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周怀立 李文峰 邓斌贵 段圣伟
株洲,一座生机勃发的希望之城;株洲,一座步履铿锵的奋进之城。
就在这个绿意盎然的新的春天里,就在这座正在发生巨变的城市里,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大楼,如一支活力无限的春笋,在株洲市河西天元区xx的炎帝广场一侧拔地而起。
这就是刚刚落成的株洲传媒大厦。
蓝天白云之下,这座投资近3亿元、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通高22层108米的大楼,尽情展示着伟岸的气派,尽情挥洒着迷人的丰采。
在株洲广电人的心中,这不仅是一座大楼,它更是一座巨大的纪念碑,其华丽的碑面上,深深镌刻着他们不惧挑战、大胆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勇气,重重书写着他们敢于跨越、不断调高奋斗目标的豪情。
在株洲广电人眼里,这座作为株洲市新的城市地标的大楼,还将作为一个新的标高,成为株洲广播电视事业承前启后、走向新的辉煌的象征。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风景这边独好。
望着这巍峨的大楼,看着那欢快的人群,谁会想到,以传媒大厦的建成为标志的株洲广播电视事业的大跨越,仅仅只用了5年。
5年,不过长河一瞬。
5年,不过弹指一挥。
可株洲广电人却将一切创业的激情都浓缩在了这短短的5年。
他们用这5年超越过去,更用这5年开启明天……
直面挑战
——勇于改革开拓进取
2004年12月,对株洲广播电视局的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月份。可是,对这个已经成立了30年、一直波澜不惊的普通事业单位来说,却酝酿着一场巨变。这个月,以唐群策为首的新一届局领导班子上任了。
新班子甫一上任,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此时的株洲广电,尽管占有株洲这个“好码头”,但仍然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面临着“前被人甩,后被人超”的尴尬局面,不仅创收效果不佳、精品栏目不多,而且历史遗留问题多、债务包袱重。仅是新班子接手的株洲市广播电视塔,债务就高达近5000万元,与之配套的炎帝广场则遗留债务近1000万元,加上台、局这一块的其他债务,全局累计债务7000多万元。
沉重的危机感,使新班子必须直面极其严峻的考验。
强烈的紧迫感,使新班子必须xx发展路上的难题。
崇高的使命感,使新班子必须探索跨越前行的途径。
新班子上任后做的{dy}件事,就是统一认识,提振信心。经过仔细分析,他们认为,尽管压力巨大,但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有省级广电全国{lx1}的经验作为借鉴,有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鼓舞促进,有广大株洲广电人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株洲广电如果能够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探索前进,就一定能够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实现跨越。
基于对现实的把握,也基于对自身的信心,新班子很快就提出了总的目标:确保综合排名全省第二名,确保在全国城市台中提升影响。根据这一目标,新班子确定在3-5年内集中精力做好4件事:搞活媒体、发展产业、建设广电中心、偿还债务,实现株洲广电的科学跨越。
为给科学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株洲广电将2005年定为“发展基础年”。据此,局党委提出,要按照“振奋精神、健全机制、强化管理、确保导向、当好喉舌、做活节目、拓展经营、提升效益、做强产业,努力推进株洲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营体制改革、宣传体制改革、服务机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跨越。
凭着创业的激情和改革的勇气,在短短的一年的时间里,一整套事关株洲广电事业未来几年前途的发展战略密集出台,这就是至今为株洲广电人所熟知的“一体两翼”、“三大战略”、“三大创新”、“三大建设”。“一体两翼”,就是以广电事业为整体,以媒体和产业为两翼;“三大战略”,就是人才兴台,品牌强台,产业富台;“三大建设”,就是建设城信广电、和谐广电、文明广电。
这一工作思路,抓住了关键,突出了重点,明确了方向,对株洲广电以后几年的科学跨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株洲广电迅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牢记使命
——声屏并茂屡创佳绩
作为“一体两翼”的重要一翼,媒体是广电的核心,抓好媒体搞好宣传是广电的使命所在。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广电的价值、地位和影响。基于这一认识,株洲广电始终将宣传工作作为广电工作的重中之重,致力推进“品牌强台”和“宣传创新”。
“品牌强台”和“宣传创新”,是局党委书记、局长、总台台长唐群策在2005年11月的记者节首先提出的。之后,经过几个月的反复修改,2006年5月15日,《株洲市广电总台“品牌强台”实施办法》正式出台。这个《办法》{dy}次系统提出了“品牌强台”的核心内容,即:打造宣传品牌、频道品牌、栏目品牌、节目品牌、活动品牌、四名(名主持、名记者、名编辑、名策划)品牌、广告品牌。
2006年9月,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株洲广电对电视频道进行全面定位。根据最终的方案,电视正式确定为5大频道,即新闻频道、公共频道、法制频道、快乐频道、商务频道。同时,广播频道确定为新闻频道和交通频道两个频道。
频道确定以后,提高节目质量被迅速提上日程。针对打造品牌栏目,该局提出了四个要求:一是对象鲜明、主题突出;二是全面创新、耳目一新;三是立足本土、特色浓郁;四是沟通受众、增强互动。为此,总台通过充分利用央视索福收视率调查数据,完善自身节目考核体系,形成了优存劣汰机制,使“株洲新闻联播”、“马路新闻”、“公共会客厅”、“今晚看法”、“行风热线”、“生活1+1”等品牌栏目的收视率大大提高。2009年,株洲广电总台结合建国60周年宣传,连续制作播出了《株洲记忆》、《向共和国报告》、《外乡人眼中的株洲》、《株洲底片》等大型纪录片,节目质量因此登上了新台阶。
随着品牌栏目日渐深入人心,株洲广电媒体的频道影响力也迅速提升,并进而成为极受欢迎的社会活动平台。几年来,由株洲广电总台各频道为主体举办的社会活动层出不穷,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精彩。其2005年举办的“龙永图谈中部崛起报告会”、株洲市首届“xx健康家庭”评选,2006年举办的株洲市首届“工人歌王”大赛、“株洲市首届汽车消费节”,2007年举办的“株洲收音机博物馆”市民参展活动、“牵手社区·情动株洲”大型公益活动,2008年举办的“助威北京奥运,建设两型社会”活动、株洲市庆祝第九届记者节颁奖晚会、改革开放株洲市30年xx杰出人物颁奖晚会,2009年举办的“ 春节联欢晚会”、“湘蜀情深·感动2009大型慈善活动晚会”等等,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大胆的创新,辛勤的耕耘,换来的是株洲广电宣传工作累累的硕果。据统计,5年来,株洲广电共有100多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5件获得{gjj}奖励,40件作品获得省级一等奖。
强筋壮骨
——事业发展连上台阶
建一座现代化的广电大楼,建一个全省{yl}的传媒大厦,一直是株洲广电人挥之不去的憧憬。因为,旧的株洲广电,办公条件和事业设施实在是太落后了。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从1993年提出建设构想,在之后整整11年里,株洲广电人从来就没有走近这一“憧憬”。在他们眼里,广电大楼始终只是一个宏大而华丽的幻影。
他们同样没有想到,这个一直只在心中勾画、似乎遥不可及的幻影,会从2005年开始一步步走进现实。这一年,株洲广电新一届班子站在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广电传媒大厦建设列为首要任务,并明确提出用3-5年时间,完成这一株洲几代广电人的宿愿。同时,该局还提出,一定要立足高起点,发挥高水平,使传媒大厦的建设标准力争20年内都能够适应株洲广电发展的需要。
株洲广电着眼全局、敢谋大事的决心,得到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2005年7月,市政府正式批准动工兴建传媒大厦。2006年,项目列入市前期重点工程。2007年,大厦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市委书记陈君文、市长王群对传媒大厦建设十分关心,多次深入大厦建设现场,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近几年,市政府就此召开了4次专题会议,协调部门关系,落实支持措施,确保大厦建设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敢于进取的株洲广电局人,还以巨大的魄力,为筹措建设资金频出奇招——拍卖土地房屋资产、银行xx、其他借款……一条条充满艰难的筹款渠道,硬是被他们一一走通。终于,在人们热切的期盼中,株洲传媒大厦开始顽强地一层一层耸入云天……
新建成的株洲传媒大厦,集影视节目制作于一体,拥有国内先进的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设备。其2000平方米的大型演播厅,可以满足前所未有的大型场景式演出。目前,株洲广电已经投入5000万元,实现了节目采编、制作、播出的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据业内人士介绍,大厦建成后,将形成株洲市{dy}个集影视、演艺、娱乐、传媒、广告、旅游、休闲、会展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集群,年产业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
在“搞活媒体,扩大创收”的思路指导下,这几年,株洲广电媒体广告创收取得历史性突破。2008年,总台各媒体广告创收现金收入4700万元,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2009年,尽管遭遇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株洲广电广告创收依然逆市上扬,现金收入达到5087万元。收入增加以后,株洲广电设备更新速度明显加快,5年来,总台投资新设备的资金达到5500万元。
株洲广电事业“超常规”的跨越发展,在业内引起很大关注。2009年6月,经中国传媒杂志社、中国传媒产业联盟、清华北大传媒学院、美国杜克大学中国传媒研究中心等多家xx机构反复评审,株洲广电总台一举夺得“中国城市台经营管理xx”称号。
连续突破
——产业建设不断跨越
2006年1月23日,注定要成为株洲广电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这天,株洲广播电视产业集团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
这是全省{dy}家市州广电产业集团,它的诞生,标志着株洲广电产业正式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格局,同时,也标志着株洲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总资产3亿多元的株洲广电集团,由原株洲广播电视塔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声屏无线电视网络公司、株洲电广宽带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等6家全资、控股、参股的事业性经营单位整合而成。集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隶属株洲广播电视局。
由于集团拥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很快就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和精细到位的管理流程,各项工作迅速走上正规。
集团成立后完成的{dy}件大事,就是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率先实现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该项目需对株洲市区20万户约33万个接受终端进行数字化整体转换,总投资1.8亿元。2007年6月29日,经过近1年的精心运作,转换工程全面启动。由于准备充分,调度有方,仅仅半年时间,转换工作顺利完成,株洲成为全国{dy}个完成有线电视双向转换的城市,比原定计划提前整整1年时间。2009年,全市有线电视全年总收入一举突破9000万元,税前利润3097万元,同比增长29.37%。
在实施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的同时,株洲广电在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发展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株洲市完成了无线数字电视地面广播——ADTB-T多频道同频网络技术平台的搭建和完善,并使该网络成为全国较大的采用国家地面标准传输的无线网络。2007年,配合“户户通”工程,株洲广电出台免除初装费和收视费的优惠政策,使无线数字电视用户大幅增加。到2009年底,达到5万户。与此同时,广电集团所属无线数字电视网络公司产值亦达到创记录的1320万元。
随着株洲广电集团的创立,株洲广电走上了一条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道路。2009年,集团公司相关子公司的产值总和、税前利润和人均生产总值大幅增加,分别达到11213万元、3536万元、28万元,与集团公司成立前的2005年相比,三项指标增长率分别达到133%、303%、129%。
凝聚合力
——共同创造美好明天
能否凝聚人心,能否打造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直接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对此,株洲广电响亮提出:用改革的思维建设一支合格的广电队伍的核心,是抓好“三大建设”,振奋“四种精神”,增强“五种意识”。
“三大建设”是指班子建设、干xx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四种精神”是指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五种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跨越意识。
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株洲广电局党委确立了三个重点,即抓理论学习、抓班子团结、抓廉政勤政。在理论学习上,局党委规定,局党委中心学习组每年集中学习不得少于15天,班子成员个人自学时间每周不能少于4小时,并做到学习有计划、考勤有登记;为搞好团结,该局在贯彻民主集中制上狠下功夫,局党委要求一把手不搞一言堂,副职不越权揽权,生产经营、财务开支、干部提拔、基本建设、用车建房等重要问题都由局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在廉政勤政上,局党委要求班子成员用带头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带头做艰苦奋斗的表率,每年下基层调研和工作时间不少于100天。由于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标和合同会签制度,仅传媒大厦技术设备招标一项就节约资金500多万元。
配合“人才兴台”战略,株洲广电配套出台了《人才兴台战略暂行办法》。《办法》明确,要通过建立适应发展的政策机制、人尽其材的运行机制、有序流动的工作机制、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全局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办法》实施以后的4年时间里,株洲广电有12人被辞退,40多人自动离岗,另外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招聘各类人才140多名。
为真正提高队伍的战斗力,株洲广电还广泛运用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等形式。几年来,他们坚持不懈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并不失时机地运用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大家。2005年6月2日,炎陵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共产党员周苏军在采访一线突发急病,因公殉职,年仅46岁。市广电局党委于6月29日即作出了《关于在全市广电系统发展向周苏军同志学习的决定》。8月30日,株洲市委作出学习决定。11月7日,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文,号召全省新闻工作者向周苏军同志学习。这一学习活动,对株洲广电的队伍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配合队伍建设,株洲广电系统“诚信广电、和谐广电、文明广电”建设也在强力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开放日”、“听众听评会”和“都市广电人”等社会实践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对照“株洲广电员工守则”开展的行风评议活动引起广泛关注。由于表现出色,2006年,总台交通频道被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广电系统全国青年文明号”;2009年,株洲广播电视台先后获得“全国城市电视台公益广告宣传xx”、“全省宣传系统‘四创四争’先进单位”称号。
随着传媒大厦将全面投入使用,2010年,株洲广电局(台)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正在将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引向深入。目前,已经确定实行六个统一,即:一是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管理统一,二是全台媒体活动管理统一,三是财务核算统一,四是技术设备管理和维护统一,五是播出和制作平台统一,六是行政保卫和物业管理统一。
伴着滚滚而至的春雷,株洲广电日前豪迈宣布:从今年开始,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充满活力的现代广电媒体运行体制和机制,把株洲广电建设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内知名城市广电媒体。
但引长风鼓征帆,饱蘸豪情著华章。
今天,当我们再次仰望眼前巍峨壮美的株洲传媒大厦,一定不难领会,正是株洲广电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勇气和信心,才奠定了这座大厦坚实的基石,正是株洲广电人毫不吝惜地挥洒汗水,才赋予了这座大厦厚重的内涵。于是,我们相信——
株洲广电人饱满的激情xx会消褪。
株洲广电人前进的脚步xx会停歇。
因为,在他们的前面,永远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