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5*12两周年_于鑫淼的博客的空间_百度空间

   今日起,本报6名特派记者和新浪四川拍客分赴“5·12”地震极重灾区找寻笑脸本报开通报名热线(028)86969110,征集20名摄友分组到灾区拍摄重建笑脸

   开栏语

   两个点,再加上一条下弧线,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笑脸符号。

   2010年5月12日,这样的符号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是信心也是希望。今日起,本报联合新浪四川推出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特别巨献——“寻找512张重建笑脸”活动报道正式启动。本报记者将重走三川(“5·12”地震极重灾区中的北川、青川、汶川),寻找灾后重建的笑容。热忱欢迎您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拍下身边的笑脸,连同照片背后的重建故事发给本报,让我们从512张笑脸中去感受灾区人民的坚强、乐观、豁达、奋进!

   重走三川本报记者寻访重建笑脸

   在孙儿1岁的生日宴上,汶川县绵虒镇绵丰村一组的退休教师杨泽书幸福地笑了;7岁小男孩吴文鑫失去了右腿,但他心里装着自己的春天,那里有山有树有小鸟,说着这一切,他甜甜地笑了……

   从3月27日开始,本报“寻访笑脸”记者率先到都江堰、映秀、汶川进行了探访,一张张印在阳光下的笑脸,温暖着这块曾经伤痕累累的土地。

   从今天开始,本报6名特派记者和新浪四川拍客将分赴青川、北川、汶川、什邡、绵竹、平武、安县、都江堰、彭州、崇州等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寻找抗震救灾两年来灿烂的重建笑脸,挖掘照片背后感人的重建故事。也许这些笑脸中,有你熟识的,有你陌生的,也有你在报纸或电视上看到过,似曾相识的,我们希望能一一找到这些笑脸,让读者们能在汶川大地震两年之后,看到一个旧貌换新颜的新家园,看到对生活依然充满憧憬、永远保持热情的张张面孔。

   征集“摄友”赴灾区记录灿烂笑脸

   灾区值得记录的笑脸太多。挥汗如雨的援建工人,劳苦奔波的党员干部,诲人不倦的老师,感人至深的志愿者,救死扶伤的医生,重建家园的受灾群众……从他们的笑容中我们都能读到坚强和感动,感受到灾区新貌和民生的巨变。如果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前往,可通过拨打本报热线(028)86969110,我们将征集20名摄友,组成5个“摄友团”,分组进入重灾区重建现场,以“平民记录”的方式拍摄重建笑脸。

   我们对“摄友”的要求很简单:你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备一定的摄影水平并自己拥有摄影器材,{zh0}是曾经去过灾区,对灾区有所了解。如果你认为自己具备以上条件,从今天起就可以拨打本报热线,我们将从中挑选出20名合适的人选,通知并组织大家奔赴灾区。

   寻找笑脸你也可以全情加入

   与此同时,本报和新浪四川向读者征集灾区重建笑脸照片和背后故事。无论你是偶然路过灾区,还是去灾区旅游,或者你就是受灾群众,都可以用你的照相机或手机,来记录下重建中的笑脸,写下拍摄的准确时间、地点、人物信息和700字内故事,发送到本报邮箱:hxdsb86969110@gmail.com,或登录新浪四川网http://sc.sina.com.cn在活动专题页面中上传。我们一旦收到你的信息,将会{dy}时间派记者与你联系。请不要忘了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哦。

   凡被本报采用线索、照片和故事,我们将奉上100—500元不等的优厚稿酬。

   一张笑脸就是一个故事,一份笑容就是一种精神。还等什么,赶快拿起相机,来定格真实、灿烂、感人的笑容吧!

   □记者手记灾区重生

   晚上7点,汶川县城锅庄广场,音乐响起,数百人手拉手开始跳锅庄。

   数百平米的广场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人们不止围观,还热情参与到锅庄的队伍中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欢快和热情。即使是一个陌生人,他们也会伸出手,热情地邀请你加入这场集体的狂欢。

   那一刻,我忘了,这是在灾区。

   两年后的震区,除了在地震中破碎的山体外,你几乎已很难看出震区的痕迹。汶川的大街上人来人往,菜市场的喧嚣从早上6点就开始了;在古老的羌寨萝卜寨,穿着民族服装的人们在田里耕作,悠扬的山歌总是随性地从他们嘴里飘出;两年前几乎已成为一片废墟的映秀,一座座漂亮的楼房已拔地而起……

   上一次来汶川,是在去年过年前,那时候,县城前的大禹雕像还没修,绵虒镇许多新房还刚破土。两个月后,当我再次来到这片土地上时,这座城市的变化令我目不暇接。

   在这次行程中,退休教师杨泽书,理发师颜卫……一张张笑脸一直在我脑海浮现,他们和众多灾区的人民一样,经历了从恐惧迷茫,再到安定幸福的全过程。他们的笑脸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

   震后两年,这是灾区的重生之路,也是人民逐渐走向稳定幸福的道路。

   记者胡挺摄影吴小川

   看!这些灾后重建中的笑脸

   笑脸故事一

   ·

   姓名:杨泽书

   年龄:56岁

   职业:退休教师

   拍摄地点:汶川县绵虒镇绵丰村

   一组

   拍摄时间:4月9日下午3点

   4月9日,是杨泽书孙儿1岁的生日。他的孙儿名叫杨余震,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名字。“他爸爸姓杨,妈妈姓余,又是在地震后出生的,当时还经常有余震。我们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早上一起床,杨泽书就出门为孙儿买生日蛋糕。他先在绵虒镇上逛了一圈,没发现中意的蛋糕,于是干脆坐了辆班车,赶到汶川县城。在那里,他在一家蛋糕店里,终于相中了一款生日蛋糕。付钱后,他还特意拿了一支蜡烛,“这是我孙儿1岁生日时用的。”

   现在,退休教师杨泽书每天享受着孙儿孙女给他带来的欢乐。他每天都会带着一个孙儿和一个孙女去镇上走一圈,并花几元钱给孩子们买零食和文具。“1岁多的孙女已经会叫爷爷了。”这让他很高兴。

   但是,在过年以前,杨泽书则没有闲心享受这些乐趣。他每天担心的,是房子。

   地震后,杨泽书一家人租住在几间木结构的房屋中,但一场意外的大火几乎烧光了他所有的家当。大火过后,这名退休教师在政府的资助下,开始修建新房。去年农历12月26,离过年还有4天,一家人搬进了新房。

   新房一楼一底,总面积288平方米。“我家的人住在这套房子里,够了。”他说。房子的楼顶是一个平台,他打算将来开个茶馆。一楼临街的铺面则被规划为一间批发铺子。“现在都开始在办工商手续了,等以后人多了,生意肯定好。”杨泽书笑着说。

   下午3点,杨泽书的孙儿午觉醒来。一家人围坐在客厅,桌子上的蛋糕蜡烛已点燃。杨泽书在DVD里放上生日快乐歌,一家人边拍手边唱:“祝你生日快乐……”

   吃蛋糕的时候,杨泽书把一小勺蛋糕抹在孙儿圆嘟嘟的脸上,孩子笑了,他也笑了。         记者胡挺

   笑脸故事二

   ·

   姓名:许梅

   年龄:38岁

   籍贯:遂宁市安居区横山镇

   职业:麻柳湾明洞施工工人

   拍摄地点:麻柳湾明洞

   拍摄时间:4月9日下午1点30分

   一块六角形的水泥中空砖18斤,许梅每个手腕上要各穿两匹砖,再腾出双手来,拽着从半山腰垂下的绳子,双脚蹬在陡坡上往上爬。

   在这个工地上,许梅,一名38岁的女人,像所有男人一样干活。她身材娇小,动作敏捷,拽着绳子往上爬的时候动作比其他人快,“像个蜘蛛侠一样。”工地上的一名工人开玩笑说。

   许梅的任务,是拽着绳子,把水泥砖运到公路边山体的陡坡上,并摆放整齐,用于山体的防滑护坡工作。她的老公和表哥都和她在一起工作,“你看,公路上穿绿色衣服那个,就是我老公。”她站在30多米高的陡坡上,指着下面说。

   在做这一行之前,许梅是广东一家鞋厂的工人,负责给流水线上的皮鞋打上标签。“那个工作和现在的工作比起来,要轻松些。但我更喜欢现在的工作,因为离家更近。”她说。

   家,是她绕不开的话题。她有一个5岁的女儿,夫妇俩都在援建工地上,女儿被委托给亲戚照顾。她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回家,询问关于女儿的一切,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信息。

   许梅来到这个工地才一个多月,属于这里面的新人,但已经xx没有新人的拘谨。她用力把水泥砖在陡坡上夯实,“这个工作责任重大,万一没弄好,垮下来不得了。”

   一个滑轮小车满载着水泥砖过来了,许梅拿起四块砖,又拽着绳子,向高处爬去。 记者胡挺

   笑脸故事三

   姓名:颜卫

   年龄:34岁

   职业:理发师

   拍摄地点:都江堰馨乐园安置小

   区33幢1号

   拍摄时间:4月10日下午6点10分

   颜卫小心地把一块热毛巾敷在一名老人的脸上,几分钟后,他操起刮胡刀,开始给老人修面。一切工作完成后,老人递给他6元钱,他把对方送到门口,大声招呼:“下次再来。”

   这是他每天都在经历的生活,在这片有1900多人的板房区里,他和对面那家理发店,是仅有的两家。

   理发店就开在板房里,房子是租的,一个月200元租金。颜卫和妻子就住在理发店隔壁,他的妻子也是一名理发师,当颜卫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也会给客人理发。

   板房理发店大约只有20㎡,但客人却不少。“住在板房里的,附近打工的,还有外面都江堰市区的市民,都会过来理发,高峰期时{yt}二三十个顾客,几乎忙不过来。”颜卫说。

   一名中年人走进理发店,洗头后,颜卫给他围上褂子,开始理发。“我是这儿的常客了,几乎每个月都会过来。先不说理发技术,就冲老板这服务态度,我就觉得来得值。”他说。

   正如这名顾客说的一样,颜卫的服务态度不错。他总是笑着,和所有来店里的顾客聊天,整天都是乐呵呵的,仿佛永远有值得高兴的事。“情绪是会传染的,我如果都不高兴,怎么能让顾客高兴?”

   10年前,颜卫从阿坝州一名理发师手上,学到了理发这门技术,之后就一直在都江堰开理发店。搬进板房后,他依然想干自己的老本行。他和妻子去年7月搬进馨乐园安置小区。8月1日,他的板房理发店就开张了。“搬进来那{yt},我就打定主意,不等不靠,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他说。随着“置换房”的建设,他在板房里或许已住不了多长时间。但他早已做好打算,出去后,他还要继续开理发店。“这是一门手艺,也是我的老本行,不能丢。”他笑了。          记者胡挺

   笑脸故事四

   ·

   姓名:吴文鑫

   年龄:7岁

   职业:都江堰友爱学校学生拍摄地点:都江堰友爱学校宿舍

   拍摄时间:3月27日上午11点

   3月27日上午11点,吴文鑫坐在生活老师宿舍里,和其他4个小男孩一起看电视。7岁的他就是一个“小不点”,坐在凳子上,腿还够不着地。吃着零食,两条腿前后晃来晃去。电视里放的是由黄晓明主演的韦小宝。5个男孩看得哈哈大笑。

   他起身跑回隔壁宿舍拿零食,不仔细看,根本察觉不出他的右腿假肢。走路灵活,隐约有些一瘸一拐。吴文鑫急切锁上宿舍门,跑回电视机旁。他比其他孩子更活泼,边看电视,边陪记者聊天。

   “我最喜欢画画,”他说自己要画一幅“春天”,用手开始在空中勾勒开来,“白云,山,树,房子,小鸟……”他来自汶川。眼中映出一片景象:家乡的春天,满山青翠,河水清澈,他跟小伙伴正在玩耍,就听见妈妈在对面山上呐喊“鑫娃子,快回来吃饭”。他想回家了。

   地震让他失去右腿,当时他才5岁。去年9月来到友爱学校,身边都是“无障碍”。墙边都有不间断的扶栏。吴文鑫已经不再用这些扶栏了。

   吴文鑫,正在读一年级,学习成绩是班上的前几名。

   记者让他在本子上写自己的名字,写到“鑫”时,他又被电视的声音吸引,放下笔说“就是三个‘金’。你自己写吧。”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实习记者刘晓娜

   志愿者是什么样子灾区孩子来告诉你

   “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即将到来,新浪四川和绿丝带志愿者组织共同举办的“我心中的志愿者”征文活动拉开帷幕,灾区孩子将在征文中告诉我们,他们心目中的志愿者是什么样的。

   负责此次活动的绿丝带志愿者王老师介绍,此次征文将面向整个地震灾区的孩子们,目前已经收到了来自北川中学、都江堰友爱学校部分同学的征文稿件,其中也包括很多人熟悉的“夹缝男孩”廖波。

   这些征文将会在本报和新浪四川共同推出的“寻找512张重建笑脸”大型活动的专题页面中进行展示。此外,绿丝带还会和新浪四川合作,征集心理专家和高考辅导老师帮助灾区的高考考生迎战今年高考。如果你也是灾区的同学,也想参加此次征文活动,请赶快登录新浪四川论坛“四川志愿者”版块报名。         记者朱丹

   “寻找512张重建笑脸”征集启事

   一、笑脸主题:灾区新貌,民生巨变;感恩奋进,百姓信心。

   二、征集内容:1、“摄友”征集

   本报与新浪四川共同征集20名摄友,组成5个“摄友团”,分组进入重灾区重建现场,以“平民记录”的方式拍摄。

   2、“笑脸”征集

   无论你是志愿者、普通市民、灾区群众、援建者还是专业摄影师,均可用你手中的手机、照相机、摄像机记录下灾区重建中的笑脸;照片主角可以是普通受灾自救群众、援建工人干部,也可以是志愿者、医护人员、爱心人士或抗震救灾英模。

   三、征集要求:

   1、图片要求

   图片以人物笑脸为主要内容,人物表情要具有感染力,背景要生动清晰;准确记录拍摄时间、地点,照片主角的年龄、职业或住址等;拒绝PS合成照等虚假照片。

   2、故事要求

   每张照片背后都要有一个重建故事。故事应朴实、真实、有生活味,读后感人。

   3、时间要求

   抗震救灾两年来的照片均可提供。如灾后{dy}个春节、搬新家、喜看北京奥运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等时期的笑脸照片。

   4、图片的格式为jpg和gif,每张上传照片不超过2MB;故事不超

   过700字。

   四、投稿地址:

   1、报名热线:028—86969110。2、邮件请寄:620012,成都市红星路二段70号《华西都市报》城市新闻部,信封上请注明:“笑脸”。

   3、本报邮箱:

   hxdsb86969110@gmail.com.

   4、上传地址:登录新浪四川网http://sc.sina.com.cn,在活动专题页面中上传。

   五、奖励

   1、本报将对有价值的照片和背后故事,安排记者核实采访。

   2、凡提供线索、照片、故事被本报采用的,将奉上100—500元不等的优厚稿酬。



郑重声明:资讯 【纪念5*12两周年_于鑫淼的博客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