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思考_张五龙_新浪博客

邵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思考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邵阳市地处湘中偏西南,辖八县一市三区,土地面积20932平方公里,人口755万,现有农业人口620多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7%。

    全市现有幼儿园505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6所,其他部门办3所,民办474所。在园幼儿113980人(含学前班),在职员工4109人,其中专任教师2351人。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为本科73人,占3%;专科1166人,占49.6%;高中(中专)1075人,占45.7%。

    全市现有小学1829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812所,民办17所。在校学生571200人,教职员工27689人,其中专任教师26069人。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情况为:25岁以下1258人,占4.8%;26-30岁3458人,占13.3%;31-35岁3123人,占12%;36-40岁3020人,占11.6%;41-45岁3755人,占14.4%;46-50岁3109人,占11.9%;51-55岁5603人,占21.5%;56-60岁2716人,占10.4%。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为17275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66.52%。

    全市现有初中322所,其中教育部门办305所,民办17所。在校学生255528人,专任教师18836人。高中95所,(包括高级中学48所,xx中学47所),其中教育部门办67所,民办28所。在校学生139524人,专任教师7118人。中学教师(含初中与高中)共25954人,年龄结构情况为:25岁以下1600人,占6.2%;26-30岁4427人,占17.1%;31-35岁5376人,占20.7%;36-40岁4708人,占18.1%;41-45岁4156人,占16%;46-50岁2237人,占8.6%;51-55岁2109人,占8.1%;56-60岁1303人,占5%;61岁以上11人。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为7945人,占初中教师总数的42.76%;高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为5984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92.23%;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人数为95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1.46%。

    二、教师队伍建设具体抓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市以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和促进教师素质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建立教师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以师德、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以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重点对象,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远程教育为依托,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教师队伍。并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全面化,目前已完成“十一五”培训任务。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师德教育,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培养和选拔一批教育教学名师

    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弘扬和培育高尚师德,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重要依据的要求。2003年颁布了《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规定》,对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09年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并在全市组织了13场师德师风巡回演讲,1万余名中小学教师直接聆听了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使广大教职工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品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爱岗敬业教育以及爱生如子教育。教师的有偿家教以及乱补课、乱收费、乱发资料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同时,从2009年开始开展名校长和名教师的评选,共评选出名校长和名教师各10名。

   (二)认真抓好中小学教师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考试

    根据《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市政办发[2006]13号)精神,从2005年8月开始进行全市中小学教师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考试。同年9月进行了全市教研人员的信息技术考试。并把由我市xx的教师学科考试作为教师素质提高的一个长效机制,自2006年开始,每三年一个循环、每年一个学段进行教师学科考试。2006年11月举行了全市高中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考试,共有6015名高中教师参加了本次考试,合格人数为5814人,不及格人数为201人,合格率为96.7%,其中90分以上的365人,占参考人数的6%。2007年10月举行了全市初中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考试,共有15846名初中教师参加了本次考试,合格人数为  15392人,不及格人数为454人,及格率为97.63%,其中90分以上的1118人,占参考人数的7.06%。2009年10月举行了全市小学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考试,共有18648名小学教师参加了考试,合格人数为18368人,合格率为98.5%。达到了以考促学、以学促教的目的,提升了教师素质。

     (三)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培养

     1.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

     为解决我市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从2006年开始我市有计划的开展邵阳市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的招生工作。2006年共招收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公费生215名,同时,招收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自费生340名,由邵阳师范学校负责培养。2007年共招收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公费生187名,自费生168名,由邵阳师范学校负责培养。2008年共招生210名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公费生,由邵阳师范学校、武冈师范学校和湖南{dy}师范学院负责培养。2009年共招生271名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公费生,由邵阳师范、武冈师范和湖南{dy}师范学院负责培养。四年共招收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公费生883人,自费生508人。

另外从2008年起,每年面向全市高考考生招收一定数量的免费师范生,为我市县城及农村乡镇小学定向培养本科小学教师。2008年共招收12名本科免费小学教师。2009年我市又有39名优秀高中毕业生被录取为定向培养本科小学教师免费师范生,毕业后直接为我市的农村小学教育服务。

     2.幼儿教师的培养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市”精神,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了农村幼儿教师师资的培养、培训工程。从2008年起面向全市初中毕业生进行招生,为各县(市、区)示范性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培养幼儿教师。2008年共招生1545名,其中邵阳师范培养979名,武冈师范培养566名。2009年共招生1976名,其中邵阳师范培养一年制幼师274名、三年制幼师657名;武冈师范培养一年制幼师535名、三年制幼师496名;另外2009年由长沙师范公费培养14名优秀初中毕业生为农村幼儿教师,为我市的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师资保障。

    3.启动实施“特岗计划”

    我市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精神,于2009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我市今年纳入“特岗计划”实施项目县有邵阳县、新邵县、隆回县、洞口县、武冈市、新宁县、绥宁县和城步县,共招聘470名特岗教师,其中小学特岗教师286名、初中特岗教师184名。实施“特岗计划”,对于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创新了教师的补充机制,有利于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继续实施“硕师计划”(即农村教育硕士培养)

     近三年来,我市实施“农村教师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共培养农村教师教育硕士46名,造就了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骨干教师。

    (四)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建立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制度

    我市建立了教师转任交流制度。即制定相应的政策与规定,鼓励和组织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规定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方可聘任高级教师职务。通过教师交流制度,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缓解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改善薄弱学校合格师资及高水平师资缺乏的状况,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2003-2008年共有2573名中小学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其中县域内城镇教师支教有1456人,巡教、走教为1486人,特级教师讲学为76人次,其他支教形式有300人次。

    2.加大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的力度,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教师的职务结构,充分调动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切实使每一位农村教师和农村学校都能感受党的温暖与关怀,2005年至2008年实行对在农村中小学工作的教师实行职务评聘倾斜政策。对乡镇及以下中小学教师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职务6年以上,小学一级教师职务8年以上,截止2005年底在农村中小学工作达20年者,提供参评中小学中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机会。凡没有中学高级教师的农村中学,至少允许一名符合条件的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到2005年底在农村中小学工作20年的中小学教师中有4689名农村小学教师通过专项指标获得了小学高级职称,382名农村初中教师通过专项指标获得了中学一级职称,236名农村初中教师通过中学指标获得了中学高级职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得到了圆满解决。

    3.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逐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一是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稳步向前。通过非学历远程教育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骨干教师的省级培训和{gjj}培训以及校本培训、新课程改革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素质,强有力地推动全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

     二是学历提高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发展。2006年共有近2000名中小学教师获得了本科xx。2007年共有近18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本专科学历培训。2008年共有近6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本专科学历培训。2009年共有近1800名教师参加了本专科学历培训。全市的学历提高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是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在各县市区完成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聘任制后,有计划地对新任学校校长进行了任职培训,对已经取得任职资格的校长开展了校长高级研修培训。近5年来,共举办初中校长培训班7期,培训初中校长411人,举办小学校长培训班22期,培训小学校长683人,参加湖南师大高中校长研修班培训82人,参加湖南一师小学校长研修班培训81人。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教育强市”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表现在:

    (一)教师整体素质相对不高,队伍缺乏生机活力

     我市“民转公”教师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占一定比例,使教师整体素质相对不高。客观地说,这部分教师在七、八十年代为我市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他们中只有极少数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大多数起点学历偏低,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缺憾。我们在隆回县滩头镇调研时发现,全镇212名小学教师中只有41人为中师毕业生,其余171人均为70年代增编补员和民办教师转正的。在强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上不了课的现象。对于这些教师,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已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二)教师年龄偏大,年龄结构出现断层

     年龄偏大问题在我市中小学较为普遍,尤其以小学更为突出。目前,我市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上教师共有11428人,占小学专任教师的44%,从年龄结构上看,整体趋于偏大。如隆回县双江小学,共26名教师,其中{zd0}的59岁,最小的47岁,平均年龄53.4岁,明显偏大。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相反却表现出教育改革的意识淡薄、知识老化和教学质量下滑等缺陷。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状况直接损害着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小学教师新生力量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市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为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学科结构失衡,部分学科教师短缺

     我市高中、初中、小学现有学科结构处于饥饱不平衡状态,按省颁课程设置和我市教师的常规工作量计算,从调查统计的数据看,小学缺英语、音、体、美教师,初中缺音、体、美教师和数、理、化教师,其它学科教师有剩余,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师剩余较多。高中教师如按省颁课程计划和省相关规定,缺编较多。目前由于各校都实行课时工资制,对教师岗位超工作量安排,能勉强运转。但数、理、化、外、史、生、音、体、美、心理健康教育仍属教师紧缺科目。另外,初中、小学的一些学科结构严重不平衡,一些学校不能正常开设音、体、美课程。学科结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学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教师身体素质偏差,带病工作情况普遍

     我市中小学教师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工作环境差,工作待遇低,小病根本就不当一回事,积劳成疾,养成大病。如隆回县2008年教师中患精神病63人,癌症病53人,其它重症病270人。由于现行政策的局限,许多疾病缠身难以胜任工作的教师只能带病工作,个别教师甚至英年早逝。以隆回县2007年为例,全县23名在职死亡教师中意外事故死亡只有1人,其他都是因肝、肺、肾、胃、心血管等疾病死亡,教师的身体素质必须引起高度xx。

   (五) 农村教师待遇较低,骨干教师队伍难以稳定
    我市教师工资待遇与发达地区教师收入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农村边远山区的教师工资待遇差、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虽然,各地都采取了有力措施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但在农村中小学校中,年轻教师分不来,骨干教师留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隆回县滩头镇10年来新分进来的年轻教师不足5人,调走的骨干教师却有40多人。

    (六)教师培训经费缺口较大,培训难以落实。

    近年来,全市教育投入不断增长,但从结构上看仅仅是一种维持性的投入,发展性的投入水平还不高。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教师培训经费拨付机制,除了个别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市、区)能补充部分培训经费外,绝大部分县(市、区)还没有专门的教师培训经费,许多应该开展的培训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制约了我市中小学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编制标准不合理

     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2001年联合制定的,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辅导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等情况,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而,现行编制标准已经过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市中小学呈整体缺编趋势。在教师整体缺编的同时,学校实际缺编问题就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实际在岗教师的编制被非教学工作人员挤占。教师缺编问题造成了教师工作任务重、教学效率低、身体状况差的现状。

    (二)教师知识老化

     1.我市农村小学存在一定比例的“民转公”教师,这些老师大多知识老化。

     2.由于我市农村初中教师紧缺,很多乡镇从小学抽xx师,其中大多是年轻和高学历的教师,这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

     3.师资得不到有效补充。师范教育改革使得优质的中小学教育师资很难充实到经济较为落后的邵阳市教师队伍。师资得不到有效补充,造成了我市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的现状。引不入源头活水,影响我市的基础教育发展。

    (三)师资建设缺乏优化配置机制

     中小学教师编制紧张影响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行政部门无法根据教育发展情况和教师水平发展情况合理配置教师。学校缺乏自主用人权力,学校管理职能弱化,想引进的没有办法引进,想淘汰的没有办法淘汰。正常流动渠道不畅通,队伍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造成不合格教师出不去、优秀人才进不来,教师职业认同感差,教师整体素质相对不高。

   (四)教师培训缺乏健全的长效机制

     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终身学习体系和制度尚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培训内容不够新颖实用,培训方式不够开放灵活,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在职教师提高困难。

    (五)师德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受拜金主义影响,一些教师奉献精神不强,过于强调经济待遇,加上邵阳经济落后,年青教师不愿来,骨干教师留不住。由于缺乏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教师的紧迫感和进取心逐渐淡漠。

    (六)幼儿园办学缺乏有效监管

     我市幼儿园办学,公办与民办比例严重不平衡。民办幼儿园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幼儿园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四、抓好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为更好地促进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强市”目标,针对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

    1.设置新颖实用的培训内容,建立新的培训课程体系。

    2.采取开放灵活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3.建立以省、市、县三级协作的教师培训网络。

    4.鼓励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创新培训模式。

    5.落实专项投入的培训经费,保障培训活动的开展。

    6.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和制度,巩固培训效果。

   (二)加大中小学和幼儿教师培养力度,补充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1.继续发挥我市小学、幼儿园培养基地的作用,实施“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

   2005年经省教育厅评估,认定我市邵阳师范、武冈师范、邵阳教育学院为“湖南省大专层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并且已经连续四年培养800多名大专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为我市农村小学教育储备了师资。但从我市中小学教师现状分析,到2015年,我市小学自然减员2716人,到2020年自然减员8319名,需要大量补充小学教师。建议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继续实施“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和开辟农村幼儿专科教师免费定向培养计划,发挥我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的作用,为我市培养优秀的小学和幼儿教师,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整合小学、幼儿教师培养基地的教育资源,筹办邵阳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从小学、幼儿教师全科型和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特殊性要求来看,普通师范高校实行的专科型培养模式和体系所培养的师资在现阶段还不太适应小学和幼儿教育,不利于小学、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而我市邵阳师范、武冈师范、邵阳教育学院一直在培养和培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小学和幼儿教师,从办学定位、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研教改、学生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优势,从学生特征、校园文化、教师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高校难以比较的优势。

     我市自2005年来一直在筹办“邵阳高等师范学校”。2005年12月邵阳师范、武冈师范、邵阳教育学院经过评估成为湖南省大专层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2006年4月市教育局成立“邵阳高等师范学校筹备工作小组”,并成立办公室,由三校抽调工作人员在邵阳师范挂牌办公。2006年5月市政府召开办公会议,专门研究并通过创建邵阳高等师范学校事宜。2006年5月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通过了三校合并,创建邵阳高等师范学校的议程。市教育局与三校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由于教育部政策变化,此事耽搁下来。建议省政府和省教育厅整合三校教育资源,筹办邵阳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小学、幼儿教师。这样有利于培养适应小学、幼儿教育的优质师资,有利于我市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师资配置均衡化、有利于教育的统筹发展,整合三校优质教育资源,创办一所集小学、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教育强市”目标促进邵阳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教育强省”目标的需要。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邵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思考_张五龙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