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气象部门可以根据环流形势的分析,作出未来一到三天华南地区将会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的预报,但是要具体落实到广州或者别的某座城市何时会出现多少量级的暴雨,就不可能提前这么长时间了。”李小说。据李小介绍,在气象台所用的一般天气图上,能看到的通常都是空间尺度较大的天气系统,广州在天气图上只是一个小点,要对在这个点上发生的天气现象做出准确判断,仅凭一般的天气图显然是不够的。首先,需要比较详细稠密的观测站网和资料,其次,要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掌握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建立有效的精细化预报模式进行运算,才能做出较好的精细预报。但目前,我国的常规观测站网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演变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够,数值预报模式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现在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各种手段加强监测和追踪,一旦发现危险天气系统出现或有出现的苗头,就进行密切跟踪监测,掌握其发展动向,从而可以提前半小时或者数小时对强降雨、大风、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做出预警。”李小表示。据介绍,即便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于暴雨、龙卷风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预报预警,很大程度上也是靠监测,通过不断地监视捕捉其未来发展轨迹,做出准确预报。作为一直从事预报和科普工作的气象专家,李小非常理解社会希望气象部门及早提供预报预警的心情,但预警发布也不是越早越好,天气瞬息万变,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不提倡轻易发布预警,以免造成恐慌和不必要的社会成本。目前,我国正在各省乡镇推广自动气象站,通过增加布点、加大探测密度等提高监测能力。另一方面,气象部门也在大力研究和建立中小尺度的数值预报模式,提高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认识能力和判断水平,不断总结预报经验,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