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VS.银联的前因后果-莫问回程-搜狐博客

2010-05-15 | 中移动VS.银联的前因后果 该日志已被收录

    中国银联牵头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终于成立了。这个从去年底就开始酝酿推出的联盟为什么迟迟到现在才宣布,个中甘苦大概只有业内人士才知道。

然而由于这是个金融和通信的交叉领域,目前的媒体似乎xx没有把握住调子在瞎报,也没有看出其中的意义。有的媒体似乎看到了两家打架的迹象,却对打架的实情和过程不甚了了,写得很浅薄,所以我这里简单记一下。

 

实际上,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还包括联通、电信以及各大银行,都是工信部下属的金卡办管理的一个移动支付协会的成员。金卡办专门负责国内各种电子卡的管理。

去年,中国移动的是这个移动支付协会的成员主席(即当年的带头人,机构名称和头衔我没有仔细查,在字面上可能有出入),然而,中国移动对于联合其他银行一起搞一个统一的支付体系并不感兴趣,而是在阴奉阳违的同时,决定自己单独做手机支付系统。这就避开了人民银行、银联等管理单位。

在移动看来,只要用户买手机充值卡充值,这笔钱就可以用作支付了,暂时不需要银行的配合,待自己先做大了,掌握了手机支付的主动权,这时候需要和银行账户连接的时候,有筹码和人民银行和银联谈判,掌握主动权。

而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联也已经研究了很久了手机支付,本来有心和移动一起搞,也有心争一争领导地位,却发现移动根本不热心,迟迟不出动静。{zh1}一打听,人家在甩开大家单干,自然不满意,于是开始酝酿成立另一个联盟。这个联盟联合了所有银行,并联合了电信业的另外两个巨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两个公司由于缺乏手机应用的经验,很难单独搞,因此很容易被人民银行和银联拉成盟友。

据我所知,这个联盟本打算去年底推出,但由于协调的原因一再推迟,直到现在才发布出来。反而是决定单干的中移动抢占了先机,不仅宣布了自己的手机支付计划,并且入股了浦发银行。这次入股一方面是进行金融业务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也是瞄准了手机支付。当然,这方面的分析已经很多,就不详细讲了。

 

{zh1},需要说明的是二者的优劣。

银联背后的金融系统都相对比较成熟,如果手机支付发展下去,按照银联的构想,和网银等新业务是有相似性的,可以结合。

然而这个联盟的稳定性却很难讲,一是银行组成的联盟并非铁板一块,只要中移动做起来了,自然会有银行与中移动单独合作,前面讲到的移动入股浦发显然就是移动的一步棋。另外,联通和电信两家的业务开发能力有限,电信新拿的牌照,而联通在业务能力上有一大堆不良记录,是否能够开发出成熟的产品,的确值得考虑。

最终,这个联盟是否稳定,就要看中国移动是否能够做出一个稳定的产品来了。

 

然而移动方面的困难也很多。如果手机支付仅仅指用户往手机卡上储值的那点钱,移动是有现成的系统的,需要的只是将手机卡换掉,加装终端系统即可。但一旦要和银行账户相连接,问题则一大堆。

一是是否能够绕过银联,至少人民银行作为监管单位是支持银联,而不是支持你移动的。

第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移动的ic卡是否能够承载金融业务。由于金融业务的保密性,ic加密、ic卡认证等都成为了系统中的关键因素。而目前移动为了压缩成本,所使用的ic卡都是不加密的{zpy}的卡片。一旦要应用到金融平台,其采购卡片的成本将大幅增加,并且基于目前国内金融级加密ic卡的缺乏,甚至可能买不到合适的卡片。如果使用这样的设施去和银行对接,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zh1},说明的是,这样的游戏也只能央企们去玩,中移动之所以敢于不听话而单干,就是因为他的央企地位。实际上,在我看来,目前国内的电子支付平台支付宝才是{zh0}的金融创新。但马云却胆战心惊不敢走出这一步,生怕被监管。作为民企和央企的待遇自然是有天壤之别。

郑重声明:资讯 【中移动VS.银联的前因后果-莫问回程-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