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CL定向增发看液晶面板产业自主创新- 王鲲-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

  今年,从宏观经济层面有两大主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就是调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意味着从2010年开始,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将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府重视。

 

   日前的一条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4月底,TCL集团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的方案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据了解,此次定向增发主要用于投资建设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建设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其主要产品为26英寸至32英寸、46英寸及55英寸液晶电视模组,设计产能为每月10万张,年产液晶电视模组约1,400万块,预计2011年8月份开始试生产。

 

   表面上,TCL的定向增发是一个资本事件,而实际上背后隐藏着政府对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持。

 

   首先,TCL本次投资的平板显示产业无疑是我国战略性支持产业。平板显示产业不仅具备资本与技术密集的特性,产业规模和市场潜力巨大的特质,更重要的是,这是我国拥有自主创新领军企业,与国际巨头技术最为接近的产业之一。能否在这领域取得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的突破,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其次,本次定向增发不仅彰显了企业注资xx液晶面板的决心,而且背后也能看出政府部门的“推手”。年初,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2010—2012年平板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现在证监会又在短时间内审核通过面板项目的增发方案,则充分表明了政府的支持态度。

 

   从液晶面板项目上,也能看出国家和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解有微妙的变化。

 

   与之前CRT彩电时代的“市场换技术”方针不同,本轮的上游面板受投资战走出了“引进产业和生产线等于引进技术,引进技术等于引进创新能力”的认知误区,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更注重于企业自主创新实力的增强。

 

   在彩电行业中,国家倾向于把资源向核心技术、关键部品战略集中,包括液晶玻璃基板、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以及液晶模组与彩电整机一体化等项目。其中液晶面板与液晶显示器、液晶彩电的制造密切相关,不掌握液晶面板的量产技术,也就意味着将丧失全球彩电产业的话语权。所以,去年国内多个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集中上马,以争夺产业的制高权。

 

   但项目上马并不意味技术上马,买断、合资、挖人都不能形成xx的自主创新实力。从战略上考虑,要想拥有完整的技术体系,一方面企业要培养核心技术人员,建立最少100人以上具有五年以上TFT经验的核心人员,不能xx靠引进。另一方面要有充裕的技术投入资本,保证在液晶面板项目上占据企业{zy}势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纵观国内液晶面板项目,重复建设的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而国家需要集中力量支持1-2家拥有自主技术和创新能力的xxxx,才能有效避免大面积多点开花的资源浪费。

 

   而TCL深圳液晶面板项目不仅拥有独立技术团队(据了解,目前华星光电已招募核心技术人才200多人,来自台湾地区、韩国、日本业内技术人员达170多人,90%以上都拥有7.5代和8.5代线的经验。华星光电CEO贺成明为TCL高级副总裁,曾在华飞彩显、LGD任职多年,并参与兴建多个液晶类项目;华星光电执行副总裁陈立宜是原奇美公司电视面板事业部总经理;金旴植高级副总裁曾任LG Displayg副社长、LG半导体理事等职务;王国和副总裁曾先后在奇美电子、龙腾光电担任过厂长、副总经理等职务等。),而且245亿元的投资规模能充分保证项目和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这使得TCL在平板显示产业链上拥有了更多{lx1}国际企业和国内同行的资本,并有望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更大扶持。

 

   自主核心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自主创新能力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所以,TCL要想从液晶面板入手,持续增强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形成打通液晶电视全线产业链、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消费类电子集团,必须要有延续性的战略和更长的路要走。

 

  • 谁在xx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徐锐
  • 个人名片 张军
  • 个人名片 郭冉
  • 个人名片 王鲲
郑重声明:资讯 【从TCL定向增发看液晶面板产业自主创新- 王鲲-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