从而恢复出语音信号。与IP电话通话质量有关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7个方面。

   (1)语音压缩技术。IP电话的技术基础是语音压缩技术。在语音压缩的技术标准方面,1972年制定了64 kbit/s PCM(脉冲编码调制)方式;1986年制定了32 kbit/s A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方式;1991年制定了16 kbit/s LD-CELP(低延时码激励线性预测)方式; 1995年11月,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ITU(国际电联)批准了语音压缩标准G.729,采用8 kbit/s CS-ACELP(对称结构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方式。目前用于IP电话的标准是G.723.1,速率为5.3/6.3kbit/s。

另外,4.8 kbit/s、2.4 kbit/s和1 kbit/s的语音压缩技术虽有报道,但尚无国际标准。

(2)静噪抑制技术。又称语音xx技术,是指检测到通话过程中的安静时段即停止发送语音包的技术。大量研究表明,在一路全双工电话交谈中,只有36%~40%的信号是活动的或有效的。当一方在讲话时,另一方在听,而且讲话过程中有大量显著的停顿。通过静噪抑制技术,可以大大节省网络带宽。

(3)回声抵消技术,在PBX或局用交换机侧,有少量电能未被充分转换而沿原路返回,形成回声。如果打电话者离PBX或局用交换机不远,回声返回很快,人耳听不出来,但当回声返回时间超过10 ms时,人耳就可以听到明显的回声了。为了防止回声,一般采用回声抵消技术。因为一般IP网络的延时很容易达到40~50 ms,所以回声抵消技术对IP电话系统十分重要。

(4)语音抖动处理技术。IP网络的一个特征就是网络延时与网络抖动,它们可以导致IP通话质量明显下降。网络延时是指IP包在网络上平均的传输时间,网络抖动是指IP包传输时间的长短变化。当网络上的语音延时超过200 ms时,通话双方更倾向于采用半双工通信。另一方面,如果网络抖动较严重,那么有的话音包因迟到而被丢弃,会产生话音的断续及部分失真,严重影响语音质量。为了防止这种抖动,人们采用抖动缓冲技术,即在接收端设置一个缓冲池,语音包到达时首先进行缓存,然后系统以稳定平滑的速率将语音包从缓冲池中取出并处理,再播放给受话者。

(5)语音优先技术。语音通信对实时性要求较高,在带宽不足的IP网络中,一般需要语音优先技术,即在IP网络路由器中必须设置语音包的优先级{zg}。这样,网络延时和网络抖动对语音的影响均将得到明显改善。

(6)IP包分割技术。有时网络上有长数据包,一个包上千字节,这样的长包如不加以限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影响语音质量。为了保证IP电话的通话质量,应将IP包的大小限制为不超过2556字节。

   (7)VoIP前向纠错技术。为了保证语音质量,有些先进的VoIP网关采用信道编码以及交织等技术。IP包在传送过程中有可能损坏或被丢失,采用前向纠错技术可以减少传输过程中的错码积累。当然,对丢、错包率均较低的内部网络,可以不必采用该技术。

   2 IP电话的通话方式

   通常,将IP电话通话方式分为:PC到PC、PC到PHONE和PHONE到PHONE。

   以太网(Ethernet)电话是一种基于H.323协议格式的终端,它占用一个独立的IP地址,能直接接入网络。它是一种IP专用电话机,可以直接连在Internet上而xx代替PC进行通话。由于以太网电话机的出现,IP电话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所以,下面叙述的IP电话的终端不再指PC,而仅指以太网电话机和普通电话机。

   利用PSTN和Internet网络实现语音通信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①是纯PSTN网中的话音业务,与IP电话元关;②是纯IP网中的话音业务,类似前述的“PC到PC”,但双方终端均为以太网电话机且直接连接在Internet上;③是以太网电话机与普通电话机之间的通话,类似前述的“PC到PHONE”,但双方均可以是主叫方;④是普通电话之间利用Internet传输进行的通话,即前述的“PHONE到PHONE”,也是中国电信。联通、吉通和网通等正式运营的IP电话的模式;⑤是指以太网电话机之间借助PSTN传输进行通话,可能应用于有PSTN连接而尚无Internet连接的两地以太网电话机之间的通话,也可以是通话建链时先通过PSTN得到被叫方的IP地址再通过Interet进行通话的建链过程。由此可见,③④⑤是混合式的IP电话业务,通过互连功能(IWF)提供信令适配、媒介控制和媒介适配,可以保证IP和PSTN的互连互通。

        必须说明的是,在Internet上的连接均是以IP地址为基础的,例如上面的“方式②”,其实质是以太网电话机以IP地址为电话号码通过Internet建立起的通信。但是,人们不太习惯IP地址为电话号码而更习惯于传统的电话号码,这是必须解决的另一问题。

   3 基于IP技术的PBX系统

   目前,前述的7个关键问题有的已经被解决,有的正在被解决或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被解决,使得IP电话及基于IP技术的各种系统不断涌现。东南大学移动通信xxxx实验室从1999年开始与香港通讯科技中心合作,在香港特区政府“创新与科技基金”(ITF,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und)的资助下,共同设计和研制了一种基于IP技术的新一代分布式PBX系统。该系统能有效解决语音与数据相互融合的需求,可以利用Internet独立组网进行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通过系统管理将IP地址映射成系统中的电话号码,也可以通过网关与PSTN网互连互通。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能够满足更广泛的需求。

   我们研制的基于IP技术的PBX系统的框图,主要由4部分组成:呼叫管理(CallManager)、PBX Hub、PBX网关(Gateway)、以太网(Ethernet)电话。

   以太网(Ethernet)电话占用一个独立的IP地址,能直接接入网络。它主要完成以下功能:实现语音信号的A/D和D/A转换。完成对数据信号的压缩与解缩、按照H.323协议完成对数据的打包和拆包处理以及处理相应的控制和呼叫信令。

   PBX HUB实际上是一个H.323终端,占用一个IP地址。考虑到IP地址资源有限,以及兼容现有模拟电话,PBX HUB提供了8个模拟电话的端口分配各自独立的ID。它比以太网电话多了一个与模拟电话的接口模块,其它处理都是相同的。

   PBX网关主要完成IP网与PSTN网之间信令和协议的转换。一个网关提供8个连向中心局的线路接口。其结构除了增加向中心局的硬件接口,在软件上还必须支持各种电话信令标准。

   呼叫管理器(Call Manager)类似于H.323网络中的网闸,实际上是一个控制中心。它除了完成网闸的基本功能外,还有传统PBX的功能以及更多的增值功能。它是运行在NT服务器上的一个软件,管理着整个系统的资源,实现设备管理、呼叫处理、用户管理、数据库管理、计费管理、系统维护等功能,也正是通过它才能实现前面提到各种IP电话通话方式。同时,它还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语音信箱功能,以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协调用户操作过程。

   该系统目前已经完成研发工作,并成功地进行了本地(南京-南京)和异地(南京-香港)的通话试验,预计不久可将产品推向市场。

   4 结束语

   IP电话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电话网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尽管IP电话还存在诸如业务质量不能保证、标准不统一、各厂商设备之间不兼容以及计费等问题,但随着IP电话的正式商用、关键技术的逐渐突破以及{zx1}标准和相关系统的不断推出,IP电话及其基于IP技术的各种网络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由东南大学移动通信xxxx实验室和香港通讯科技中心共同研究开发的基于IP技术的新一代分布式PBX系统,可以灵活地构成各种应用方案。例如,若用户在原有Intranet的基础上,增加一些PBX HUB、以太网电话、至少一个网关以及一台装有Call Mannger软件的计算机,就可以很好地将语音和数据相互融合,首先在小范围内构成电话网和计算机数据网的“二网合一”;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的应用方案。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IP电话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