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锆溶胶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研究_化学香巴拉_新浪博客

注:如需PDF原文,请留下邮箱,注明所需文章即可。

摘  要本论文利用溶胶-凝胶法将有机物与无机物通过共价键相结合,从而制备紫外光固化耐磨涂料。控制溶胶-凝胶的反应条件可以形成稳定的溶胶,接着混入树脂,然后将加入光引发剂的稳定体系进行紫外光固化,得到耐磨涂料。合成了不同pH值的溶胶和不同有机/无机质量比的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用FTIR、TEM等手段表征,比较制备条件对溶胶及杂化体系的影响。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锆溶胶   有机/无机杂化体系   紫外光固化

1.引言

紫外光(UV)固化涂料及其涂装技术是80年代兴起的表面处理新技术。该涂料利用紫外光辐射引发树脂固化,与现有的热固化涂料相比,具有固化快,节能,常温固化,污染少,涂层性能优越等有点,是新一代绿色化工产品。

在一些应用场合,要求紫外光固化涂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 process)制备有机-无机杂化体系是提高涂料耐磨性的{zx1}途径。所得涂层既保留了有机涂料的特性,又引入了无机材料的高耐磨性能。

本文利用氧氯化锆水解缩合制备氧化锆溶胶,然后将其与感光树脂混合,得到具有良好耐磨性的有机/无机杂化紫外光固化涂料。溶胶制备中加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共同水解缩合,使所得的溶胶带有光敏基团,同时,采用带光敏基团的丙烯酸-N,N-二甲胺乙酯(DM)调节pH值。这样,在光照时这些光敏性基团能与感光树脂共聚固化,从而实现有机相与无机相的共价键结合。

 

2.实 验

2.1 主要试剂及原料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光引发剂(184)为工业级试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牌号CN124)为SARTOMER产品。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2 实验部分

2.2.1 锆溶胶的制备和改性

将ZrOCl2·8H2O与适量乙醇置于三颈瓶中,于35℃水浴加热。ZrOCl2·8H2O刚开始不溶于乙醇,经电磁搅拌后,逐渐由乳白色悬浊液变得无色澄清透明。再搅拌一个小时后,加入少量乙酰丙酮,滴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继续搅拌半个小时,然后DM与少量乙醇混合均匀后缓慢滴入,在滴入过程中不断搅拌,滴加速度要慢。滴加过程中跟踪测量反应液pH值的变化,并分别得到不同pH值(Ph=2、3、4、5)的锆溶胶,继续搅拌一个小时,最终得到淡黄色澄清透明锆溶胶,稳定性较好。

 

2.2.2

在室温下,向环氧丙烯酸树脂里滴加锆溶胶(其中环氧丙烯酸树脂/锆溶胶的重量比定为参数f),剧烈搅拌直至体系均匀透明为止,得到环氧丙烯酸树脂/锆溶胶杂化体系,加入少量活性稀释剂HDDA,然后加入占杂化体系质量2.5%的光引发剂184,搅拌均匀。

 

光固化膜的制备

将环氧丙烯酸树脂/锆溶胶杂化体系涂布于标准铁片(5.0×12.0cm)及聚四氟乙烯板上,于履带式光固化机上进行光固化,固化时间为18S。光源为2400W的高压汞灯,紫外主发射波长为365nm,有效弧长为20cm,中间位置的光强为19.8mW/cm2

 

3.结果与讨论

3.1 Sol-Gel反应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图1为原料氧氯化锆和锆溶胶红外谱图。由于体系中含有大量的水,所以在谱图中,3400cm-1左右有一宽大的水峰谱带,2960cm-1处为甲基的伸缩振动吸收,羰基的特征吸收峰在1720cm-1处,1640cm-1处归属于C=C骨架伸缩振动,1370cm-1处对应着甲基对称弯曲振动,1160cm-1处为C-N的伸缩振动吸收。比较原料八水合氧氯化锆和锆溶胶的红外谱图发现,氧氯化锆的特征峰1630cm-1左右的氧氯键和546cm-1的锆氧键都有很大的减弱,而二氧化锆中的特征峰654cm-1左右的锆氧锆键也在锆溶胶的谱图中可以找到,而且原料八水合氧氯化锆在3340cm-1左右的水峰也得到了明显的减弱,说明该水解反应能够顺利进行。氧氯化锆的水解、缩合过程如下式所示:

 

 
     由图2比较了不同pH值时锆溶胶的红外谱图。可以看到,随着pH值的增加,氧氯化锆的特征峰1630cm-1左右的氧氯键和546cm-1的锆氧键都是越来越弱,3340cm-1左右的水峰也明显变窄,而锆溶胶中的特征峰654cm-1左右的锆氧锆键逐渐增强,这就说明,随着体系pH值的升高,锆溶胶的水解趋势越来越强。

 

3.2 Sol-Gel反应产物的

图3为锆溶胶的透射电镜照片。在透射电镜中,重原子锆与基体形成反差,锆原子较密的区域为黑色。由于从溶胶制备得到的电镜试样厚度较大,影响了电镜图像的反差。图中的黑点为锆密集的区域,应为溶胶颗粒,可以看到,颗粒粒径在10nm左右,有轻微的团聚现象。

 

3.3有机/无机杂化体系

3.3.1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光固化行为

 

有机/无机杂化体系涂膜后,在紫外光固化机上曝光十几秒即固化成干膜。图4比较了固化前后杂化体系的FTIR谱图,发现C=O键的特征吸收峰在光固化前后发生了位移,即从光固化前的1720cm-1左右移向光固化后的1730cm-1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体系中丙烯酰氧基的双键发生光聚合反应所致。丙烯酸酯中C=C骨架在1610cm-1处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度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大,其主要原因是苯环上双键在该处也有吸收,同时体系因交联而是分子运动受阻,双键不可能xx转化。

 

 

3.3.2 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透射电镜

 

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透射电镜(TEM)如图5所示。可以看到该体系的溶胶团聚得比较厉害,可能的原因是在树脂有机相中溶胶粒子聚集倾向更强,同时,由于超声振荡时间不够,所以粒子团聚在一起。但是在边缘仍然可以看到纳米级别的锆溶胶粒子,粒径大小在10nm以下。



 

3.2.3光固化的综合性能

表1为各种pH值下不同f的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固化膜的综合性能,该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硬度大体上较高。随着有机/无机体系中f的减小,体系的硬度有增大趋势,这是因为杂化体系中无机部分较有机部分坚硬,随着溶胶即无机部分质量分数的增加,硬度也会相应地增加。涂膜的附着力不太理想,且随着体系中溶胶即无机部分含量的增加,附着力呈减弱趋势。另外,pH值大,则附着力也较大。该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冲击强度较好,基本都达到50kg·cm以上。同时,随着pH值的增大,柔韧性呈减弱趋势。相对来说,f值对柔韧性影响不太明显,大体上当无机成分增多时柔韧性下降。

不同f的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耐磨性如图5所示。整个体系的耐磨性较好,其中f为1:1的体系耐磨性{zh0},1:2和2:1体系的稍差,而且后两者的耐磨性差不多。这是因为f小的体系硬度较好,而柔韧性和附着力稍差,f大的体系柔韧性和附着力较好,而硬度稍差,而耐磨性是这些性能的综合效应,因此随着f的增减没有简单的增减关系,而是在两者皆有兼顾的1:1体系达到{zj0}的耐磨性能。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锆溶胶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研究_化学香巴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