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的优势只有一条,就是这是在中国!”柳传志这样说。

4月19日下午,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大宴会厅里数百米长的大屏幕显示出足够的霸气。舞台上正在演出一场感人的情景剧:为了安慰过生日的女儿,外地出差的联想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陈旭东通过乐Phone这款智能手机录了一段视频,发送到女儿的QQ上面,赢得了她的谅解。
这是一次空前豪华的Show。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首席运营官Rory Read、高级副总裁陈绍鹏和刘军、首席技术官贺志强、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陈旭东、联想移动总裁吕岩等高管悉数登场。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联想集团同时发布了三款移动互联网产品智能手机乐Phone、智能本Skylight、双模混合型便携笔记本IdeaPad U1。
发布会已经进入到{zh1}的时刻,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走上了舞台,过去颇为健谈、讲话从不用底稿的他这次却一反常态地拿着一份讲稿,语音沙哑:“在其他的传统领域里不做好中期的发展战略,不研究未来的动向也是无法生存的。但那是温水煮青蛙的死法,但在IT领域里是猝死!”
柳传志此言一出,举座皆惊,会场上出现了难得的寂静。他看着讲稿,足足有一分多钟没有发言,仿佛在下定{zh1}的决心:“联想董事会和管理层反复研究以后,下定决心要和iPhone背水一战!”
熟悉联想的人或许还记得,在联想集团2002财年动员誓师大会上,柳传志几乎用怒吼的声音向戴尔公司下了“战书”:“我尊敬戴尔的雄心,特别钦佩他们开拓新的经营模式的精神。但是,在尊敬之余,我今天要站出来给戴尔先生提个醒,帮他认识认识,什么是联想,谁叫杨元庆!”
在此后的竞争中,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与戴尔、惠普、宏碁等企业相抗衡,在全球PC产业中也算是重量级的玩家。如今要跟苹果公司对抗,联想靠什么?柳传志看的也很清楚:“联想的优势只有一条,就是这是在中国!”
乐Phone的前世今生
柳传志所说的要与iPhone背水一战的重量级产品就是乐Phone。这款基于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将在今年5月份正式推出,它寄托了联想大规模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厚望。
乐 Phone的前身是联想研究院从2005年就开始研发的一款迷你电脑,代号为Beacon(烽火台)。当时的联想已经在考虑如何进军移动互联网的问题。 Beacon开始是为企业级市场设计的,它采用了双屏折叠式设计,合起来是配置标准手机键盘和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翻开来则是配置QWERT全键盘和大尺寸宽屏幕的微型电脑,便于用户读写邮件和浏览网页。
但是,Beacon显然是个早产儿。因为要将手机和电脑的功能强行捏到一起,其重量和厚度是乐Phone的两倍,显得非常笨重。而且,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Beacon必须整合足够多的软件和应用,这也是当年的联想力所不及的。{zh1},Beacon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小露峥嵘之后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2008年iPhone的大热让联想如梦初醒:要想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上站稳脚跟,联想就必须推出一款能够与iPhone相匹敌的划时代产品,它将是一款面向消费人群的时尚产品。

而技术的进步也使得联想具备了足够的能力:集成度很高的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的推出使得乐Phone拥有了像iPhone一般小巧的身材;而谷歌在2007年11月推出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使得乐Phone拥有了一个可以自己量体裁衣的软件平台。
在此之前,联想也曾经做过两三年开源Linux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但当Android推出之后,通过全面评估,联想将自己的智能手机平台迁移到了Android上面。在Android 1.6版本的基础上,联想研究院联合外部开发人员对乐Phone做了大量的二次开发,这也使得乐Phone更像iPhone而不是典型的GPhone(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例如,GPhone往往会在屏幕下方设计有 MENU(菜单)、HOME(返回主界面)、返回、搜索、导航几个按键,而乐Phone的屏幕下面没有一颗物理按键,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触控区域,手机用户通过手势操作来完成各项动作。此外,以联系人为中心的“四叶草”主界面设计、微技(Widget)推送服务都体现了乐Phone的与众不同。
如何挑战iPhone
不可否认,乐Phone是一款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但是,它真的能够与iPhone匹敌吗?要知道,iPhone{zd0}的贡献并不是推出了一款智能手机,而是颠覆了整个IT行业的游戏规则。过去在PC领域,英特尔和微软负责制定技术标准和提供软硬件平台,PC品牌厂商的增值空间比较有限,主要在品牌运作、规模、渠道和供应链等几个方面展开竞争。在手机领域,芯片厂商、硬件、软件、服务商的水平化分工也非常明显。
iPhone改变了这一切。苹果自己做软硬件平台,自己定义用户界面,自己运营软件商店,它拥有了端到端的能力。独特的多点触摸技术、独有的iPhone操作系统、加上独步天下的应用商店(App Store),使得iPhone成为{dywe}、而且是不可模仿的一款移动互联网终端。也正因为如此,苹果才能够以占全球手机行业8%的收入攫取高达32% 的利润。
饱受PC同质化之苦的联想希望复制苹果的成功模式。为此,乐Phone也试图建立自己独特的气质。独特的屏幕下面的触控区域和手势设计、3.7英寸不同于其他手机分辨率的AMOLED液晶屏、不直接安装谷歌应用商店Google Market,都是为了{zd0}程度地与其他Android手机区隔开来。
联想也试图构建自己端到端的能力。向苹果学习,乐Phone发布的当天,联想应用商店()和联想开发社区(developer.lenovomm.com)同时上线。联想应用商店目前已经能够提供200多款应用程序供用户下载,年底程序的数量将达到1000款;联想开发社区则负责提供完整成熟的乐Phone软件开发包(SDK),鼓励广大的软件开发者参与乐Phone的应用开发。
此外,乐Phone也在煞费苦心地突出自己的本土特色,它预置了多达35种包括支付宝、xxx股票、人人网、新浪博客、新浪微博、CCTV、凤凰台、中国象棋、斗地主、拖拉机、开心网在内的本土应用。每位乐Phone的用户还可以申请一个联想专用账号,将其与淘宝的支付宝绑定,用来购买各种应用服务。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与iPhone对中国用户习惯的淡漠相比,这算是比较贴心的应用了。
由于目前iPhone在中国的推广仍然不尽如人意(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而言),其他国外手机品牌厂商的Android手机也还没有大规模在国内上市,拥有本土之利的联想乐Phone在中国市场上将会有很大的机会。在今年1月份美国拉斯xxx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期间杨元庆曾经表示,如果乐Phone一年卖不到100万台都不算成功。
凭什么挑战苹果
当然,即使乐Phone能够在中国卖到100万台,也只是iPhone全球销量的零头而已。更令柳传志焦虑的是,时代变了,联想却还没有转变过来。“移动互联网三网合一的出现,给了我们非常宽广的新的发展空间,或者是被淘汰出局的厄运。”他提到了苹果在技术和业务模式上的创新。做创新者而不是跟随者,这是联想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是联想与苹果这样的全球{dj0}企业的差距所在。
在自己擅长的传统PC领域,联想长袖善舞。当年推出的互联网电脑、经济型电脑、“1+1”电脑都曾经领风气之先。正是由于对PC的专注,联想在品牌运作、规模、渠道和供应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正是由于对PC的专注,联想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建设。因此,在PC以外的领域,联想一直是笨拙的、迟钝的。当年,联想集团也曾经雄心勃勃地进军IT服务和互联网领域,结果却是完败。联想集团内部很早就成立了软件事业部,{zh1}却落得整建制剥离的结果。“联想并不具备大规模的软件开发能力,因为现在联想内部几乎所有与软件打交道的人都是项目经理,他们一直习惯通过外包来解决问题。”一位联想集团的老员工如此认为。
而正如iPhone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要想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导型厂商,必须具备“软硬兼施+服务”的综合能力,这无疑再一次击中了联想的软肋,令柳传志忧虑的原因恐怕也在于此。例如,由于没有自己的软件平台,却又做了大量的定制开发,当谷歌将Android升级到用户体验更为出色、程序运行更为流畅的2.1版本之后,仍然在使用1.6版本的乐 Phone也就面临着是否升级的困境:升级的话,联想还需要召集众多的软件开发商重新做大量的开发和适配;不升级的话,乐Phone与已经大量采用2.1 版本的摩托罗拉和HTC的手机竞争起来将会比较吃力。要真正挑战iPhone,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如果不做移动互联网又当如何?看看 IT行业这些年的变化就会发现,那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通过推出上网本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来自中国台湾的宏碁和华硕分别冲到了全球笔记本电脑(含上网本)的第2位和第5位,而忽视了上网本的戴尔则一蹶不振。同样地,对软件和服务并不擅长的手机霸主诺基亚也在iPhone的凌厉攻势下节节败退。
在过去几年里,在这场移动互联网的变革中,联想基本上是看客的角色,最多也只是当了几回替补而已。上网本兴起的时候,联想却仍然满足于收购IBM PC之后在商务市场上的品牌优势,直到发现形势不妙后奋起直追却为时已晚……当苹果推出iPhone的时候,联想却迫于业绩压力将移动业务剥离,乐Phone的开发也经历了长达几年的蹉跎……
如今,联想已经不能再犹豫了——如果还不进军移动互联网,PC的空间和利润将会被挤压殆尽,未来的联想也将蜕变成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在中国市场上,联想的确有着xx的优势,但是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如何应对更为广阔的市场呢?联想参与竞购的美国公司Palm,已经被HP公司收购。未来的联想,看来一定要牢牢看住中国市场了。
(冀勇庆/文 2010年5月5日《IT经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